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边书房@注解四书《孟子》【157】存天理,灭人欲。

【孟子曰:“人之于身也,兼所爱。兼所爱,则兼所养也。无尺寸之肤不爱焉,则无尺寸之肤不养也。所以考其善不善者,岂有他哉?于己取之而已矣。体有贵贱,有小大。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今有场师,舍其梧槚(jia),养其樲(er)棘,则为贱场师焉。养其一指而失其肩背,而不知也,则为狼疾人也。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为其养小以失大也。饮食之人无有失也,则口腹岂适为尺寸之肤哉?”】

      孟子说:“人对于自己的身体,每一部分都爱护。因为都爱护,所以都保养,没有一尺一寸的肌肤不爱护,没有一尺一寸的肌肤不保养。考察其保养的好不好,难道还有其他办法吗?就看他重视哪一部分而已。身体有重要的部分,也有大小之分,不要因为小的部分而伤害了大的部分,也不要因为不重要的部分伤害重要的部分。保养小的部分,就是小人;保养大的部分,就是君子。”

      “现在有一位园丁,不打理好梧桐和槚树,而去培养那些酸枣和荆棘,那他一定不是好园丁。如果一个人,保养他一根手指,而失去了肩膀脊背,自己还不知道,那他就是一个糊涂透顶的人。”

      “只是讲究吃喝的人,大家都看不起他,因为他为了饮食的小体,而放弃了心志之大体。如果满足口腹之欲而不影响心志的培养,那么满足口腹之欲就只为了一尺一寸的肌肤吗?”

      孔子说治理国家要懂得近悦远来,孟子说治理身体要有主次之分,不要因小失大。饮食事关生死存亡之大事,为什么这里又说不要因小失大呢?从满足身体基本需求来说,我们是很容易达到基本要求的,问题就是我们将基本需求放大到口腹之欲,在上面投入过多的关照以致富营养化,甚至影响到心志的培养,那就因小失大了。

【公都子问曰:“钧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孟子曰:“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曰:“钧是人也,或从其大体,或从其小体,何也?”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拉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

      公都子问孟子:“同样是人,有的人成为君子,有的成为小人,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识大体,依从身体重要器官需求的,就是君子。满足身体次要器官欲望的,就是小人。”

      再问:“同样都是人,有的人依从身体重要器官需求,有的人满足身体次要器官欲望,这又是为什么呢?”

      孟子说:“耳朵眼睛这类器官不会思考,所以为外物所蒙蔽牵引,为声色所迷,一与外物相接触,就被牵引而去。心这样的器官,能够思考,如果能履行好其职守,则视思明,听思聪,得其视听之理,外物不能蒙蔽他,牵引他。如果心失了职,而不能思考,则失其视听之理,为外物所蒙蔽牵引了。这些器官是上天赐予我们的,要先把重要器官立起来,次要器官便不能把这善性夺去了,这样便成了君子了。”

      视听的器官容易被蒙蔽,那是因为内心失去了职守。内心相对视听来说就是更重要的器官。

【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

      孟子说:“爵位有天爵和人爵,就是自然爵位,和社会爵位。仁义忠信,乐善不倦,这是天爵;公卿大夫,是人爵。古人修养他的天爵,那人爵自然就来了。今人修养天爵,来追求人爵。人爵得到了之后呢,反而丢弃了天爵,这也太糊涂了,最终其人爵也会失去的。”

      孟子这里讲的天爵和人爵,有点像王东岳讲的天道与人道,人道是天道的赓续,人爵是天爵的延续。先有天爵才会有人爵,反其道而行之,结果就是人爵也会落空。

      朱熹说:存天理,灭人欲。饮食是天理,美味就是人欲。性是天理,放纵就是人欲。我们既要懂得近悦远来,也要懂得主次之分,不要因小失大。


@荷边书房@注解四书《孟子》【157】存天理,灭人欲。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荷边书房@注解四书《孟子》【157】存天理,灭人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