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相关文章:
【操作系统基础知识】进程管理
【操作系统基础知识】文件管理
【操作系统基础知识】内存管理
1.概念
-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从低到高:裸机,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用户 - 定义:
操作系统是指控制和管理整个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并合理的组织调度计算机的工作和资源的分配,
以提供用户和其他软件方便的接口和和环境,它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基本的系统软件。 - 注意:打开任务管理器快捷键:ctrl + alt + del + 选择 / ctrl + shift +esc
-
功能和目标
-
作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
- 功能:
- 处理机管理:如QQ程序的正常运行,对应的进程需要被处理机(CPU)处理
- 存储器管理:如运行QQ程序时,需要将该程序相关的数据加载进内存
- 文件管理:如在文件夹中找到相应的可执行性程序的位置
- 设备管理:如QQ视频聊天时,需要将摄像头分配给进程
- 目标:安全和高效
- 功能:
-
作为用户和计算机硬件之间的接口:
-
功能:
- 命令接口:允许用户直接使用
- 联机命令接口:用户说一句,系统做一句
- 脱机命令接口:用户说一堆,系统做一堆
- 程序接口:允许用户通过程序间接使用,由一种系统调用组成,可以理解为系统调用等于程序接口
- GUI: 现代操作系统中最流行的图形用户接口
- 命令接口:允许用户直接使用
目标:方便用户直接使用
-
-
作为最接近硬件的层次
- 功能:实现对硬件机器的扩展。
例如:通过对裸机安装操作系统,可以将裸机改造成更加方便,功能更加强大的机器。
- 功能:实现对硬件机器的扩展。
-
-
操作系统的四个基本特征
-
并发:
-
概念: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这些事件在宏观上是同时发生的,但是在微观上是交替
发生的。并行: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同时发生。
理解:并行是指在同一时刻,同时做多件事情,而并发就是指在宏观上是同时进行,微观上是交替进行
也就是说并发是在很短的时间内交替做事。 操作系统的并发性是指计算机系统中同时存在着多个运行的程序。
对于并发的举例:
单核的计算机同时只能运行一个程序,而操作系统会协调多个程序交替执行。也就是说,微观上是交替进行
的,但人们在宏观上看来是程序在同时进行。
-
-
共享
概念:
共享即资源共享,是指在系统中的资源可以共内存中对个并发执行的进程来共同使用-
分类:
互斥共享方式:虽然系统中的资源可以给多个进程使用,但是,在一个时间内只能给一个进程访问该资源
举例:在使用QQ和微信视频聊天时,同一时间内,摄像头只能分配给其中一个使用同时共享方式:访问资源时,允许一个时间段内多个进程“同时”对资源进行访问
举例:在使用QQ发送文件A时,又使用微信发送文件B,在宏观上看,两个资源在同时发送,微观上看
两个进程是交替访问硬盘资源发送数据的
-
并发和共享的关系
- 举例:
QQ在发送文件A,微信在发送文件B
1. 两个进程在并发的执行(并发性)
2. 发送资源需要共享的访问硬盘资源(共享性) - 结论:
并发性和共享性是互为存在条件的。如果失去了并发性,那么就是一个程序在执行,共享性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如果失去了共享性,两个进程就不能同时访问硬盘资源,也就不能同时发送文件,也就无法并发。
- 举例:
-
虚拟
概念:
是指把一个物理上的实体变为若干个逻辑上的对应物。物理实体是实际存在的,而逻辑上的对应物是用户感受到的
举例:
单核的CPU同时能执行多个应用程序,为什么呢?为什么只有4G的内存却可以运行超过4G的进程?
这是因为前者采用了虚拟处理器技术,实际上只有一个CPU,但是看起有多个程序在执行。后者采用虚拟存储技术。-
虚拟技术的分类
- 空分复用技术(如虚拟存储技术)
- 时分复用技术(如虚拟处理技术)
对于虚拟处理技术而言,如果失去了并发性,那么在一段时间内只需要运行一个程序,实现虚拟性也就没有意义。
也就是说,没有并发性就谈不上个虚拟性
-
异步
- 概念:在多道程序运行环境下,允许多个程序并发执行,但由于资源有限,进程的执行不是一贯到底的,而是走走停停,
以不可预知的速度向前推进,这就是程序的异步性。
举例:
当一个进程A需要使用某个指定的资源时,另外一个进程也B需要使用,那么B就需要等到A使用完之后,才能
够给B使用。(也就是指走走停停) - 概念:在多道程序运行环境下,允许多个程序并发执行,但由于资源有限,进程的执行不是一贯到底的,而是走走停停,
-
-
操作系统的发展与分类
-
手工操作阶段
- 主要缺点:用户独占全机,人机速度矛盾导致资源利用率极低
-
批处理阶段:单道批处理阶段
- 引入脱机输入/输出技术(用磁带完成),并监督程序负责控制作业的输入输出
- 主要优点:缓解一定程度的人机速度矛盾,资源利用率有所提升。
- 主要缺点:内存中仅能有一道程序运行,只有该程序运行结束之后才能调入下一道程序。CPU有大量的时间是在空闲等待
i/o完成资源利用率依然很低
-
批处理阶段:多道批处理系统
- 主要优点:多道程序并发执行,能够共享计算机资源。资源利用率大幅度提升,CPU和其他资源保持忙碌状态,系统吞吐
量增大 - 主要缺点:用户响应时间过长,没有人机交互的功能(用户提交自己的作业之后就只能等待计算机处理完成,中间不能
控制自己的作业执行)
- 主要优点:多道程序并发执行,能够共享计算机资源。资源利用率大幅度提升,CPU和其他资源保持忙碌状态,系统吞吐
-
分时操作系统
- 概念:计算机以时间片为单位轮流为各个用户/作业服务,各个用户可以通过终端与计算机进行交互
- 主要优点:用户请求可以被即时响应,解决了人机交互问题。允许多个用户同时使用一台计算机,并且用户对计算机的
操作相互独立,感受不到对方的存在 - 主要缺点:不能优先处理一些紧急任务,操作系统对各个用户/作业都是完全公平的,循环地为每个用户/作业服务一个时
间片,不区分任务的紧急性
-
实时操作系统(需要在严格的时限内处理完时间)
- 主要优点:能够优先响应一些紧急任务,某些紧急任务不需要时间片排对
- 主要特点:及时性和可靠性
- 分类
- 硬实施系统:不许在绝对严格的规定时间内完成处理。如:导弹控制系统,自动驾驶系统
- 软实时系统:能接受偶尔违反时间规定,如:12306的火车订票系统
-
其他几种操作系统
网络操作系统:是伴随者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而诞生的,把网络中各个计算机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数据传输等功能,实现
网络中各种资源的共享(如文件共享)和各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如:Windows NT就是一种典型的网络
操作系统,网站服务器就可以使用)-
分布式操作系统:
- 主要特点:分布性,并行性
各台计算机的地位相同,任何工作都可以分布在这些计算机上,由他们并行,协同完成这个任务
- 主要特点:分布性,并行性
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
如:Windows XP MacOS 等
-
-
操作系统的运行机制和体系结构
-
运行机制
- 指令:就是指处理器(CPU)能识别,执行的最基本命令
-
指令的分类(两种):
- 特权指令:不允许用户程序使用的指令(如内存清零指令)
- 非特权指令:用户程序能使用的指令(如普通的运算指令)
问题:CPU如何判断当前是否可以执行特权指令?通过处理器状态实现
两种处理器状态:
1. 用户态(目态):此时CPU只能执行非特权指令
2. 核心态(管态):特权指令和非特权指令都能执行
注意:处理器状态是用程序状态字寄存器(PSW)中的某标志位来标识当前处理器处于什么状态。如0为用户
态,1为核心态-
两种程序:
- 内核程序:操作系统的内核程序时系统的管理者,既可以执行特权指令,也可以执行非特权指令,运行在核心态
- 应用程序: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应用程序只能使用非特权指令,运行在用户态
-
- 指令:就是指处理器(CPU)能识别,执行的最基本命令
-
操作系统的内核
概念:内核是计算机上配置的底层软件,试操作系统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
如:进程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等功能,以及时钟管理,中断处理,原语(设备驱动,CPU切换等)-
分类
原语:是一种特殊的应用程序,处于系统最底层,最接近硬件的部分,这种程序在运行中具有原子性(运
行只能一气呵成,不能被中断)特点是运行时间较短,调用频繁时钟管理:实现计时功能
中断处理:负责实现中断机制
对系统资源进行管理的功能:进程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
内核程序:实现操作系统内核功能的程序
-
操作系统的体系结构
-
大内核:将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都作为系统内核,运行在核心态
- 优点:高性能
- 缺点:内核代码庞大,结构混乱,难以维护
-
微内核:只把最基本的功能保留在内核
- 优点:内核功能少,结构清晰,方便维护
- 缺点:需啊哟频繁地在核心态和用户态之间切换,性能低
-
-
-
中断和异常
-
中断机制的诞生
- 诞生:为了解决计算机运行效率低的问题,人们发明了操作系统(作为计算机的管理者),引入中断机制,实现多道程序并发执行
- 本质:发生中断之后就意味着需要操作系统介入,开展管理工作
-
中断的概念何作用
- 当中断发生时,CPU立即进入核心态
- 当中断发生后,当前运行的进程暂停运行,并由操作系统内核对中断进行处理。
- 对于不同的中断信号,会进行不同的处理
发生了中断,那么,计算机操作系统就需要介入,开展管理工作,由于操作系统的管理工作需要使用特权指令,因此CPU需要从用户
态转换为核心态,使操作系统获得计算机的控制权。有了中断,才能实现多道程序的并发执行- 问题:如何实现用户态和核心态之间的切换?
用户态转换为核心态是通过中断实现的,并且中断是实现两者切换的唯一途径
核心态转换为用户态是通过执行一个特权指令,将程序状态字(PSW)的标志位设置为“用户态”
-
中断的分类
-
内中断(也称异常,例外,陷入):信号来源于CPU内部与当前的指令有关
- 第一种分类方式
- 自愿中断(指令中断):如:系统调用时使用的访管指令(又叫陷入指令,trap指令)
- 强迫中断
- 硬件故障:如缺页
- 软件中断:如整数除以0
- 第二种分类方式
- 陷阱,陷入(trap):有意而为之的异常。如系统调用
- 故障(fault):由错误条件引起的,可能被故障处理工具修复。如缺页
- 终止(abort)不可恢复的致命错误造成的结果,终止处理程序不在将控制返回给引发终止的应用程序、如整数除0
- 第一种分类方式
-
外中断(中断):信号来源于CPU外部,与当前执行的指令无关(狭义上的中断)
- 外设请求
- 人工干预
-
外中断的处理过程
- 执行完每个指令,CPU会检查是否有外部中断信号
- 如果有,就需要保护中断的CPU环境(如程序状态字PSW,程序计数器PC,各种通用寄存器)
- 根据中断信号转入相应的中断处理程序
- 恢复进程的CPU环境并退出中断,返回原进程继续往下执行指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