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做简单和专注的选择?

公司刚刚结束周例会,讨论一个很宏大的集团业务布局的命题。类似的讨论其实之前也有过很多,但每次都陷入画大饼的境地。我们之前也讲过很多次要保持简单,保持专注,服务核心,力出一空。大家听听觉得都挺有道理,每个人发表意见的原则也是这些,但是大家想问题的角度差别实在是很大。有人把四处开花的一张大饼称作是“简单、专注”,有人觉得你取其中的一个小点才叫“简单、专注”。持有后一种意见的是我,你怎么可能在现在核心还只是一个小点的情况下,把这么一大张饼称作是“简单、专注”呢?

想到这里我开始理解所谓的战略和管理既有科学的一面,也在很大程度是一种艺术。即便是我们总结的一个很科学的理论,不同的人出于不同的角度都会有不同的理解。某种程度上我觉得战略或者管理是一种天赋,他懂或者不懂一些科学的流程和方法,但直觉告诉他这是对的,这就是最符合那个科学性的,虽然他之前不知道这些总结出来的科学的知识。

鸡汤有很多,道理也有很多,为什么很多鸡汤和道理听起来热血沸腾或者很有启发性,但事实上又发挥不了什么作用呢?就是因为这些鸡汤和道理离实现隔着好多层艺术的成分,因为有着艺术的成分,所以实现他们并没有统一的路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我还拿“简单和专注”来说,我很想知道有没有什么量化的标准来衡量我什么情况下是“简单和专注”,什么情况下又不是“简单和专注”?如果有这些量化的标准,那就好判断多了,可惜的是现在并没有。我现在正在写一本关于增长的书,里面提到增长思维的时候也会谈到简单和专注,我在想如果只是写到这个层面,还只是流于大众,如果我能给出一个衡量的标准,那可能就会更近一步,也许会帮助更大。

就“简单和专注”的这个战略命题而言,我想起了《哈佛商业评论》上有篇文章提到:一个好战略的对立面应该也是一个好战略。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做出的是战略选择,既然是选择你就不能什么都占了,只有经过取舍的战略才是好战略。如果你的战略无所不包,看似没有什么风险,但实际上却根本不是一个好战略。阿里巴巴选择了平台电商,放弃了自营电商,但自营电商同样是一个好战略,国外有亚马逊这样的以自营为核心的巨无霸,国内则有京东。另外一个战略大师说过,如果你在做一个战略的选择的时候,内心感受到的不是恐惧,那么这个战略一定不是一个好战略。从这两层来看,我在想我们去思考怎么简单和专注地去做战略选择时,可不可以想想我们选择的对立面是不是一个好的战略,我们选择的时候是不是伴随着恐惧,如果回答是正向的,那么可能我们选择的才是一个好的战略,这个战略也才是简单和专注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怎么样做简单和专注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