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农业

1.互联网+农业,始于电商

2014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489元,农村网民总数为1.78亿,普及率达到28.8%。

2015年,国务院出台“电商国八条”,完成首个全面部署农村电商发展的文件《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指导意见》初稿。

阿里推出“农村淘宝千县万村计划”,未来3〜5年,电商服务中心和村级服务站将覆盖全国1/3的县以及1/6的农村地区。京东也启动“乡村代理人”招募,致力于“京东帮服务店”的落地,探索农村市场双向流通模式。

企鹅智酷通过大规模网络问卷调查,农村用户使用过电商购物的比例超过80%,城市超过90%。平台“对商品负责”是用户对电商最普遍的期待,农村用户对价廉物美非常看重。2014年底,超过200个电商乡镇,涵盖网店7万多个。多家大型电商企业将进入农村市场。2016年预计将超4600亿,增幅超150%。

2.核心是供应链

农村供应链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物流体系的落后。整个农业产业链系统包括农资供应、农业金融、农业生产以及农产品的流通加工消费等环节,物质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贯穿其中。切入农资市场,将从农资生产、流通、营销、服务各方面影响农资供应,进而变革农资生产商和农户的关系。与强渠道资源的物流机构合作,建设县级服务中心、乡村配送站等自营农村物流。

案例:一亩田通过网站和手机App等多种线上渠道和线下一线业务人员收集农产品价格数据,提供采购和供货服务,打通买卖双方的交易连接,从而形成完整的商业链条。与新希望六各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实现传统农牧业采购、加工等产业链和互联网O2O模式的深度融合,促进中国农产品供应链物流发展和农业产业信息升级,提供农牧产品全产业链的电子商务综合解决方案。

3.最需要打通的金融

正规渠道较难获得贷款,导致农村地区民间借贷活动活跃。目前主要有三种农村金融生态培养模式:

第一种,阿里、京东的产业链拓宽模式,就是原来是以电商为主要发展模式的。

第二种,农村金融的服务模式是传统的金融机构,也就是当地的中小银行和一些县域小贷公司、担保公司。

第三种,国外的格莱珉银行模式。就是给穷人贷款,赋予穷人投融资服务的权利。

这三种模式实施起来各有利弊,执行效果有较大不确定性,农村分类信息网站村村乐推出村村贷、村村融结合了第一种和第三种模式,试图打通线上和线下,这种本土化模式的核心优势在于更“重”的线下农村资源和当化的社交、商务、生活方面的利用能力。

4.智能化,让农业充满想像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是互联网在农业上应用的体现。大数据不仅有利于农业生产中的选种、种植、收割等环节,还能用于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信息记录和追踪,便于食品安全监督。

案例:河南洛阳吴迪的“乐活自然园连锁农场”不仅种植和管理智能化,产品销售也用上了互联网。智能化高科技管理,手机软件分析进行管理,并利用互联网招揽客户,通过现实版的开心农场游戏,一年带动600多万元的销售。

5.互联网+农业任重道远

互联网+农业最后一片蓝海暗礁密布。

一、互联网基础设施还有待提高

二、农村存在人才短板

三、物流对交通和仓储能力要求很大

四、传统互联网对于农村分散式布局触达效率低

五、介入农村金融,能否获取农民的足够信任依然存疑

六、生鲜商品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特性,对物流、仓储的要求很高

企鹅智酷归纳了如下落地指南:

一、解决农贸交易中的供需信息不畅通问题。从信息对称切入,后续扩展到采购和供货服务,全流程打通交易链条,形成完整互联网+商业链。

二、无论是盛行产品经理文化还是工程师文化的互联网企业,针对农村环境,都需要采用更接地气的产品推广,在落地过程中充分考虑农村的实际环境和人群特征。

三、利用农村现有的资源发展业务,在很多领域本地化比空降更有优势。更多本地化招募劳动力不仅更容易扎根农村,也有利于农民就业问题。

四、大力提升农村网络和物流交通基础能力是政府与企业的共同责任。特别在移动网络的资费方面,需要对农村农民做针对性的优惠。

五、互联网服务的推广和展开,要与当地基层政府充分沟通、对传统领域的介入,要渐进和改良,而不是颠覆原有的获利人群。

六、可适当建立示范基地,通过榜样效应打消疑虑,带动更多地区加入。

互联网+农业首先要以提高农民兄弟的收入为目标,真正为农民增收提供帮助的“互联网+农业”的创新,才能获得农民发自内心的认可和更广阔的蓝海。  

你可能感兴趣的:(互联网+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