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作者是日本书评人印南敦史,他一年的阅读量高达700本书。
这让我不禁想到前段时间微博的一条热搜#浙江一读者一年借阅926本#,《浙江省公共图书馆2018年度阅读报告》显示,一位“70后”男性读者在浙江的公共图书馆共借阅书籍926本,是2018年在省内公共图书馆借书最多的人。
这条热搜下的评论质疑声一片,很多人都认为是不可能读完、只借不读、为了读而读、掌握不到书的精髓、没必要……
说实话,当时看到这条热搜,我相信会快速阅读的人是可以达到这样的阅读量,但是对于阅读质量我是怀疑的,直到今天读了印南敦史的《快速阅读术》,我开始改观了,作者一年高达700本书的阅读量,还可以同时输出700篇高质量书评。所以掌握了方法,一年阅读900本书也未尝不可。当然对于前面提到的热搜案例,我觉得,或许用一句“未知全貌,不予置评”来形容更贴切。
回归到《快速阅读术》这本书,在同类书籍中,这一本算是短小精悍了,一百多页,读起来不费劲,条理也很清晰,或许是作者倡导流水式阅读的原因,为了方便快速阅读,每一个小章节的标题基本可以涵盖整章内容,实践运用了书中所提到的“一行精华”笔记法,回看标题就可以忆起大部分内容,这点还是很赞的。
全书分为序言+6章内容+后记。序言讲述了作者曾经也是个慢读者,从慢读到一年700本书,因此作者更懂慢读者的心里,总结出来的读书方法自然也适用想要快速阅读的慢读者。
1
第一章点出了大多数人阅读速度慢的原因是被“仔细阅读”的观念所束缚,非要一字一句的读,不肯跳过一点,速度自然慢了,这一点或多或少也受学校教育的影响。作者在书中指出“无论多么仔细地研读,还是会忘记大部分的内容”。事实证明,阅读速度与理解程度、记忆效果并不成正比。所以与其一周读一本书,一个月后只记住1%的内容,不如一周快速读10本书,一年后记住所有内容的10%。
2
第二章主要讲如何养成阅读习惯。作者分出了三个步骤。
第一,每天同一时间读书。
养成习惯,让读书变得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
第二,首选可以快速阅读的书。
可以快速阅读的书特点在于贯穿全书的线索较少,相对独立的章节较多,无论从哪开始读都能有所收获。按照9:1的比例,可以快速阅读的书占九成,无法快速阅读的书占一成。
第三,今天阅读的书要与昨天不同。这点主要是为了保持读书兴趣,作者主张集中阅读一本书的时间不应超过10天,避免厌倦,最好一天读完一本书,“与其拖拖拉拉地读10天,不如全神贯注地读60分钟。”
最好的阅读时间是清晨,尤其是刚睡醒的时候,睁开眼后,继续在床上读10分钟书,这样一来,你就会彻底清醒了。
3
第三章主要讲如何避免读后就忘,作者提出“呼吸式阅读法”,人的呼吸,需要“吸”进来,再“呼”出去,读书亦是如此,有输入也要有输出。这一点很多书中都提过,无论是读书还是其他学习,都要有一个输出的过程,这样才利于把学到的内容巩固吸收。作者在这里用“呼吸”来表达这个过程,很贴切。“呼吸式阅读”包括四个步骤:
第一:“一行采集”,仅摘取最具魅力的片断。
简而言之就是“摘抄”,准备一个笔记本或者一张A4纸,写上页码,再抄下精彩片段,要短小精悍,控制在几行以内。摘录的内容在读完全书后要回顾一遍,帮助你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第二:“一行精华”,采撷最精彩的一行。
回顾之前的摘抄,找出最打动你的一句话,这就是“一行精华”。作者认为读书的妙趣在于邂逅“那一行”,这就像一个“寻宝”过程,有利于消减读书的负面情绪。
第三:“一行评论”,回味重要段落。
也就是一句话读后感,30-40字左右。准备一个笔记本,先记下日期、书名、作者,然后是“一行精华”,接着是“一行评论”。(备注:“一行采集”用单独的本子)
第四:自我评定读书足迹。
也就是定期回顾自己记录的摘抄和感想,作者建议以12本书为单位。在回顾的时候,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 哪类书容易引起共鸣?
• 哪类意见主张是自己赞赏的?
• 哪类书是自己今后还想要读的?
这样有利于确定自己读书的方向。同时,从12本书中选出最佳,年终的时候,再从选出的书中选出一本年度最佳。
4
第四章主要讲“流水式阅读法”,这里算是真正的快速阅读技巧了。“流水式阅读”指的是让书籍内容从心中“流过”,只要“流过”便有意义。与之相反的是“存储式阅读”。作者认为流水式阅读是信息爆炸时代“避免堆积”的最合理阅读方式。
◆以小标题为单位的跳读,鉴定跳读的三个步骤:
※为了区别同类书籍的作者自述
※为了验证理论的案例
※渲染情绪的夸张表达
◆实现快速阅读的步骤:
一:仔细阅读序言和目录。
书籍最初部分的阅读方式可决定阅读速度的90%。
二:仅读开头和结尾的5行。
根据文章结构编排阅读单位,建议最多20页。不能决定是否跳过的章节就只读开头和结尾的5行,再判断是否读这一单元。
三:确定了关键词之后再阅读。
明确读书目的,作者提出了“关键词搜索阅读法”。确定不想漏掉的关键词,一边搜索一边阅读,与关键词不相关的段落,快速浏览,包含关键词的段落,可作为“一行采集”的素材。
四:使用多种阅读节奏阅读。
读书慢的根源在于从头到尾保持同一阅读速度,要随时换挡,快慢有度。
5
第五章主要讲选择和管理书籍,作者提出了6个方法。
①选书篇:制订一周阅读计划,一天一本。
每周找出一天,制订阅读计划,建议一周6本,一月25本,一年300本,进入“多读生活”的状态。
② 选书篇:打破兴趣壁垒,增加喜欢的书籍。
从不感兴趣的书中获得感动,也是读书的妙趣之一。他人选择的书目可不加选择的阅读。
③ 选书篇:如何正确阅读不能快读的书籍。
读书的目的可粗略划分为两种:
1. 书籍内容为事实、主张(商务类书籍和时下的一些新书等)——为了实现自我提升。
2. 书籍内容为故事、情节(小说、散文等)——为了追求心灵愉悦。
第一种适合流水式阅读,也就是快速阅读。对于不适合快速阅读的书,建议安排在每周的自由日进行,或者与其他6本并行阅读。
④ 获取书籍篇:获取书籍的来源要不拘一格。买书太贵,二手书、图书馆都是相对经济的选择;坚持写书评,有机会收到出版社赠书;书店的布局真实体现了社会的流行趋势,想了解时下热门话题、世人兴趣,可选择实体店。
⑤ 管理书籍篇:定期处理书架上不需要的书。管理书籍跟读书一样,也可以实行流水式,建议三个月处理一次,书架上的书按照出版日期摆放,一年以上不读的基本可以处理。
6
第六章作者讲了一点自己的故事,并发表了对读书的看法:“为了某个特定的目的而读书”这种想法很无聊,更应该享受读书的过程。
保持13岁时的心境去读书,彼时知识面有限,读什么都新鲜,一生之中都可以遇到令自己感动的书。
❤洋洋洒洒2800个字,总算完成了,原本只是应邀写书评,写完以后发现可以作为讲书稿来用了。按照300-500字的平均阅读速度,读完这篇文章可以控制在10分钟以内,而书中的精华基本都总结在这里了,所以相当于10分钟就能读完一本书。忽然觉得,我可以从写作中反推速度技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