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年国庆南陵之行

      国庆长假安徽回来后趁着记忆的余温还在,曾在微信上编辑记录这次行程的感受,中途被杂事耽搁竟未保留存档,然后就不了了之。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当时的热乎劲儿一过就没下文了,今天微信朋友圈看到风行师弟用写的“臭鳜鱼”,安徽的经典菜肴,又勾起了我的安徽情绪,立马下载试着用它来重温这次南陵之行,希望能把这碗回锅饭做熟。

      应南陵籍兄弟朱先生的邀请,10月2号我们驱车从宁波前往南宁,途经安吉,重宣城进入安徽。一路顺畅,可以用惠风和畅,天朗气清来形容一路的感觉。原来担心路上堵车准备的茶点,在后座慢慢品来也自有另一番风味。

戊戌年国庆南陵之行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戊戌年国庆南陵之行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第一站:宣城,简称宣,古称宛陵、宣州。提到宣城就不能不提那个绣口一开就是半个盛唐的诗仙李白。公元747年夏,郁郁不得志的李白来到了宣城。“‘青莲才笔九州横,一生低首谢宣城。’李白追寻着谢朓的脚步第一次踏上了宣城的土地,从此结下不解之缘。”“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镱,双桥落彩虹。……”从第一次来宣城到终老,李白一共来宣城七次,写下了42首诗,其中不乏千古绝唱。“全唐诗共4万多首,其中,光李白写给汪伦和桃花潭的就12首,由此可见李白与汪伦之情,和对宣城的眷恋。如果没有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谢眺楼可能根本无人知晓。而敬亭山也是因为有了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才能得以号称江南诗山。我无法想象宣城如果没有李白那得多没文化。

戊戌年国庆南陵之行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戊戌年国庆南陵之行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戊戌年国庆南陵之行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戊戌年国庆南陵之行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戊戌年国庆南陵之行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从敬亭山下来我们趁着夕阳的余晖赶往南陵去吃晚饭。朱兄弟是个对自己家乡充满自豪感的人,兰州大学中文系毕业的才子。南陵在他的描述中闪烁着文化的光芒,这也是我们此次行程的魅力所在,有这么一位有人文素养的当地主人的陪伴和讲解,那么明天的黄盖墓地、周瑜的水兵操练地……这一切都那么值得期待。

      我们的车按导航的指示开始进入乡间小道,两旁都是金色的稻田,典型的徽派民居,偶尔还能看到受惊飞起的白鹭鸟。赶在天黑之前我们来到朱兄所在村的村委会所在地。今天晚上他要请我们吃当地人结婚时吃的全套“水席”,为此特意请了村里最能干的阿姨来做这顿饭。所有的食材都是当天准备,阿姨从下午就开始忙碌做了满满的一桌。吃饭的乐趣除了菜肴好吃,更主要的是吃饭的人有趣。这些年大的宾馆酒席没少参与,但像这样的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淳朴的饭局我还是很稀罕。酒喝的是当地的土烧,第一杯下肚,朱兄开始给我们一一介绍陪同的人,南陵还真是藏龙卧虎,都是有趣的妙人儿。必须说安徽菜还是很好吃哦,南陵菜的代表南陵四宝:羊肉,老鸭汤,奎湖飘鱼,嫩菱角(其实真实的是狗肉,我忌讳吃这个,自己把它改了)。我自己吃着是老鸭汤最好吃。用一年以上的麻鸭加上新鲜制作的豆腐衣,鸭汤清、纯,无任何膻味,老鸭的油脂被豆衣完美吸收,豆衣晶亮透明,入口油香,鸭汤鲜美,是我喝过最好喝的老鸭汤,没有之一。这顿饭酒喝的很嗨,菜吃的很美,朋友聊的很开心。


戊戌年国庆南陵之行_第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戊戌年国庆南陵之行_第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第二天清早八点半,朱兄弟就来接我们去吃早饭,开了二十多公里乡村小路,我们去吃最地道的南陵羊肉,安徽人叫这样的正式的菜叫硬菜,大清早的我们就硬上了。

戊戌年国庆南陵之行_第10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早饭后我们驱车前往黄盖的墓地,实地看到的也只是荒野草地上一简单的墓碑。但这个地方因他的存在叫做黄墓渡,原来水路交通盛行时是个热闹的渡口。后来建了桥,公路交通发达后渡口就慢慢冷落了。在渡口还有人家居住,在路边编着竹篮子,我看着喜欢,25元买了两个带回去。这里民风淳朴,篮子好便宜。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戊戌年国庆南陵之行_第1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在古渡口发了会呆,我们前往奎湖,那里曾经是三国名将周瑜训练水兵的场所。说起周瑜他还是南陵县首任县令(南陵县原来叫春谷县)。中午吃奎湖飘鱼,还不错,但不如老鸭汤。

戊戌年国庆南陵之行_第1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午休后傍晚时分,我们驱车前往春秋战国时期吴国遗址。开过一大片稻田来到一片大水塘边,看到下面这个碑


图片发自App

脑补着电视上看到的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的故事,范蠡呀,西施呀一时之间都跑了出来。黄昏时分周边稻田的景色很美,我站在那一阵阵发呆,恍惚之间不知身在何处。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大凡世间万物都有生命的长度和宽度,自古以来,有无数生命在完成它的长度和宽度后消失,有多少村庄,大山,河流因外部环境和内在因素的变化而消失于无形。唯有文化两千多年来 一直保留下来,熠熠生辉。

你可能感兴趣的:(戊戌年国庆南陵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