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航:软件外包那些必踩的坑—《需求梳理》

需求梳理是项目前期最重要的环节,它决定着项目的开发内容和方向。客户想要的功能需要在文档中表达清楚,软件公司会按照这份文档进行开发,同时客户也按照文档来进行验收。

一航:软件外包那些必踩的坑—《需求梳理》_第1张图片

后期签合同时的准确报价也会以需求文档作为主要的参考。按照一航的经验来看,后期双方80%的争吵和不愉快都是来自这份需求文档,前期大家没有很详细的阅读和理解这份文档,就会造成后面开发工作上的偏差。客户认为这个功能是必须有的,软件公司认为这个功能需求文档上没有所以我们没有开发。

一航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事情,客户(甲方)擅长所属行业的业务,但缺乏移动互联网的产品思维,你让他去理解一篇几十页的需求文档其实是很难的,隔行如隔山,很难做到差缺补漏。

如果是让我通过一份文档来了解一个项目的需求,我需要做的是先仔细阅读需求文档,然后弄明白项目背景和大致的功能,绘制产品的功能结构图、信息结构图和核心业务流程图。但是换成不懂行的客户,几乎是做不到这样。

一航:软件外包那些必踩的坑—《需求梳理》_第2张图片

软件公司(乙方)当然是希望和客户尽快达成需求上的一致。文档也是内部开发团队工作上的重要依据。如果给的时间长或是客户是个明白人,相信需求梳理这个过程是相对愉快的。如果软件公司缺乏行业经验,而且需求的梳理完全依靠他们的话,那么最终投入到使用时一定会出现体验不佳的地方。因为他们很难设身处地的去思考用户场景。为什么后期软件公司不愿意做需求文档之外的功能?因为钱啊,开发都是需要成本的,工资、水电网、物业等等都需要成本,而且一天的支出还不少,哪能就随随便便就答应给你开发额外的功能。

一航:软件外包那些必踩的坑—《需求梳理》_第3张图片

这样看来似乎都有自己的苦衷,但最终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还是双方信息偏差过大。

需求文档是客户业务和软件技术结合的最终产物,在梳理的过程中需要对对方行业有基本的认知,不然就会出现信息偏差过大而导致双方合作上的失败。

同时在做需求规划时候不要想着一口气全都做完,你看到淘宝、美团、饿了么等主流app,在桌面看似是一个小小的图标,但是他背后可能是上千人的技术团队负责。不要指望自己找个软件公司花个几万块钱就能模仿出来。即便是自己的模式和他们相仿,有很多参考的地方,你也要筛选出自己的核心业务,也就是直击市场痛点的解决方案,把这部分功能作为第一期功能进行开发。再自己验证好市场之后再对app进行功能迭代,这样可以把风险大大降低。这也正是MVP产品原则。

那如何尽量避免需求梳理上的问题,一航根据自己的经验站在客户角度给出下面几条建议:

尽量选择有行业经验的软件开发公司,同时对接这个项目的产品经理有相关的行业经验。

做好用户定位和业务梳理,结合自己行业的业务场景,分析每一个场景并且记录下来,与软件公司进行详细的沟通,尽量将对方带入到实际场景中。剩下的交给软件公司的产品经理去做市场的调研,然后共同制定出一份双方认可的需求。

竞品参考。在应用市场找到相关同行业的程序,下载安装进行深度体验。分析利弊,结合他们的功能做一些思考。

需求规划上遵循MVP产品原则

软件基础知识的学习。闲暇之余要主动去学习软件的基本知识,你不需要懂得怎么开发,但是你要知道做APP项目大概怎么来做,构成原理等等。其实多看一些常用的APP,通过运营者的角度来使用和分析,时间长了就多少会明白一些。如果自己一点都不懂的话,难免避免被人牵着鼻子走。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航:软件外包那些必踩的坑—《需求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