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7 gone with the wind

第一次读乱世佳人还是中学的时候,彼时我满脑袋的浪漫细胞被课业压的无处宣泄,于是权当作这厚厚两本上下册乃是一本爱情故事,讲了玛丽苏女主角斯嘉丽浪漫的被四个男人爱恋的故事。当读到斯嘉丽带着刚刚生产过的梅兰妮经过千辛万苦回到Tara,却发现一生所依靠的母亲刚刚离世,父亲也开始失去神智,家里的仆人四散奔逃,所有的食物都被劫掠一空,每每深觉无趣。那时的我,更想听的是美丽的裙子,热闹的舞会,春天的烧烤宴会,年轻的小伙子骑着骏马飞奔而来向女主角求爱,而不是一家老小挨饿受冻的故事。因此每次都直接快速后翻,翻到斯嘉丽因为交不起Tara的税金,因而扯了家里仅剩的绿色金丝绒窗帘做裙子,去监狱里探望勾引白瑞德,没有得到钱财后反手一转身就勾引了妹妹的未婚夫的情节。不禁大快人心。可以说是在战争的废墟中好似又重新看到了调情这样奢侈的和平时期才有的浪漫,有了这样的浪漫,才愿意再细细的读下去。

后来呢又断断续续看过几次电影版,电影版美则美矣,只是太长。尽管剧情有些细节改动删减,仍旧没耐心看一部四个小时时长的老电影,而且总会忍不住在电影中挑拣与原著不符的细节,给自己平添烦恼。但是心底里还是很期待会有导演愿意重拍这部巨作,用上现代的拍摄手法和服化道,说不定会更加精彩。

现在我已到而立之年,便想着把小时候读过的书都翻出来重新读一读,说不定会有些不同的收获与感受。第一部被我翻出来的便是gone with the wind。这一次选了英文原著版,觉得更能原汁原味儿的感受美国南部的风土人情。果不其然,一页页的翻着就好像听到了浓重南部口音,黑人特有的吐字不清的发音,种植园主夫人太太小姐们或爽朗或做作的性格配上那一口佐治亚腔也觉得分外迷人,好像闭上眼睛就看到了一片片的棉花种植园的海洋在佐治亚的烈日下熠熠生辉。风情果然大大的不同了。

具体到了情节,却也同十几年前无知少女的我读来的大感不同。斯嘉丽的明媚调笑不过是小女儿家的小心机,幼稚坦率可爱,仍旧只是生活中相当微小的调剂,并非生活。尤其当战争席卷而来,穷困与饥饿席卷而来,面对生存的时候人终于渐渐暴露本性,斯嘉丽一边嘴上抱怨着梅兰妮是个拖累,是将自己困在被围攻的亚特兰大的罪魁祸首,却仍然在炮火阵阵中亲手为梅兰妮接生,然后驾着一匹随时要倒下的老马载着梅兰妮和她的初生婴儿回自己的家乡。在满屋子老少病孺饥肠辘辘的目光中,她不再是奥哈拉家养尊处优性情娇蛮的大小姐,而是切切实实担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上山下地,挤奶牛种棉花,她不再有精力掩饰自己的暴躁,甚至没有精力关心自己的幼子,而把精力切切实实的都用在了维持一家人活下去的地方。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让她更加意识到了土地的宝贵。她需要土地里种出来的土豆青菜来喂饱一家人,需要地里种出来的玉米谷物饲养鸡鸭牛羊,好有鸡蛋牛奶和肉类可以吃,她需要地里长出棉花来,可以在战争结束的那年卖掉换成钱来缓解靠地吃地的窘境。就连这都在高昂的地产税面前变成奢望的时候,道德和妹妹的婚姻自然是要被牺牲的,如果生存都成奢望,哪里还有爱情的余地。

斯嘉丽的爱情,也似乎在战火中被阻隔了成长。她的第一段婚姻太过短暂,在成为寡妇的时候她都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了已婚妇人。第二段婚姻又太过放肆,弗兰克对她有些莫名的恐惧,因此什么都由着她,她好似结了婚却又好似仍旧只是在活自己,并非在活一段婚姻。第三段婚姻本该是天赐良缘,她和白瑞德性情相投彼此相爱,却因为两个人都太过骄傲,谁也不肯做那个先吐漏心声表达自己爱意与失子之痛的人,因此也慢慢磨灭了情缘。直至被白瑞德告知已经不再爱她,斯嘉丽才算是在男女关系中第一次碰了钉子感受到成长,第一次明白爱人相处所需要的坦诚。艾希礼虽然在斯嘉丽的爱情经历中占比颇大,他所代表的却并非爱情。冷静自持热爱文学与音乐的艾希礼,在浪漫直率热情洋溢斯嘉丽的迷恋中代表的是少女斯嘉丽想要而不得的执念,是斯嘉丽对于自己所没有的特质的好奇,因为不了解所产生的迷恋。这份迷恋伴随着斯嘉丽的成长,终于在梅兰妮去世的时候沉寂。梅兰妮的去世唤醒了斯嘉丽的成长,她终于知道了每夜的噩梦中她在漫天黑夜与大雾中所寻找的是什么,终于知道了对艾希礼并非爱情。

斯嘉丽的故事就截止到她失去爱情决定回Tara为止,她并没有怕,只要还有Tara便没什么可怕的。她后面的故事怎样,在那样的一个年代能否找到第二个像白瑞德一般懂她的男人,读者永远不会知晓。而她自己,也正如方坦家老奶奶所说的一样,当过早的经历了一切,便不会那么轻易感受幸福了。在生存的同时,也是在失去。战争中的幸存者,未必是精神上的幸存者。



下一篇写一写唐朝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4-17 gone with the w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