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常见的用户分层方法

一.什么是用户分层?

用户分层是以用户价值(比如说:活跃用户、高价值用户)为中心来进行切割的,在同一分层模型下,一个用户只会处于一个层次中。还有一种说法是用户分群,它是以用户属性(用户身上的某一类标签,比如:喜欢在地铁上看书的用户)为中心进行划分,1个用户可能会同时拥有多个属性。

用户分层的本质是一种以用户和特征、用户行为等为中心对用户进行细分的精细化运营。

二.4种常见的用户分层方法?

分层实施的两大核心:

第一,我们找到一个分层的模型之后,处于不同层级的用户,需要能够被通过数据字段或标签等方式识别区分出来。

第二,面向每一类用户的运营机制或策略是明确稳定的。

用户分层的两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业务主链条标准化程度是高还是低

举个栗子:像手机里的闹钟,定了闹钟之后,响了就取消掉,闹钟的过程简单且标准化程度非常高。再比如,像一些阅读类APP它的用户所在的地区,用户的年龄及身份不同,用户的需求也会不同,它的业务主链条标准化程度低,是一个非标的产品,并且有时它的业务链条非常长还非常的复杂。

第二个维度:用户在产品中互相影响的可能性是高还是低

有一些产品用户是会在产品当中发生关系的,而有些产品呢就不会,有时候同一类型的产品,用户之间的影响也可能会不同。

举个栗子:像理财类的产品,用户之间的影响非常的低,但是像抖音、知乎这样的产品,用户之间的关系程度就高一些。

当我们知道用户处在哪个维度之后,我们就可以知道运用哪一种分层方式了。

第一类:用户个性化特质&需求区隔分层

这一类的分层方式就比较适合适用在业务主链条标准化程度低的,业务主链条比较多样,业务比较复杂这样的产品当中。

我们对用户进行个性化特质的区隔分层,要首先清楚用户个性化区隔的常见维度有哪些:

4种常见的用户分层方法_第1张图片

由上图可以发现,自然属性里进行区隔要依靠的是用户的基础数据,个性化需求里面的显性和隐性消费偏好要依赖的是用户的行为数据。场景则是依赖于时间、地理位置进行区分的。

那进行个性化区隔分层的依据是什么呢?

我们要看看用户是否会因为上面所陈列的这些行为和属性的不同,导致其需求、使用动机、使用偏好等会出现较大差异。

那怎么判断呢?要么靠常识和用户洞察,要么靠数据。

进行用户个性化区隔分层时的两种选择:

第一种:选择一个维度对用户进行划分,分别给予定向解决文案。像美柚这款产品,用户在不同的阶段,比如:我在备孕、我怀孕了、我是辣妈等不同的维度进行相关信息的区分和推送。

第二种:选择两个有相关性的维度通过交叉区隔对用户进行划分,再分别给予定向的解决方案。比方如某基金理财类的产品:通过两个维度来切割对用户进行划分。

4种常见的用户分层方法_第2张图片

第二类: 用户身份区隔分层

这一类的分层方式就比较适合运用在用户在产品中互相影响的可能性高的产品当中。

一款产品当中,如果用户之间是可见,可被影响的,我们赋予用户身份的特质(加V、勋章等)才会有意义。

说到用户身份区隔分层就会提到用户金字塔模型:

用户金字塔模型是按照用户的价值贡献度大小或用户影响力的稀缺程度由下到上搭建一个金字塔模型,再赋予每一类用户对应的角色和权益,搭建一个良性关系。

4种常见的用户分层方法_第3张图片

那如何梳理并搭建一个产品的用户金字塔模型呢?

首先,先梳理出产品的业务逻辑(这个产品当中有哪几类业务角色,这个业务角色当中他们是怎么发生关系的),然后逐次思考:

4种常见的用户分层方法_第4张图片

第三类:用户价值区隔分层

通过判断用户的价值高中低,来对用户完成分层。这一类和第四类的分层方式是通用的,所有产品都可以应用。

用户价值区隔分层有两种做法:

第一种:依靠用户生命周期定义对用户进行价值区隔

生命周期的定义我们上面说过,用户生命周期的定义,必然与用户的价值成长路径有关。不同的产品用户价值成长路径也会不同

4种常见的用户分层方法_第5张图片

用户生命周期的定义无非就两种:

第一种是强付费类的产品

我们把用户从进入到付费, 持续付费到流失这样一个典型的路径画出来,然后给不同的用户划分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被定义成用户生命周期里的层次。

4种常见的用户分层方法_第6张图片

第二种:是流量类的产品

4种常见的用户分层方法_第7张图片

第二种:通过关键用户行为对用户进行价值区隔。

这两种方式的有共性也有差异性,共性是:都需要找到某一种方式对于我们当前站内的用户的用户价值进行判断。并对用户价值的区间(是高还是低)做界定。然后对不同价值区间的用户做针对性的运营。不同的是: 去判断用户价值第一种依靠的是用户的生命周期的模型,第二种是通过几个关键用户的行为做交叉分析。

通过关键用户行为对用户进行价值区隔是找到产品中能够衡量用户价值的关键行为,对其进行交叉分析和评估,最终形成某种分层模型,比如经典的RFM模型。

那什么是RFM模型呢?

RFM模型是衡量客户价值和客户创利能力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它通过Recency-距离最近一次交易、Frequency-交易频率、Monetary-交易金额这三项指标来描述该 客户的价值状态,依据这三项指标划分8类客户价值。

4种常见的用户分层方法_第8张图片

实施RFM用户分层的操作步骤是什么?

第一步:抓取用户R、F、M三个维度下的原始数据。

首先,我们需求提出数据的需求,并定义出F中的“一段时间”是多久以及用户类型,然后拉出该时间段内所有的订单数据,数据字段包括用户ID、下单时间和订单金额。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定义一段时间,我们可以拍脑袋,也可以参考业务进展和需求,一般如果业务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多以自然年或季度、半年等为单位来进行定义。

第二步:定义R、F、M的评估模型与中值

我们需要根据业务特性或数据分布情况来划分数据分布区间,设定评估模型,然后设定中值。

第三步:进行数据处理,获取用户的R、F、M值

第四步:参照评估模型与中值,对用户进行分层。

第五步:针对不同层级用户制定运营策略,推进落地。

第四类:AARRR模型分层

AARRR模型通常是在增长的语境下看到的,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个模型对用户进行粗放的分层。

第一种AARRR模型:

4种常见的用户分层方法_第9张图片

第二种AARRR模型:

4种常见的用户分层方法_第10张图片

两种模型并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只是适用的场景不同,像滴滴这种产品,用户上一就收费,收入放在前面比较好。

如果是流量型的产品,有了流量才能增值用第一种AARRR模型比较好一些。


4种常见的用户分层方法_第11张图片

想用好AARRR模型来用用户分层的话,一定要找到合适的数据指标,来描述和定义处于每一层级的用户。

4种常见的用户分层方法_第12张图片




以上内容来自学习三节课【高阶用户运营体系课】的学习笔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扫码兑换课程,非常的值!!

4种常见的用户分层方法_第13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4种常见的用户分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