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5-《如何讲好一个故事》笔记

20200215-《如何讲好一个故事》笔记_第1张图片
我们从孩童时就离不开故事

小朋友喜欢听故事,大人喜欢聊八卦,我们需要故事。还记得在没有电视、没有绘本、没有手机的八十年代,每晚总是在妈妈的故事中进入梦乡。神笔马良成了那个时候的童年偶像,狼来了、狼外婆成了那个时候的惊悚片。现在关于学校记忆最美好的回忆也是关于故事。小学二年级左右每周会有一节班会课,记得是一位留着短发看起来很安静的女班主任,她坐在台上给全班几十人讲故事,现在想来也是个很美好的画面。初中时候就有了故事书,爸爸是我们学校的老师,当时应该是学校搬家,所以家里就有了一批小人书和故事书。记得有《祖冲之》、《365夜故事》等。还有一位爸爸的同事,许诺给我拿一本叫《铁流》的书,可是一直没有兑现。后来长大了,才了解到他在生活中也不太靠谱。你看,时隔多年,我还记得他。这就是故事的力量。

除了听故事,还有讲故事的记忆。儿时的玩伴们会互相瞎编故事,例如放屁大王一下子能把人吹得不见了。后来才知道国外的大学里有创意写作这门课。现在还蛮想读个这专业的硕士玩玩。

长大以后关于讲故事的体验却是从挫折开始的。记得研究生期间有一门国际法课程,分成小组检索国外的案例,然后由一个人向全班报告。我检索了十几个案例,认真的把单词查完了,自以为对裁判规则和来龙去脉掌握的很清楚,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但在汇报时并没有进行专门练习,也没有提炼出要表达的要点和结论。所以那次汇报时,时间快到了,两个案例还没有讲完。老师也提出了反馈,说时间有限,要提纲挈领地说。

可是对于讲故事并不知道怎样提高。一度很羡慕有位没有上过大学的亲戚,逢年过节聚会时,他总能把一些奇闻逸事讲的绘声绘色,吸引大家聚精会神心悦诚服地听他说话。那时在想,他一定是有天赋的,而我没有天赋。

直到在头马开始了公共演讲锻炼,才体会到所有讲话都以交流为目标。自然对讲故事这项潜能更加关注了,更开心的是还有机会和许多讲故事很好的伙伴一起训练。上面的一段追忆,其实是为了回答这本书【《如何讲好一个故事:引爆说服力的故事思维训练法》】第一个灵魂拷问:

【灵魂拷问】为什么要讲故事?为什么要现在讲?

如果说前面的故事记忆和长大以后的痛点可以回答我为什么要讲故事。那么第二个追问其实需要在每次决定讲故事之前来回答。其实就是每次沟通之前来问自己,这次我希望讲故事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在头马俱乐部,每一次备稿演讲之前,第一件事就是了解我这次演讲的目标是什么。所以“为什么要现在讲”就是聚焦当下。正如我此刻写下这些文字,目标就是希望把看书的体会与自己的经历和困惑结合起来,并且找到行之有效的训练方式。并且希望我找到答案对你有帮助。

所以给出目前我的答案:我期待讲故事能够帮助我成为一个专业、生动、高效的沟通高手,我确信这一点对于我的律师工作、头马成长经历、建立一段美好的感情关系、家庭和未来的子女教育都会有至少70%的促进作用。

【为故事创造倾听环境】识别并释放倾听障碍:倾听自己不是专注于自己,而是让我们即使在独处时,也放佛在倾听中安排了听众。

关于倾听障碍,可以从我们的无感去识别。闭上眼睛,你一定首先能听到来自外面的声音,接下来会注意到自己身体动作或呼吸的声音。除此以外,还有思绪的纷扰,还有心理的预设(例如我即将和一个心动女生约会,她会不会看不上我呀这样的想法)。在职场中还会受职位层级的影响,例如上司在场,下属都不敢发言。

释放倾听障碍的技巧可以应用在集体讨论和开会中。开会之前先让每个人有时间了解和表达阻碍自己全情投入的障碍是什么?但不要对他人的表达进行评判。这个技巧可以让大家聚焦当下。这一点可以帮我们思考,为什么开会时有人心不在焉、或者玩手机?最好的方式是一开始就达成共识:我们为什么要开会?为什么要现在开?在会议的一开始,应该和大家确认:阻碍你全情投入这次会议的障碍是什么?发生了什么?——这种事前的共识显然要好于会议开到一半出现这一的场景:台上的人看到台下观众无精打采自己也兴味索然,从而浪费了大家的时间。

【用故事来破冰】讲述祖父母的故事——倾听与故事的关系就像容器和水。

“我们可以把人生看成记忆俱乐部,死去的人就失去了会员资格,而讲述故事是一种让他们重获新生的方式。”

我姓王,我出生在1919年,去世的时候84岁。我养育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还抚养了一个姐姐家的男孩。我曾经有过两个男孩,但没有长大就夭折了。在我去世前神智已经不清的时候,我想到了他们,叫他们的名字。我的丈夫在1981年左右去世了。我的记忆里特别好,家里儿孙们的生日我都记得很准。我记得在自己八十岁生日那天,儿子给我过寿,让我讲话。我就说了一句:过啥呢,都是糟践人呢。

上面这段就是我关于奶奶的所有记忆。是多么的可怕,曾经在成年以前生活在一起的人,最后留给我们的记忆也就这么一点。这本书之所以设计这个练习,是考虑到在职场上许多人是不愿意谈论自己的父母的,那么对于祖父母一般都会有些记忆。相当于一种比较温和的破冰。同时这个破冰的意义不在于去评判讲故事的人,而是在于帮助倾听的人识别自己的倾听障碍。还是为了唤起大家对倾听和讲述之间关系的敏感。但故事本身就具有影响的力量。

【讲述发生了什么 what happened】暂时放下批判性思维(不需要写自己的感受、内心想法、判断),激活创造性思维——五感的描述:看见,听见,闻到,尝到,触摸到。

我们常说的画面感就是来源于此。例如快速写下我拥有的5件物品:iPhone, Mac book Air,笔记本,签字笔。然后想想和这些物品相关的“发生了什么”瞬间。例如:这个笔记本是去年七月份卡罗尔送给我的,头马蓝的封面上写着“遇见”。我只用它来记头马相关的内容,最近的连续记录是每次参加会议前的期待目标和会后的感受。类似的方法还有:快速写出10件事。

“发生了什么”其实是一种心理训练,它提醒我们要把事情简单化,抓住要点,坚持事实。假以时日,我们会对事物更加敏感。这一步对讲故事而言,就是打开五感,收集故事的素材。

【故事的结构】开头——情感转折点——结尾。

关于故事的开头,一下子想到了古龙先生的看家本领。总是像一把刀一样划开故事的幕布。他的风格一般是:刀。漆黑的刀。人,一身黑衣的人。

故事情节最大的挑战是容易变成自己的心理独白,例如这篇文章开始关于我童年的回忆,是一种内部叙事。所以身临其境的技巧还在于“发生了什么”。


20200215-《如何讲好一个故事》笔记_第2张图片
故事的结构:需要找到过往经历中的“情感转折点”

最后,对这本书最大的期待:挖掘出自己的起源故事。记得在电影《魔戒》中有一个画面:有一群妖怪住在大树的根下,所以那些小喽啰们就把大树砍到,像挖红薯一样把它们从黏糊糊的泥土里面拽出来。哈哈,找故事的节奏也有点像这个,泥地里面拔萝卜。

过往经历如果没有进行挖掘,就会隐没在黑暗中无声流逝的时间长河中。人所能做的就是,一次次潜入水底,把一闪一闪的碎片捞出来,然后在拼凑的贝壳上看见生命的螺纹。这一点光虽然很微弱,但正是我们活过的痕迹。如果足够幸运,还能在彼此的故事中照见对方的光亮。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215-《如何讲好一个故事》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