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朱赛龙日读——《人生十二法则》#第12期

#跟朱赛龙日读——《人生十二法则》

#第12期

​法则十二  当你在街上遇到一只猫时,摸摸它:关注存在的善

​当你内外一致时,就能够专注于当下。

谨慎地对待一切,

整理你能掌控的事物,

修复失序混乱的部分,做到精益求精。

​社会心理学家亨利·泰弗尔(Henri Tajfel)的“微群体范式”(minimal group paradigm, MGP)系列研究发生冲突。泰弗尔在实验中先让受试者坐在一个屏幕前,屏幕上会闪过一些点,然后他让受试者估计点的数量;接着,泰弗尔将受试者分为高估者或低估者、准确者或不准确者,并将他们分别放入不同的组里;最后,泰弗尔给了所有人一笔钱,让他们自行决定如何分配。

泰弗尔发现,受试者们明显很偏袒自己小组的成员,希望给自己人分更多的钱,而不是采用更平等的分配方式。其他使用了诸如抛硬币等更加随意的分组方式的研究者发现,结果依然如此。受试者们就算知道了小组分配的方式,也依然更偏向于自己小组的成员。

泰弗尔的研究说明了两个事实。第一,人是社会性的,因为他们喜欢自己群体的成员;第二,人是反社会的,因为他们不喜欢其他群体的成员。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一直处在争议之中。在我看来这是一种优化策略,可以解决两个或多个因素之间竞争和取舍的问题。比如,合作和竞争相互排斥,但两者在社会关系和心理上又都是有可取之处的。合作可以带来安全和陪伴,竞争则可以带来成长和地位。如果一个特定群体太弱小,没有权力和威信,那么从属于这个群体就没有意义。如果一个群体太庞大,那么在这个群体里取得领先也会很难。所以,当人们愿意通过抛硬币来为自己分组时,更深层的需求其实是希望在组织中安排好自己的位置,保护自己,同时能有一定机会在群体中向上流动。当这一点满足后,他们就会喜欢自己的群体,并会支持它发展壮大,因为在一个衰落的群体里努力向上是没有意义的。

一,存在需要局限性

任何合理的存在都是有局限性的,这或许是因为存在不仅是静态的,它还是一个“成为”的过程。“成为”意味着成长或者变化,而这只可能发生在有限的存在中。

二,用专注替代思考

三,发现美好,平衡痛苦

每天留出一些时间来集中思考和讨论所有的危机和应对方式,其他时间就忘掉这些事情。

如果你不限制危机事情对你的影响,最后就只会筋疲力尽。你需要保存实力,因为这是一场战争,而不是一次战斗。你需要尽力应对组成战争的每一场战斗。当你忍不住担心生活的危机时,提醒自己你会在专门的时间去思考它们。你大脑中产生焦虑的部分会更关注你有没有计划,而不是你计划的细节。另外,不要在晚上思考,你会因此失眠,而这会影响所有事情的顺利进行。

改变你用来规划生活的时间单位。

当生活顺利富足时,你可以为下个月、明年,甚至未来10年做计划,但是当你遭遇危机时,就不要这么做了。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一天的难处,一天担当就够了。”人们通常把这理解为活在当下,不担心未来,但这不是正确的理解。这句话其实是说你应该像匹诺曹的老父亲盖比特那样追求理想,许下愿望,然后朝着目标采取适当的行动。

当你内外一致时,就能够专注于当下。谨慎地对待一切,整理你能掌控的事物,修复失序混乱的部分,做到精益求精。

你足够认真的话,其实是能够承受住压力的。人是非常坚毅的动物,能够承受巨大的痛苦和损失,但是,前提是你需要先看到存在的好处,否则你就真的输了。

我们不应在摔倒或者犯了严重错误时打破物理法则,祈求问题能神奇地消失。相反,我们应当向自己发问:“当下我应该做哪些事情来增加自己的决心,强化自己的人格,找到继续前行的勇气?”

你必须先找到正确的方向,把目光投向美好和真理,然后才可以专注于当下的每时每刻。脚踏大地,仰望星空,全神贯注,这能使你更好地完善当下和未来。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我应该如何使自己变得更强大?不要撒谎或做你鄙夷的事情。

我应该如何使自己变得更高尚?只遵照你心灵的旨意行事。

我应该如何面对最棘手的问题?将它们视为通向人生之道的大门。

我应该如何帮助落魄的人?用正确的示范来鼓舞他,使他重新振作起来。

当众人皆醉我独醒时应该做什么?坚定勇敢地说出事实的真相。

不过要说彼得森教授给我留下的最深刻影响,当属这门课的作业了。整整一个学期,彼得森教授只布置了一项任务,那就是书写个人成长史。他要求我们将自己从出生开始的所有人生经历划分成7个不同的阶段,列出每个阶段里5个最重要的事件,然后逐一分析这些事件在情感、认知和成长上给自己带来的影响。

你可能感兴趣的:(#跟朱赛龙日读——《人生十二法则》#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