聊聊反问句

“几个虫子有什么好怕的?”
“你不努力学习,怎么能考出好成绩?”
“难道你不觉得鸭子的脚掌很难看吗?”

这是儿子最近语文期末模拟考试中的一项内容,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第一句是例句,给出了答案:几个虫子不用怕。第二句儿子没做出来,回来问我。第三个是升级版的,答案最终还是选错了。

怎么教会孩子了?刚开始,我很夸张的把这些句子说给儿子听,然后问:你听明白妈妈说的话的意思吗?儿子回答:你觉得鸭子的脚掌是不是很难看?是还是不是?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句话很简单,如果教孩子,就会觉得其中的意思意思已经很明了,读一遍不就理解了吗?

可事实上,对于大多数8岁以下的孩子,还真的不理解。为什么?因为8岁以下的孩子逻辑分析的能力还没建立完善,他们接收信息都是以直接的信息为主。也就是说,你打算跟这个阶段的孩子说什么,要直接、明确、具体,别拐弯抹角。

比如说,你希望孩子早点睡,不能跟孩子说:宝贝,妈妈一会儿要忙,你自己早点睡啊!结果你发现到10点了,孩子还没睡。对于孩子来说,什么时间是早点了?低年段的孩子时间概念不是很强,玩得一开心,什么都会忘。所以你要告诉孩子具体的睡觉时间:宝贝,九点就要上床睡觉,到时妈妈会来叫你的。

同样,你希望孩子只玩一会儿手机,不能只说:你只能玩一会儿啊,过会儿妈妈就要收走了。玩手机那可是很愉快的事情,时间过得超级快,一个小时也很短。所以你要告诉孩子具体的时间长度,并设定闹钟。“你可以玩20分钟,20分钟后我会收走的。你可以自己在手机上设定闹钟。”20分钟后闹钟响了,你要收走,孩子再不愿意,抵抗的力量也会小很多。

对于低年段的孩子,你所有发出的指令都是明确的、清晰的、具体的,他能感受得到,这样他才会容易接收,容易做到。

对于文中开头提到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如果孩子不会,理解不了其中的意思,很大一部分程度就是因为孩子现阶段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没发展起来。当我用夸张的方式说了几遍让跟孩子听,孩子依然不明白。我忽然明白,能够理解到孩子已经开始有情绪型的一面的了(情绪型是催眠理论中将人划分的几种类型中的一种)。

我开始转换方式,用儿子理解的问句帮助他。儿子经常自夸帅气,我就问儿子:“你听听妈妈这句话‘你难道不觉得自己很帅气吗?’,你是帅气还是不帅气?”儿子答:“帅气!”接着我举了生活中儿子很熟悉的问句进行强化,到最后他终于明白了。

虽然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这种类型的题会做了,但是我认为在低年段教授这种知识不合适,一来在生活中经常用反问句的方式说话不礼貌,留下不亲和的感觉;二来,过早地用反问句的方式交流会训练孩子情绪型的一面,孩子容易变得敏感。为了避免孩子过于敏感,跟孩子交流就要有话直说,别让孩子去猜。

学习知识是拿来用的,不是用来考试显示成绩的,在某个阶段不合适就不应该提前。在生活中自如的用学到的知识才是真正地学会。反问句的学习当然是有用的,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喜欢说反问句的人,明白对方的意图才能有效地应对。

你可能感兴趣的:(聊聊反问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