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别人在咖啡厅问我社交本质是什么?
我答:社交本质是链接
2017年,又有人问起社交本质是什么?
我答:社交本质是动机”
为何有社交?
从自然科学来说,人类身体条件并不会存在于食物链顶端,因繁衍,获取食物,防御野兽等等,需要多人协作完成,这是最早出现社交的现象。因个体无法完成的任务产生的社交或社群(需求)
若以上逻辑成立,我们就可以明白,社群社交是为了个人或共同的目标而存在的。
社交动机如何分类?
可以参考人本主义马斯洛需求层次:
生理需求:获取食物、水、性 等需求产生的社交行为 ,如某约炮软件,此类需求无人能抗拒,故而一般增长的会很快。
安全需求:获取人生,健康,财产等需求产生的社交行为,如某知识问答社区,基于PGC方式的社交,此类需求,注重KOL的支撑
情感归属需求:获取爱情,友情、亲情等需求产生的社交行为,如即时通信软件,此类需求,更加注重于用户体验,且是强关系链接
尊重需求:获取自我尊重和他人尊重等需求产生的社群行为,如传奇等级类游戏,虚拟世界获取尊重,此类需求,更多注重于现实中失意、没存在感人群,设置时间/金钱门槛让其获取尊重。
自我实现需求:实现理想,抱负等需求产生的社群行为,如资源型软件,此类软件在于资源丰富,匹配度高,能通过他人合作达成一定成就。
如何根据自己产品找到强有力的社交动机?
产品属性决定社交动机该如何设计
低频高单价产品属性:如装修,留学类产品。
因为低频,大多用户或客户是对该产品认知度不够的,超出用户认知的“舒适区”外,用户是渴望对产品有一定的掌控能力。
因为高单价,用户决策链条会很长,大多会货比三家,基于整个基础上,是需要一定的信任度的,而信任度,无非从几个方面产生,熟人口碑,网络评价,公司实力,案例介绍等等
这样看来,我们就很快明白,找到一个强有力的社交动机,需要从认知和信任2个方面入手。即问答社区,点赞,评价,案例,介绍,路径转化等
高频低单价产品属性:如即时通信
因为高频低单价本身具有强有力的社交链接,产品设计者更多帮用户寻找更多话题,更多场景,如微信朋友圈功能就能通过用户虚荣心、分享驱动帮用户之间找寻话题。如小程序,群,公众号,游戏就能延伸出很多场景,促进用户进行强有力社交
社交动机如何触达用户?
可以基于广告中的受众定向法进行设计
即 曝光——关注——理解——接受——保持
曝光:曝光我们要解决以下问题,对谁曝光?在哪里曝光?
对谁曝光,用到的是我们常见的用户画像及用户画像群,进行聚类,协同过滤,修正剪枝等算法或人工挖掘进行用户确认。
在哪里曝光,取决于人群定向,地域定向,频道定向,上下文定向,精确位置定向,重定向,潜在定向来进行投放确认。
关注:关注是指的受众从物理上接触到广告到意识上注意到它,关注我们要解决以下问题,任务连续性,视觉吸引
任务连续性,常见的如feed流广告,上下文广告,就可以在不打断用户任务的前提下进行关注
视觉吸引:如颜色,图片,位置,高速公路上常见的广告牌,杜蕾斯性感广告这类,会让人眼神不自觉往上瞟
理解:看到广告不代表理解广告,理解我们要解决的以下问题,良好的传达你想传达的东西。
良好的传达:
1)精简的传达你的思想,这个不需要解释,快速理解
2)拟物化的传达,因为人的“爬行脑”对拟物化的传达更加容易理解,感兴趣,记忆;
3)辅助认知传达,这一点要用到附着力法则和抽象思维,将一个难以理解的东西,用一个热点或者常见事物进行解释。
接受:理解不能代表用户认同,如何让用户认可?
情绪调动:如<北漂心酸路><油腻的中年人><七年之痒>,找到目标用户群体的共情,通过共情来让其认同。
巴达姆心理:大多数测试类广告(h5),使用的就是巴达姆心理。我和朋友经常聊到的一个案例,手心出汗的人掌控欲强。大家觉得对不对呢?
其实掌心不出汗的掌控欲也强,巴达姆效应是说,每个人都会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故而使用个通用性的人格调用情绪一定效果非常
保持:保持更加注重的长时间的使用热度,之前说到帮助用户之间找话题,找场景之外,我们还需要设计出唤醒机制及定位效应
唤醒机制:常见的基于用户使用习惯,用户特征,进行唤醒,比如强唤醒通过利益及趣味性进行唤醒,优惠劵,满减等等
定位效应:在用户心中建立一个定位机制(第一时间),如想找朋友聊天用微信 QQ,想约炮 用tt mm,想提问学知识用某乎,想败家的话,用某宝某猫某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