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头孙的路-丁海峰 作

树头孙的路

文 /丁海峰/2020.02.01


河北吴桥树头孙庄街拍(2020.12.05)



一、路网——把全村连在一起

俗语说,要想富,先修路。鲁迅说,世界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路,是通道,是要素组成体系的连接物。有了路,零散的宅基地才能拼在一起成为村落,也才有乡镇、城镇、城市等大的社会有机体。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树头孙的街道连着外面所有的大路。


树头孙的路-丁海峰 作_第1张图片

人们在生产生活中需要路,也通过生产生活方式建造了路。起初树头孙庄的路,就是村里的街道。街道,既是人们出行的公共通道,也是人们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街道的边沿角落也是柴草堆放的地方。

树头孙庄有家前大街东西向——民心路,中间南北向——小康路,家西南北向——兴业路,家东南北向——富民路,家后东西向——即墨路,东侧南北向——丰收路,村落两侧出村道路为田园东路、田园西路。村委会位于民心路与小康路交口处。民心路西有荣华广场、东有富贵广场,作为文体活动场所。这些名称,都是2014年左右,本人起草好,通过网络微信群和QQ群公布出去的,之前没有这些名称。为了便于记忆,编打油诗一首:

树头孙路名歌

富民兴业树头孙,民心连着咱全村。

小康路,丰收路,即墨路上念祖恩。

街道的建设,从土路到红砖在到今天的水泥硬化路,路灯明亮,有一个建设的历史过程。


2000年春节家前大街(民心路)


树头孙的路-丁海峰 作_第2张图片
2008家前大街(民心路)


2012家前大街(民心路)
2014家前大街(民心路)


2014小康路

小时候就记得很多外村走村串巷做小买卖的人说俺们村的大街直且宽,做什么都方便。听父亲说,村里大街(民心路)这个框架基础其实是建国初期,县里工作队在村里给打下的基础。村路这种公共设施,必须由公共部门来管理才能实现,因为在农村,小农思维是能占便宜则占便宜,每家每户才不会去考虑公共空间、公共设施的问题。一个有力的集体组织,对于习惯于零散算计的小农意识来说,必要且不可或缺。小农、农民,只有组织起来,才能形成有效行动群体,才能实现发展进步。只有这样,村落才有规划,村路平整相通才有可能。感谢那个曾经的集体经济吧。

1980年代,村落较为集中,还没有今天这么大面积。向西,家前大街道孙德胜老宅门口处就要下坡,大湾没水的时候走大湾出村,大湾有水,绕行家后,现即墨路。向东,张建华门前30米左右也是下坡。到大约1988年,村里为了方便孩子们上学,用推土机推起了一条土路,下埋水泥管通水,并且重新修整了路面的排水口,村里人称水眼。

1998年,小康路南段(老丁家园子)通路,家前大街民心路重新修正拓宽;1999年小康路铺砖道;2010年,家西兴业路、田园西路(出村西)铺砖道;2013年,家前民心路铺水泥路;2014年小康路砖道改水泥路,家东富民路(出村北)修建水泥路;2015年,家后即墨路铺水泥路; 2017年5月小康路北首与南吴路交口处,树头孙庄入村牌坊建成;2017年,家东丰收路水泥路面建成,家西荣华广场建成;2018年家东富贵广场建成;2019年,家西田园西路砖道改水泥路。到2019年底,树头孙庄所有出村主干道全部建成水泥路,路灯建设完毕。以上时间对应信息由孙志海提供。

宅基地排列所构成的“胡同小道”连着树头孙庄的骨干路网,进了院儿(胡同)就是各家的大门口了,俗称角门儿。出角门儿,过胡同,走大街,上公路,就可以去县城、地市、省城、天津北京、或者其他想去的地方。路在脚下,心在远方。

二、路事——也把全村连在一起

因为我家就在家前大街北侧,出门就是大街,所以很多童年记忆跟大街连在一起。

早前,我家门口向西,与孙金恒家对门。门口西南侧街对面是孙长海家的大车屋,就是生产队时候放车的大屋,土坯结构,我经常和小朋友们在大车屋门前玩,看着里面黑洞洞的,感觉好神秘。大车屋上有好多八勺子(壁虎),我跟小伙伴们喜欢用竹竿捅巴勺子(壁虎),抓到八勺子就把尾巴折断,然后放走,看着八勺子尾巴弯来弯去。

1998年大街修正拓宽前,还有很多猪圈在大街南侧,两侧挨着房屋堆满了各家的柴草垛。那时候,听大人们传言,要是谁跟谁闹矛盾了,就把谁家的柴火垛给点着,这大概是很大的仇恨才会这样。

家前大街是村里人娱乐聚会的地方。每年元宵节,村里会组织烟火燃放和节目表演,大街当然就是最好的地点。大家凑钱购买花药,自己做成喷射的烟花,年度正月十六最后一次焰火表演,整个年也就过完了。每年夏季前后,街面上是三五成群、街谈巷议的最佳场所。小板凳一坐,扇子一扇,孩子们在周围跑来闹去,那是人们最好的休闲时光。

大街是各种信息的交流地。家东、家西、家后,大街的宽阔地方,都是村民街谈巷议的地方,各种小道消息、家长里短,各种舆论、各种商机信息在大街上充分交流。你可以住院儿(胡同儿)里,但不能不关注大街上的舆论。

大街是商贩售卖的好地方。每到早晚时分,外村和本村的各种商贩在大街上摆摊卖菜,做小买卖,大多是服务村民衣食住行的。卖香油、炸油条、老豆腐、卖布头、卖杂货、换饼干、各种农资、修自行车等等各种走街串巷的小商贩把货物送到街面工人们选择。其实,很多商贩都是经常来往,大家都认识,有时候赊账也是常有的事,农村是个熟人社会。

三、路行——与时俱进,还把全村连在一起

道路的建设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关。1987年前,村里的马达农机不多,农耕主要是畜力和简易机械,大街上堆满了柴火,街边就是猪圈,人们取柴,倒垃圾比较方便。做买卖的小商贩也是自行车为主。随着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小四轮拖拉机、三轮车等不断的进入农家,大街显得拥堵了,养猪户越来越少,猪圈基本废弃,到了1998年,开始拓宽修整。2010年以后,村里的汽车逐年增多,大型农机逐年增多,家用燃气罐基本淘汰了柴垛,于是先修砖道,再建水泥路,逐步升级,家用电动自行车、电动三轮更加轻便快捷。道路修好了,人们还希望大街和道路承担文化和商业功能,于是不断的建设路灯,又修建了东西两个广场。未来,根据农村社区建设的需要,村里可能还要集中拆除一些废弃宅基地,用来建设补充道路或者其它公共设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需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个村庄在时代变迁中不断“进化”自己。


树头孙的路-丁海峰 作_第3张图片
2019.10家前大街(民心路)
树头孙的路-丁海峰 作_第4张图片
2018小康路

在平整的水泥路上,孩子们可以像城里孩子一样玩滑轮车,老年人可以聚在一起抽陀螺,锻炼身体,可以有自己的代步车,出行更方便,经商的小贩可以就地摆摊。为了维护整体环境,村里还安排了专门的卫生员负责村里道路的整洁维护,村民的公共卫生、公共意识在街道的变化中不断提升。变化的,不仅仅是村容村貌,更多的人们的精神状态。

你可能感兴趣的:(树头孙的路-丁海峰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