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经济学》——亨利:我想成为那些操纵机器的人

        今天总结学习了一周的《一课经济学》,印象最深的是蔡叔总结的那句话:下岗并不是技术革新带来的,而是自我成长缓慢带来的。一下子就想起在蚂蚁私塾读的《拆掉思维里的墙》里作者讲述的受害者心理——一个人经常把个人负面情绪或者导致个人失败的原因归于环境,而非自身。

        想起高考结束去打暑假工的时候,踏入厂房的那一瞬间,耳边的蝉鸣,风声,全数消失,连一刻的清净都不曾留下。随之即来的是,几百平米的厂房里的轰轰鸣声,不绝于耳。那一刻,我是真切地感受到工业社会的真况,也是那一刻,让我明白了我与机器关系的不可分割性。带我们翱翔于晴朗天空的是机器组成的飞机;带我们探寻宇宙奥秘的是机器组成的火箭;带我们见识蔚蓝深海的是是机器组成的潜水探测器。

        但,我们今天要探讨的不是机器带来的伟大成就,我今天想要讨论的是机器背后的操纵者。打暑假工不是哪都有打的,就连一份短短一个月的工作也是需要面试的。记得面试的时候,负责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我们展示了一张图纸,然后就说到:“看不懂这张图纸的就可以走了。”下面一片寂静,陆陆续续地有人走了。我,认认真真地看了下那张图纸,然后,维护住了我身为一个具有理科知识的文科生的尊严。其实,那张图纸很简单,只涉及一点测量和计算。

        慢慢适应后,也从周围工作的叔叔阿姨们听了很多厂里人的八卦,虽然都对不上号。我慢慢了解到上一个做我这个工作的人被辞退的真正原因,他开始是做得好好的,后面机器升级了,操作需求不同了,厂里还专门组织了培训会,但他没放在心上,继续按着老方法操作。后来生产出来的物件出了问题,厂里损失了很多钱,细查发现是他这里出了问题,马上就辞退了他。他很震惊,闹了很久,嚷嚷着自己为厂里奉献了这么多年,一直就这么操作的,就没出过什么问题。听说现在无业在家,天天酗酒,人,一蹶不振。

        相信这种故事大家也听过不少,没什么新意。但真正让我诧异的是叔叔阿姨们的态度都是对那个人很同情,异口同声地说到:“机器害死人啊,以后就轮到我们喽。”在我看来,这就是很简单的原则:物竞天择,优胜劣汰。你改变不了世界,就得试着去适应它。我们很多人都喜欢追忆过往自己的峥嵘岁月,今天还在空间里看见高中同学在感慨自己以前的辉煌。我不是我反对这种做法,也不是不承认过去优秀的自己,我只是想知道我们没能成为更好的人的原因是什么。人工智能会一步步占据我们的生活,我们除了变成更好的人以外,还有什么方法证明自己的价值?

        我不希望自己成为被机器人取代的人,我希望成为那些操纵机器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课经济学》——亨利:我想成为那些操纵机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