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何工作》读书笔记

本书从一名影响深远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理论出发,讨论了工作的意义。以及现代社会,工作的意义如何被曲解,引发了关于人性隐喻论战的思考。最后展望了未来工作的设计可能。

亚当斯密提出了一个经济学信条:要让一个人做某件事,你必须让他所花的时间有价值,人为报酬做事,为钱做事。这个观念深刻地影响了工业时代的资本主义社会。

作者认为,这种理论的影响下,西方社会逐渐营造出金钱至上的社会环境。

作者提出,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其实现代社会在做人力资源管理的时候,已经基本充分否定了这一观点,这可以算是一个落伍的观念了,我指的是书里作者提出的——人工作只为了赚钱)。但错误的观念会逐渐变成一个事实。(这一点部分认同,它会加深错误观念的认知,并且影响深远,但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观点也会逐渐浮出)

那么好工作是怎么形成的呢?如果一份工作不只是为了赚钱,它还应该具备什么要素?

作者举了几个例子,一个在医院的清洁工路克,打扫过了医院里一个昏迷的年轻人的病房,但他的父亲没看见打扫过程,冲着路克大发脾气,路克不仅没有反驳,并且理解了这位父亲的处境,重新进去房间把卫生重新做了一遍。“我能理解他为什么这样,他的儿子已经在这里待了6个月,他有点沮丧了。”这位清洁工不仅将医院的宗旨、目标融入到了工作中(这是在他的职责说明里不曾出现的内容。),而且将同理心、感知力和倾听力这些社会性互动能力用到了工作中。

这是因为他找到了工作的意义,将减轻病人及其家属的病痛及心理痛苦为责任。

作者把工作的意义分为三个等级:

1、job(工作)

即以谋生为主,工作的意义只是为了赚钱。

2、career(职业)

希望在工作上拥有较多判断处理权,投入于其中,乐在工作。他们主要聚焦于升迁。认为自己工作轨迹依循的方向是晋升、加薪、更好的工作条件。

3、calling(天职)

把自己的工作视为calling的人最能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他们相信自己的工作使世界变得更好。

(这些听起来像是宏观论述,大部分人很难达到calling这个程度,但我身边的大部分人,如果有可以体现career的工作,会很乐意跳槽过去)

一份好的工作能激发人的天性,让人觉得自己能做主,并藉由工作提供的自主权来达到某种水准上的技巧和专长。工作让他们学习新事物,不管对工作或是对个人,都双双获得发展与成长。另一个里有是藉此获得社交机会,最后,这些人工作是因为他们发现所做的事有意义,他们的工作使世界变得不同。

好工作与坏工作只有一线之隔,作者通过自身的经历,以及对几个相关职业(教室、医生、律师等)的观察,发现坏工作通过例行化、过度监督、和强化外化因素例如通过金钱奖励或是惩罚将原本的内在动机弱化,变成经济考量(即原本的社会性动机变为财务性动机)。

就像经济学家弗瑞赫希(Fred Hirsch)在40年前说过的:【契约上写得愈多,就愈不能期望获得契约上没写的东西;形诸文字的东西愈多,仰赖于信任的东西就愈少。】

现状就像《工作与诚正》这本书的主要论点说的:整个社会都抱持一种看法,认为我们只要定好一套良好的实务准则,再辅以聪明的奖励制度,就不需要职业诚正精神了。

苏利文说,这是不正确的观点,诚正精神不可取代,他激发人吧工作做好是因为纯粹想这么做,我们愈仰赖奖励为诱因,就会愈取代诚正精神。

这么做的话,是在改变人性。

关于人性,一直以来都颇有争议。作者提出,有时候社会学家建立理论,人们就真的来了。亦即被理论推动而展现出支持这些理论的行为。

在电影《梦幻成真》(Field of Dreams)中,【你盖了,他们就会来】,这句箴言一再于主角耳边响起。于是,他在自己的玉米田上盖了一座棒球场,盖好后他们真的来了。

修建道路是让人在建好后的道路走,还是先看看哪里有被踩过的路,再在哪里修路比较妥当。同市场迎合消费者欲望,还是市场创造欲望一样。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对【迎合/创造】的争论。我们寻找这些问题的正确解答,可能对社会的发展与未来有深远的影响。

同时,这也是发现与发明的区别。发现是已经存在的,而发明是过往不存在的,并有可能有正确错误之分的。

这一方面,科学创造出的概念,可以理解为发明。因为概念可以是错误的,概念可以用来帮助我们理解世界和认清我们在其中的身份。但必须警示的是,这对我们的思想与行为有巨大的影响。

一个错误的观念被广泛传播,被人相信。甚至可以通过意识形态,将观点变成事实。

它的第一步是改变人们对自己行动的想法;第二步则是透过“自我应验预言”将想法变成行动。(自我应验预言是社会学家罗伯莫顿在1948年提出的,他举了一些例子说明,即使是错误,与现实有偏差的理论,一旦被大家接受就会影响行为,最后可能会变成事实。)第三步是行动又改变着我们的想法。

(自我应验预言尤其适合在小朋友的教育塑造中,相信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可能就变成什么样的人。)

最后作者总结:现今支配我们的思想技术是虚构的,是一种意识形态,强而有力。而且,随着它深入社会机构,会排挤掉我们和工作之间的其他关系,变得越来越不像虚构。

而我们,需要孕育一个正确的思想来取代它。

(在我看来,每一个观点的提出,都有时代的局限性,我们只能通过不断的反思,提出更为与时俱进的观点,将过时的、不符合人性的观点慢慢转变。而真正沉淀下来的,是真善美这种普世价值观。)

在未来,作者考虑到在承担设计工作环境的责任时,通过如下思考来达成。

第一步:why,这份工作的目的是什么?能不能激励人的天性?

第二步,what,工作产出的产品或服务能否确实带来利益?我们和顾客之间能否创造双赢。

第三步:how,我们能否让工作者自由运用智慧与判断力,解决每天工作中会遭遇的问题,相信他们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尽力去做是因为想要做好。

最后一步:when,这种混乱的时代是适合试着改变工作的时机吗?

答案是:是的。


目录:

1、来自经济学家的错误理论。

2、好工作怎么形成。

3、好工作变坏的一线之隔。

4、人性隐喻的论战。

5、设计未来的工作人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为何工作》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