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1......观察之信息卸载

记忆分为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可以类比为硬盘存储和内存,硬盘里存储“长期记忆”的信息,内存呢,则是存储需要被处理的信息,也就是“工作记忆”。从这个角度来说,记忆其实可以被当作工具,而不必成为负担。

怎么说呢,这有点像我常说的,自我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来自“回忆/记忆”所塑造的,一种是“行为/处理”方式所塑造的。当我们更倾向于后者的时候,对数据的处理占主导。此时,我们只需要知道,所要的信息去哪里获取即可,而这些信息不必存储在我们的“长期记忆”中。这就为“信息卸载”提供了基础。

所谓“卸载”,是相对于“满载”而言的,当然,卸载并不是说“忘掉”,而是通过某些更简单信息量更少的线索,帮着在需要的时候,找回信息,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更喜欢叫它“信息压缩”或者“信息寻址”,为你的信息找到地址编码的方式。后者的叫法,能够涵盖的更多,比如我们看书,未必能够很容易的记住,用笔记的方式,也就是作“信息线索编码”,能够有效帮助我们作记忆。

比如我在和人交谈的时候记笔记,这时候,是把信息记录存储在本子上,虽然大脑也在谈话中有记忆,但是没有“强行记忆”那样负担大,即便不去记住,只需要知道记录在第几页就可以了。那对我来说,本子是我的长期记忆的延伸,当我需要信息的时候,我通过“在某本笔记本第xxx页“,就能随时获取到。这时候所获取的信息,全面、可靠,不会仅凭大脑记忆,可能出现变化、遗漏等。

也因为工作日中,时常使用笔记,极大的减轻了大脑的”记忆“的负担,常处在”不满“的状态,因此所能吸收的信息更多,也更容易保持一天工作的专注与活跃状态。

毕竟大脑在特定时间段内,能够专注的时长和能量(认知能力)有限,因此所能够记忆存储的信息也有限度,如果经常让其处于饱和状态,那不仅记忆的信息量少,可能疏漏,也会导致一天中能够专注的能量的减少,影响其他事务的处理。

这倒是给我一些工作方式上的启发,在与团队成员交流中,我不必什么东西都记录下来,很多时候是对方该记忆的,这样我就能减少我自己的记忆负担。

不止在工作中是这样,在日常的生活、情感处理中,也是需要的,不能让自己过载,必须不断的卸载才能保持高效的处理。这就回到前面所说的,对于以“回忆”作为自我的人来说,他们会受限于记忆,特别是在一些情感问题上,难以走出来。而对于把自我当作“体验”的人来说,唯有不断的卸载“回忆”,才能持续的体验心得人生的阶段。

除了借助外在存储方式,帮助减轻工作时候的认知负担外,还可以通过社群共享协作的方式,来获得决策所需的各种信息,并且在协作中有弹性的调整。这在团队的工作里,特别的有用(是不是可以叫做团队记忆?)。通过相互知晓彼此的分工,所负责的事情,这样可以更有效的记住自己负责的部分,通过协作,更高效的完成事情的处理,这个也让每个人自身的记忆负担变小,活跃的状态更长。好处的重点不仅仅在分工,更关键的在于共享的状态,就是在一些模糊的地带,通过团队的“记忆共享”来更高效的存储和获取。

这似乎可以推导出,一个更乐于分享,更彼此信任的团队里,人们的记忆负担要轻松得多,因此所获得的认知能力也比个人,或者其他的团队要高效。

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找到信息卸载的方式,而让自己的认知能力处在“不饱和”状态,更高效也更有创造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0221......观察之信息卸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