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2

 (三) 第三章

一、理论摘要和感悟

1、第三章 如何体会情绪的力量

培养关系需要分享和渲染积极情绪,抚慰和减少消极情绪。

情绪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内心感受,还会影响我们与孩子的关系。培养关系需要分享和渲染积极情绪,抚慰和减少负面情绪。与孩子相处时,要拿出包容的态度,迎合孩子的情绪。

(1)情绪是什么

大脑集合了数以亿计以复杂方式发送信号的神经细胞,它需要一个协调过程使自己保持平衡。情绪就是大脑进行自我调节的一种方式。

(2)初级情绪

这种原始的初级情绪是大脑对经历的重要性及好坏做出的第一评价。通过情绪,我们的思维变得清晰有序,我们的身体也将为行动做好准备。好的评价会导致接受,坏的评价则引发拒绝。

当初级情绪在同等程度上产生联结时,我们的经历就会变得协调一致,与他人的交往也会变得顺利。如果彼此之间的心理状态一致,我们的情绪就能产生共鸣,这可以使我们感到“被理解”。在这种共鸣中,我们又会影响彼此的内心状态。这种一致和共鸣,使得我们的交流变得和谐融洽。

(3)情绪处理能力的缺失

医生为了进一步把他的左右脑思维模式联系起来,特意把治疗重点放在他的身体感受和视觉意象上,并让他体会这些非语言信息的含义。

【关键词:培养关系,分享和渲染,抚慰和减少,协调,初级情绪】

【感悟:亲密关系一定是在情感上的联接,没有情感联接的关系只是社会需要的交换行为。而分享和渲染积极情绪,抚慰和减少消极情绪是培养良性亲密关系的起步。情绪是大脑进行自我调节的一种方式,而初级情绪是第一印象,会引起第一行为,是继续还是停止。】

(4)情感的共鸣

如果两个人的初级情绪产生联结,就会产生一致的心理状态,双方就会感觉交流融洽。当与他人的初级情绪产生联结时,我们思维的乐章,即我们的初级情绪就会被他人的情绪深深影响。如果彼此交流有限,仅仅停留在少得可怜的归类情绪上,我们就会失去感受交流之美的机会,而这种有深度的、有意义的交流每天都可以进行。

这种共鸣是我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的回忆、想法、感受和意象。

镜像神经元:它是人类身上把知觉和行为联系起来的一种特殊神经元。镜像神经元或许能把自己的情绪感受和旁观者的心理状态联系起来。

当孩子感受到积极情绪,比如因赢得球赛或取得优异成绩而高兴时,父母应该及时与孩子分享这种情绪,并积极地和孩子思考并渲染这种情绪。同样,如果孩子有了负面情绪或情绪低落,比如失望或悲伤,父母就要努力设身处地地体会孩子的感受,并用温暖的话语安慰孩子。

如果孩子能从回应积极且善解人意的成人那里感受到双方的心理达到了调和的状态,他们的自我感觉就会很好,因为他们的情绪得到了共鸣和回应。

【关键词:共鸣,镜像神经元】

【感悟:镜像神经元作用与对方产生了共鸣,融洽的交流于是发生了。】

(5)情绪的调和

为了全面地认识自己,孩子需要接受适当的评价,这种评价要与他们的内在心理感受和外在经历相一致。父母要以调和的心理状态融入与孩子的交流,帮助孩子构建协调、连贯的人生。

这并不是说我们要一直保持这种融洽感受,或者要一直聆听和反思孩子的经历。父母对孩子的过度关注实际上会给孩子带来困扰。在亲子关系中,这种交流方式应该呈现出周期性的连续和暂停。就像对与孩子的融洽交流需要保持敏感一样,父母对孩子的独处需求保持敏感也很重要。 能够与孩子和谐相处的父母应该尊重孩子这种“联结—独处—再联结”的自然变化的需求。我们生来并非要一直与他人保持心灵上的一致。和谐的人际交流应该尊重这种规律变化的需求。

(6)自我反省,认识情绪

情绪联结需要我们特别注意自己的心理状态,也需要我们敞开胸怀,积极地理解和尊重孩子的心理状态。

我们在早年生活中形成的防御适应性,也会阻碍我们理解和感受孩子的内心。如果没有对自我认知进行反思,父母这种防御性的反应模式会造成孩子对现实和人际关系的认知扭曲。

如果我们内在的不良情绪妨碍了我们与孩子进行交流,孩子对我们这种烦躁情绪的感受就会唤起他们的情绪防御状态(即我们所说的“心理隔阂”)。这种情形一旦发生,我们和孩子就不会再有和谐的关系,每个人都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并因此感到孤独和疏离。

没有对彼此情绪的理解,就很难在心理上感受到联结。情绪上的联结能为融洽协调的交流打开一扇门,这样对话才能发生,我们才能相互联结在一起。所有的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子关系都是建立在和谐、融洽的交流之上的,这种交流才是每个人“思维的乐章”,也是对个人自尊和人格的一种尊重。

【关键词:联结—独处—再联结,敞开胸怀】

【感悟:“联结—独处—再联结”,即与孩子产生联结、共鸣,又尊重他个人的存在,不䢪成压力,鼓励情绪的独立,能让孩子自立,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敞开胸怀,缩小心里的那个我,才能把门打开,才有空间容的下别人,是产生共鸣,开展亲密关系的前提。】

(7)学会与孩子交流

而且,孩子也会同时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理解,感受到他们在我们心里的重要地位,就好像我们进入到了他们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中。这种与他人联系在一起的心理感受会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帮助他们控制自身情绪,探索外部世界。情感交流不仅能为我们与孩子的关系打下基础,还能为孩子与他人的关系打下基础。

一个关系协调的家庭,既能使家庭成员保持彼此之间的性格差异,又能使全家人在一起时尊重这种差异。这种相处也因此构建了一个连贯的家庭生活故事。 在这种协调的家庭系统里,交流能显现出一种强大的能力,这种能力体现了家庭两种不同特性的复杂融合:差异性(各家庭成员是独立且有差异的个体)和协调性(各成员能融洽地相处)。这种差异性和协调性的融合,能使整个家庭比各家庭成员单兵作战时表现好很多。协调的交流能使父母和孩子在一起形成“我们”时,仍然保持各自的独立性,并且加深他们与世界的联系。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我们与他人的心处于和谐状态,我们就能感受到我们与他人的情绪发生了联系。当一个人的内在心理状态得到另一个人的尊重及回应时,就能产生这种心与心连在一起的结果。此时我们也能感受到我们的心存在于对方的心里。这种情形可以看作两个人大脑活动的协调一致:本质上是神经的协调,外在则表现为人际交往。

【关键词:和谐】

【感悟:中国文化中一个“和”字,蕴含的道理真的是深厚啊。】


二、感恩

昨天外出工作,导致原定在公司召开的会议一再推迟,感谢同事们的耐心等待,谢谢。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