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之前的最后一篇文章

        现在是北京时间2018年2月13日21:05分,今天是新年前我在公司的最后一天上班,后天就是除夕了,明天准备踏上回家的征程,这一年就这样结束了。

        G1928,上海虹桥至西安北,这一条路我已经走了两年时间了。还记得2015年的时候,自己一个人来到苏州,历经各种艰辛,最终在昆山找到了一个稳定的工作,记的2016年回家过年,我坐的是汽车,坐了24个小时西安,这一晃就是两年,想来父亲已经离开两年多时间了,2018年是他离开之后的第三个春节。

        我不愿意去回想我这3年之内发生的事情,仿佛自己是在这三年时间经历了一次大落,而如今的生活刚刚趋于平静,一直在告诉自己,把过去的事情忘掉,生活就是要向前看的,而且我相信未来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坚守岗位感悟篇

        今天是我的最后一天班,和同事们一起站好了最后一班岗,最终顺利完成了出货,也是给今年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昨天有一幕,让我感受深刻,甚至都有点儿感动。

        拉货车辆在码头停靠着,所有的人都在为出货准备着,PM坚守岗位的全体出动。打包好的料经过检验以后,开始装车,都是自己动手,一箱一箱往里面装,眼看着就要装不下了,最后还是将货物都塞了进去。在车离开码头的那一刻,还有一个人跳上了车,护住了箱子,生怕车子的启动带来的惯性使得箱子掉下来。后来车子离开码头,所有人追随车子的踪迹,目送离开海关,还叮嘱司机在卸货的时候要注意,千万别让箱子掉下来。看着车子离去之后,大家才纷纷回去。

        那一刻,我仿佛体会到了职场上久违的团队的力量,所有人为了达成一个目标,都在付出,似乎和平日里事不关己的状态大相径庭。可能是即将年关,大家都想着把货出完的缘故。无论是那种缘故,这一幕的确让我感动,并且引发了我的思考。当看到一个职场新人为了团队目标达成而不懈努力的时候,作为老人的我,偶尔的懈怠是感到很惭愧的。此次坚守岗位对我来说是从刚开始的抗拒,到后来的接纳的这样一个过程,最后当所有的任务都完成之后,我在我们的微信群中发了一条微信,那时候其实是有一种成就感的。

                    读书+工作感悟篇

        本周的"熊猫书院"书籍《生命的另一种可能》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总是倾向于寻求一种安全感,习惯于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区,这种倾向会让我们无意识地拒绝很多可能性,只追求确定的、可靠的事实。但是,固化的思维会让我们意识不到我们对自己的身体设置的层层限制,让我们的身体随着定势的思维渐渐地走入牢笼。

        回想自己这半年以来在工作上的表现,虽然偶尔得到客户的认可和赞扬,但自己的思维方式仍然是不愿意跨出安全区,只想做自己得心应手的事情,对于那些遇到的疑难杂症,需要去思考,去规划的事情总是避而远之,渐渐的我自己也感觉到自己偶尔的碌碌无为。只有不断地去尝试着做新的工作,做不同的工作,自己对于项目的了解才能更深刻,看问题才能够更全面。最近我在看的电视剧《我的前半生》中,贺涵的的客户愿意追随他,他去了哪里,客户们表示项目就到哪里。这是一种对个人的认可,能够做到这一点真的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项目管理的本质就是增强自己的个人魅力,让自己的能力被别人认可,这样别人才能够放心地将项目交给你。

        所以一种做事方式的改变会成就自己很多,不要总是拖拉,总是想着留着下次做,要有强烈的执行力,现在就做的思维,提高做事的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更多的有意义,能够让自己的综合能力提升地更快的事情。年后要将精力再集中一部分在工作上,协调好读书,兼职和全职工作的关系,高效做事。


      一份工作对于一个人来说,不仅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更是一种成就自我,自修自练的平台,让自己更有魅力,即使以后跳槽也有资本,而这种资本就是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点滴积累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新年之前的最后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