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兰州大学
转载人:黄秀
作者: 怀左同学
01
上周日,我去当当网总部签了五百本书,一连两个多小时,到最后,笔下的字看着都不认识了。编辑刘老师一直陪着我,我签名她工作,偶尔,我们也会聊几句。
吃饭时, 我和她开玩笑:“在当当网买了十几年书,从今往后,终于可以在上面卖书了。”她也笑了:“恭喜你,实现了自己的一个小梦想。”
当出书的梦想就这样实现时,我很惊喜,而惊喜过后,也多了些踏实的感觉。从策划到出书,花费了七八个月,这是自己一路走来慢慢积累的结果。
像一片雪花,最后滚成了雪球。
书名以“自律”为主题,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生活状态:按部就班,在稀松平常的日子里,多做些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自律其实也是一个早被人说烂的词,但被人提及的时候多,真正做到的时候少。
我刚开始写作的时候,从没想着会有什么结果,也根本没想到有一天可以集结成册。所以在这里我特别感谢武老师和刘老师,更多都是她们在付出,我就像一个胆小的孩子,偶尔偷偷看几眼。我会怕,怕不真实,怕她们哪天告诉我,其实一切都是假的。
很多时候是武老师在督促我,因为我没有太多经验,而具体的审稿,是刘老师一个人做的。她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将书稿认真看了三遍,然后细节处字词和标点,她按照标准,仔细做了审核修改。这都是我不知道的地方,想象中很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需要下很大功夫。
刘老师说:“单设计封面,就花了一个月的时间。”
不容易。
02
我的写作,和一直以来的读书习惯有关。
我喜欢读书,不是为了长多少知识,而是一个人沉浸时的状态,对我而言,是一种享受。
小时候身边也没什么书,手边能找到的,就反复品味。刚好邻居家是租书的,于是断断续续,我看了很多武侠小说。陆小凤、李寻欢、令狐冲、乔峰等人,都是我儿时的偶像。
很多书的页边都泛黄了,边缘卷起,也会有缺失,但也就是这种老旧感,拿在手里,反而比新书更踏实。
想来这是一种传承,别人交到我手里的书,时间赋予了它些许温度。
慢慢的,读书变成了一种习惯。高中时,学校附近有新华书店,我每天中午吃完饭会过去看一会书。大多时候都是浏览,但往回返时,心中异常充实。也会刻意攒钱,然后每周买一本书。
记得有一次买了本宋词鉴赏辞典,之后每天用来抄背,直到开胶,看到书页散落,后来被同学借走,便再也没有看到。这件事催生了另外一个习惯:自己宝贝的书,不外借,甚至我可以买本新书送给朋友,但自己做过笔记的,实在舍不得送人。
之前以为这是病,后来发现爱书人,大多如此。
03
很多人经常问读书的好处,但他们从来不问吃饭的好处,道理也很简单,吃饭是必须的动作,而读书对他们来讲,可有可无。
实话实说,我也没办法说清楚读书的好处,只是觉得读书的时候,整个人很幸福,仅此而已。然后就有了很多想法,随手记在手边的笔记本上,有心时,整理成文,写作的习惯,也就这样养成了。
我以前是一个对新事物不怎么感冒的人,所以大学四年,在QQ空间里写了几百篇文章。这是一件自娱自乐的事情,文章没多少人看,阅读量最高时,不超过三百。
那天和朋友聊起时,他说我实在太有耐心,没有好处的事情,也能坚持这么久。其实好处有很多,写的时候很满足,写完以后很开心,会有充实感,同时这样不问名利的埋头练习,让我对文字的掌控感,越来越好。
直到有一天,我可以随心所欲地写出自己的想法时,我知道,前期的积累没有白费。
记得别人说过,这个时代任何才华都不会浪费,也确实,互联网就像一个放大镜,可以将你展现出来的才华,轻松地传播出去。
一年多,我在上写了六十多万字,其实在此之前,我已经积累了一百多万字。
聚沙成塔,全是我走过的路。
04
之前喜欢的事情有很多,想完成的目标也很多,到现在,我开始学着做减法,留下的,都是自己喜欢多年的事情。负担少了,走在路上轻松了很多。
我还在每天写作,即便不成文,写点感想记录些生活也是好的。之前大家有一个误区,觉得写作只能是作家的事情,其实写作是每一个人的权利,只要你喜欢,直接写就好了。
先别问结果,如果真心喜欢,先做起来,才是最重要的。
那天我把出书的消息告诉朋友时,顺便感慨了一句,觉得自己很幸运,很不可思议的事情就这样发生了。他回了我六个字,听过无数遍了,但这次有了亲身的体验。
越努力,越幸运。
像一块海绵疯狂地吸收能量,然后找到合适的机会,尽情地释放自己,这是我做事的方式和成长路径。曾经是一粒种子,如今在破土发芽。
我还在成长的路上,在寻求自己的前方;还会一直写作,让笔下的文字始终带着温度。这个时代给了我们普通人太多机会,以前遥不可及的一些事情,原来都能慢慢发生。
写在最后,和大家分享八个字:
守望梦想,脚踏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