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行无辙迹章第二十七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计不用筹策。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吕祖解:
此章太上教人随机化育。不待勉强而听自然者也。是一团无中有的景况。何谓善行无辙迹。善乃人之本性。父母未生之初。就有善性。是一点落根源的时候。未有化育。就有此善。即先天也。行是发生归鼎。先天一来。只可意取。岂有辙迹。若有辙迹。即是采取有为功夫。大道本于自然。谓之善行无辙迹。何为善行无瑕谪。善若言。即有瑕生。即有诡诈。善不言。则瑕玷诡诈从何而起。方得还白。不言谓之善言。自然谓之无瑕谪。何为善计不用筹策。淳化之民。何用刀兵。不计。为善计。气和了。先天即生。何用子午卯酉著意筹策。能善用计者。就用不着筹策。何为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不闭。为善闭。何用闭谷道。通三关开昆仑。从夹脊两关。脐下元海。何窍要闭。何窍要开。终日用心用意。去自搬弄。岂不惜哉。善闭者。出自自然。而关窍自然通透。自然光明。著于关键者。而关键沉于渊海。昏昏无著者。虚无之关键。周天为大窍。无有隔障。善闭而无关键。不可开而自开也。何为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不结。为善结。著意采来。容心凝结者。不是养性命。是送性命。不是养长生药。是自炼毒丹而害生也。终日耗后天之宝。耗竭气散。惧寒惧暖。惧风惧湿。面金唇玉。皆不善结者。倘后有同志者。宜以此戒。听其自然。神气凝结。不待用意而自从规矩准绳中而结。一结成丹。岂可解也。何为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圣人是善言善行。善计善闭。善结的人。人者身也。是以圣人爱身。常修身而不弃身也。恐人于尘嚣枷锁之累。故救身而抱道也。何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物者灵也。恐人于有为。常存救之心。以无为化之。故出自然。听其生育。无向凡俗而不弃也。何为袭明。天无容心生物。亦无容心化行。人体天。无容心修身。亦无容心凝结。听物之生化。是为袭明。何为善人不善人之师。无为之人。不假造作。是有为之规模。有为之人。用意造作。为无为之榜样。圣人修自然之道。体天之无为。故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有智人。体杳冥而若大迷。是谓得道要妙。总不过无容心于道。而听自然者也。
《道德经》每周一悟天圆心灵教育科技(北京)研究院心灵学(中国)研究员郭智刚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计不用筹策。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善,有善恶之善,有至善之善。辙迹,车辙痕迹。人为万物之灵,得自然育化之全,理(道、真空、大自然。在人为理性、精神、心灵、佛性)、气(气质)、物质形体三者具备。理为本,统御气与形体。道之本体,至清至净。对于人而言,辙迹最明且显者,莫过于有形有相的物质存在。其次明显的是气质变化的存在。理性的存在虽然是人的生命本质,生命之根,气、物之源,然因其无形无相,无色无味,无气无迹,所以对多数人而言,最难以认知、理解。物质之变化辙迹,有形有相,有声有色,生而谓之有、灭而谓之无。前有车后有辙,了了分明;如是因如是果,如影随形。气质存在相对于物质而言细微难察,气质变化为物质、形体变化的前导与先声。物质与气质,有阴必有阳,对应而生:善与恶对,好与坏对,冷与热对,生与灭对,高与低对,上与下对,前与后对,起与伏对,凹与凸对,盈与亏对,老与少对,哭与笑对,来与去对,白与黑对,新与旧对,有与无对。大与小对,东与西对,南与北对,对与错对,是与非对......。理性为气质根源与主宰。物质存在显而易见,气质存在细微难察,理性(道、真空、大自然。在人为理性、精神、心灵、佛性)存在无在无不在,因其无在无不在,故无去无来;因其混成为一,故无东西南北上下内外之分;求其开始,如果有一个起点,那起点之前是什么?求其终了,如果有结束的时间,那结束以后是什么?所以古圣称之为无极、无量、无生无灭、无始无终。人的理性(也叫谷神、心灵、精神、佛性、觉性、元神、明德、良知良能...)源于此无生无灭、无始无终、永恒至极之道体,子具母能,所以人的精神永恒,“谷神不死”。至善之行是恢复天赋觉性、道体。自然大道、人的理性无形无相,无生无灭,永恒至极,无生老病死离别苦,无旱涝饥馑水火刀兵天灾人祸,是为归根复命,是为极乐永恒,是为善行无辙迹,行于无形无相,无生无灭至善之地。如庄子所言:“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善行,行于至善光明永恒之道,此道,天然混成,无形无相,无声无臭,无生无灭,无始无终,无在无不在,无迹象可见,无踪迹可寻,故谓之“善行无辙迹”。善恶之善,有因有果,善因有善果,恶因有恶果。至善之因德至善果。其善一也,然善有大小之分,有真幻之别。何谓至善?以人世间现实观察,人类社会存在的一切变化无常,生老病死是人世间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生老病死是一个动态的生命过程,这个百年一期的生命过程,是躯体生命由生到死的过程,也是心灵慧命修养成长的过程。人世间的一切,基本上是围绕生命躯体生存、繁衍展开的,生命(躯体)年轻、健康,丰衣足食,各种生理、心理欲望得到满足、平衡,人就有幸福感,反之人就会有种种痛苦、挫败感。人世间一切学科就是基于人的这种生存需求产生、存在、发展、变化的。《道德经》与众多经典相对于许多人来说之所以难以理解,就是因为,目前人们在社会、学校学习的知识体系与院系学科,是基于研究物质生命体系的,物质生命存在体系是自然界生命体系的一部分,不是全部,自然(道)生天地,天地生人,天地人生万物,人类社会是自然界生命体系的一部分,这是包括《道德经》在内的中华民族古圣先贤留给我们的宝贵经典告诉我们的整体的自然观与生命观,并由此产生人生价值观。人的生命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永恒自然大道本体的分化,人,生于自然,存于自然,永恒于自然。人的生命与自然是一体,从此人的生命就有了真正的尊贵与自由。前一章节,我们讲了宇宙自然万有存在的三个体系,从这个源理理解“善行”,行于物质、气质体系,有生有灭,有始有终,人生不过百年,行于人世间最美好的境界,再青春美丽,富可敌国,到处旅游,随心所欲,生老病死如影随形,无论名誉地位多高、财富再多概莫能外,“韶华不久在,佳期顷刻无”。对于物质境界的追求,没有时孜孜以求,拥有时担心失去,患得患失,但百年为期限,终究难逃烟消云散,幻得幻失,这就是自然。怎么办?不必悲观绝望,不用避世入山,消极避世,明自然无极道理,尽人世纲常伦理,在物、用物、理物而不迷物,心通至极永恒自然之道,是为善行无辙迹。
“善言无瑕谪”至善之言使人合于自然永恒至极大道。瑕者,玉之斑点,喻心灵污染。谪,责罚,降级。心灵污染于气、物,从永恒至极恒常之道,落入气、物幻化无常、生灭变异境界,谓之瑕谪。《道德经》等圣人经典,以至善之言,使人生命恢复良知良能,明德至善,从生灭痛苦、幻化无常境界超拔,直合永恒道体,谓之“善言无瑕谪”。
“善计不用筹策”。
常见人终日营营,机关算尽真聪明,算来算去一场空。百年之计,如果只为躯体计,吃穿用绰绰有余,即使挣下了无穷无尽万贯家财,不能带走一分一毫。到一口气不来,金银珠宝何曾能替代生死?知此计非善计。善计者,知百年计,为人本份,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乐。安居乐业,君子好财取之有道,尽心理物,立身行道,功名利禄随之矣;安身立命,知物不迷,通自然大道天理,超出长短方圆形形色色,超出生灭幻化有限时空,合于至极永恒自然道体,不落于生灭幻化无常境界,“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何用筹策忐忑彷徨不已?此谓之“善计不用筹策”。
“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
铜墙铁壁,秘钥钢锁,皆可破除、破解。自然真空大道,覆载日月星辰山河大地万物人类,人时时刻刻在其中而不能窥其端倪、悟入玄妙,真非铁壁、铜关、钢锁之类所能比拟。有心人当体《道德经》等圣人经典,访求明师善友,悟理明道,心通自然,心开道明,入于圣境。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道之为物,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维系万灵、万有,“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日月星辰天地万物维系一体,亿万年周流运转、牢不可破,非绳约可比拟也。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圣人,立天立基,代天宣化,使人脱离生老病死离别苦,超脱水火刀兵旱涝饥馑、三途八难,复归天赋永恒明德至善之性,以真常至道救人慧命,人能不流落气、物幻化无常、生灭不已境界,是天无绝人之路,谓之“不弃人”。
何谓“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子思子在《中庸》说:“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至诚是诚于自然永恒至极真理、大道,这是尽人的天赋良知良能、本性、天性,人落于物质世界,心灵被物欲蒙蔽,失去天性、甚至失去人性。人能真诚明天理、天道,就能恢复天赋明德本性、觉性,人性就能圆合,人性圆合,则不被物欲役使、迷惑、戕害,人能尽其德才,物能尽其功用,成为顶天立地的君子,燮理阴阳,参赞天道化育,补天地之不足,与天地并列三才,尽天地人之道,报天覆地载,父母养育深恩,感自然大道无边无量大德,是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是谓袭明”。
袭,因袭,继承之意。是谓袭明者,人之良知良能,感知万事万物的功能是自然大道赋予的,所以老圣人在《中庸》说:“天命之谓性”,此性,觉无不照,灵灵不昧,了了分明,此明源于大自然道体之明,故谓之“是谓袭明”,承袭、恢复自然天赋本来明德至善。
“故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善人者,不生不灭永恒光明天赋理性良心本性,不善人,生灭起伏变化无常之意识心。天赋良知良能是每个人自我生命的主宰与能源,天赋觉性纯善无恶,光明广大,与道同体,落于后天气质、物质,由明渐暗,由大变小,生出善恶。人生在世,有幸得圣人自然教化之道,天赋良知良能萌动,良心发现,可以自我觉悟、觉醒,自我教化,改恶从善,是为“故善人。不善人之师”;虽然生灭心起伏变幻,扰乱真常本性,但假不碍真,空色一体,假外无真,更何况种种“不善”颠倒身心,痛苦磨难催人觉醒,人能知假而不迷,借假修真,烦恼菩提真性不二,是为“不善人。善人之资”。惟精惟一,至善不失,道尊德贵,善道不离,是“贵其师”。能看破幻化无常假体幻境,知人身难得,和光混俗,真人不昧是“爱其资”。反之,以假为真,时时处处为幻化无常迷惑,不知觉醒,自以为眼前聪明,实则贪小而失大,三观(道、气、物)不正,迷失自我。
要妙者,道不远人,得圣人慈悲传心、炼心之道,“存心养性”,“修心炼性”,“明心见性”,恢复天赋明德至善,复归于自然永恒至极道体。
同感天恩圣德
参考经典:
《吕祖解<道德经>》
张玉林先生著《中华民族养生健身心要》《漫谈<金刚经><心经><坛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