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医疗的一些思考

AI+医疗的一些思考_第1张图片
AI+医疗.jpg

关于AI落地时的盈利模式。

1)比如,初期先帮助客户做好相关数据的数字化(比如影像存储,常规的阿里云服务不划算,因为图片太大,但每年用不了几次,就需要有专门针对这个领域的图片存储云服务),等争取到了客户,并积累了数据后,再向客户推广AI应用。

2)还比如,将自己的AI产品技术服务,提供给行业下游厂商,提高其整体方案的(噱头)价值,打包销售。

AI实战落地时,就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只能做个demo,离“有用”,“可用”,“付费”还有很大距离。

国内产品体验设计方面,跟美国比,确实还是有优势的,特别在吸引用户(客户)尝鲜体验时候。

客观来说,确实有很多AI应用的产品体验和稳定性太差,这让用户想试用都慢慢的打退堂鼓了。
获取有效数据难度大(数量+质量),会成为纯深度学习性的AI应用的重要落地瓶颈。

现阶段,很多领域的AI应用,本身就不是刚需——主要价值在于,通过AI元素来提高终端C用户的转化率。即,本来没有人用这家客户的产品,但因为加了AI因素,C用户愿意来尝鲜体验。这样,获得更多数据后,才可能更深入的去做出更好的产品。

AI公司如果想让医院买单,应该把它最优势的机器运算发挥起来,将人脑做不到或误差率非常大的东西细化、产品化,拿这些模块来补现在免费的模块,产品的系列多了就好卖了。此外,AI公司可以跟设备厂商结盟,依附于医疗设备上,将付费方和受益方形成一致,这可能是一个更快的盈利方式,传统厂商也能增加卖点。

创业公司除了定位于肺结节检出等临床应用外,搭建科研平台也是不错的选择,要是我自己开公司,我就会这样做,帮助医生做科研的市场也不小,可以共同申请基金来维持,我知道有些创业公司就在合作申请基金。如果数据积累多了,再考虑做临床转化,像Watson这样的,这样才可能逐步走向临床。很多公司一来就想到临床,对生命太不尊重了,如果仅靠靠几百、几千例数据就取得了批准,我肯定不敢用这样的产品。

你可能感兴趣的:(AI+医疗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