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继承发展的认识

吾乃一枚小小教书匠,虽讲授算术之道,但心慕传统文化久矣。孔夫子乃吾辈之楷模,因材施教有教无类,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强不息,儒道等传统文化精髓深深吸引着我,并为我的工作生活指引方向。

一、“仁”。

拥有一颗柔嫩敏感的心。能感受美好,保有赤子之心。感性理性并存,保持合适活泼的状态,不仅是论语里这样教导我们,王阳明先生的致良知里也是如此说法。“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安于仁道,拥有一颗平常心。

而老子《道德经》第八章讲道:上善若水。甘处卑下如水一样平静深远,保持沉静,行动处理事情也像水一样涸溢随时,随顺天时。

“忠恕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克己复礼曰仁”。每一条格言都可以作为我们通向仁人之道的路标。

二、“乐”。

生机畅达溢洋则乐,不畅则苦。孟子三乐: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作为一名小学老师,为所当为,尽职尽责,居安俟命。“乐”的状态并不是得到某种东西达到某个目标才能达到,而是看自己看当下。享受过程,在其中时时保持正念即可达到乐的境地。

三、“讷言敏行”。

巧言令色鲜矣仁。叶曼先生教导我们,说不得的是不做,做不到的事不说。君子耻言过其行。当今社会十分推崇自我展示,能言善道显得尤为重要,言过于行的人比比皆是,真的许多听起来都无法入耳的狂言谬语被堂而皇之心安理得地讲出来,那更要注意防范言过其实。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方为正道。

四、“反求诸己”。

这句话是我在工作中处理学生矛盾时用到最多的一句古训。引导孩子们遇事先反求诸己,看自己。而不是总是把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对自己亦是同样的要求。

我们周围发生的事情总体来讲可以分为两大类,影响圈和关注圈。反求诸己就是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做好影响圈的事情,方能下一步尽可能地使关注圈发生改善。

五、“孝

孝悌,为仁之本。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犬马之养而无敬,不能算作真正的孝。事之以礼,和颜悦色方是正道。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醇厚中和、刚健有为的人文品格和道德风范,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影响,为中国人的文化性格和行为方式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历史基础,而且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影响。

传统文化中既有让我们引以为豪的瑰宝,也有泥沙俱下无用的糟粕,需要我们用审辨式思维来剖析和看待。

继承和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我认为要秉承“拿来主义”,时移世易,全盘否定,或复制照搬,都是不科学的做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于其中的精华部分要发扬光大,为我所用。

毋自暴自弃,毋故步自封,光我民族,促进大同。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继承发展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