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无一败绩的常胜将军,两千多年来却一直为后人所唾骂

凡兵战之场,立尸之地,必死则生,幸生则死。——吴起


引子

“做不成卿相,我绝不回来。”

面对着含泪的母亲,青年恶狠狠的咬着自己的手臂,目光阴寒的可怕。

鲜血顺着他的手臂从指尖一滴一滴的落在地上。

青年跨上马,最后再看了一眼母亲,飞奔而去。

背负30余条人命的他必须离开,而这一次的离别,竟是他与母亲的最后一面……


一生无一败绩的常胜将军,两千多年来却一直为后人所唾骂_第1张图片

上面所说的这个青年就是吴起。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与孙子并称“孙吴”,被称为兵家“亚圣”。

吴起平生大战76起,胜64,平12,无一败绩,是真正的“常胜将军”。却因为“母死不归”,“杀妻求将”等劣迹为后人所不齿。

今天我们就来侃侃吴起的传奇人生。


01

吴起从家里逃亡出来后,拜当时有名的儒家大师曾申门下学习定国安邦之策。为了出人头地,吴起学习非常刻苦,曾申也非常喜欢这个勤奋好学又聪明的门生,多次在其他弟子面前夸奖吴起。

唯一让曾申感到疑惑的是,每当向吴起问起家里的情况时,吴起都不愿多说,总是借机把把话题引向别处。

然而,吴起的求学之路被一记噩耗给打破,他的母亲病逝了。

在中国古代,双亲病逝那是天大的事,不管是谁,不管你在从事什么工作,作为子女的,必须在家为逝世的双亲守孝三年。在重视孝道的儒家更是如此。

而吴起却做了一个在当时看来非常非常大胆的决定——不回家奔丧。

这个决定,使吴起一下陷入了舆论的漩涡,受万人唾骂。

“我再问你一次,你是不是真的不回家。”

“不回!”

“你你你……你简直不是人!”曾申颤抖的手指着吴起。

“既然这样,从今天起你不再是我的学生,在外面也不要说我曾经教过你,你走吧!”

“老师……”

“赶紧走!”曾申打断吴起的话。

走出老师的房门,门外的师兄弟对他指指点点,议论纷纷。这个场景与那日乡邻们对他的议论是何其的相似……

公元前440年,吴起出生在卫国,家境富裕。《史记》记载:“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

虽然家里有钱,但吴起一心想求取功名,为此,他散尽万贯家财,各方打点,以谋取一官半职。可家产被他败光了,依旧没有做上官。

乡邻们嘲笑他,挖苦他,年轻气盛的吴起,一怒之下将嘲笑他的30余人杀死。这才逃到了曾申这里学习儒术。

被曾申赶出门后,吴起独自一人走在大道上。他想起了母亲,心里万分的自责。生前没有在母亲跟前侍奉,已是不孝。死后竟然连家都不回,简直是大逆不道。

他想回去,但他不能,他吴起是一个说到做到的人,他发过誓,就一定要做到。

一生无一败绩的常胜将军,两千多年来却一直为后人所唾骂_第2张图片

可如今自己已被曾子赶出来,无处可去。自己的方向在哪里?他突然感到一丝迷茫。

在向曾申学习儒术的这段时间,他常常思考,儒家的“仁”、“义”、“信”固然是好,但在这乱世,想要生存下去并取得功名,只学习儒术是远远不够的。乱世想要建功业,沙场杀敌、攻城掠地是最快速、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对,要学习兵法。想明白之后,吴起再也不犹豫,朝前方大道走去。

关于吴起去哪里学兵法,向谁学的,史书上没有记载。吴起的老婆的齐国人,很有可能吴起是在齐国学习的兵法。当然,这也只是猜测。


02

吴起学成兵法后,投到鲁国权臣季孙氏的门下。

公元前412年,齐国发兵攻打鲁国。此时吴起28岁。这对吴起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次机会,她必须要抓住,幸运的是,他抓住了。

吴起在鲁国的这段时间,他的兵法才能为鲁国国君鲁穆公所赏识,季孙氏也多次在鲁穆公面前举荐他。当齐国发兵来攻打时,鲁穆公想到了吴起,想让他带兵抵抗齐国。

但鲁国贵族有很多反对的声音,因为吴起妻子是齐国人,对于吴起是否忠诚于鲁国,他们表示怀疑。对此,鲁穆公也很犹豫,一直下不了决心。

消息传到吴起耳中,他知道,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功名就在眼前,他绝不能放过。

要带兵打仗,必须要取得鲁国国君的信任,一个大胆的想法从他脑中冒了出来。

走进屋内,妻子正在为他缝补衣物。他没有惊动妻子,只是站在背后静静的看着她。

昏黄的灯光下,妻子穿针引线,每一针每一线都包含了一个妻子对丈夫的爱。他想起了与妻子的相遇相识。在自己最落魄的时候是她对自己不离不弃,始终相信自己,支持自己。

他盯着妻子手中的针线,每穿一针,他的心里就一阵绞痛。他的决心动摇了。

“哈哈哈,这个败家子,官没做成,还把家产给败光了。”

他脑中想起了当日乡邻们嘲笑他的声音,想起了当日与母亲离别时发誓的情形。他不再犹豫,握紧手中的刀,一步步走向妻子……

一生无一败绩的常胜将军,两千多年来却一直为后人所唾骂_第3张图片

取得鲁穆公信任后,吴起率领鲁国军队一举打败了来犯的齐国军队。吴起的名字第一次为各国所熟知,他在鲁国的地位一下子水涨船高。

一个以前名不见经传的人突然爬到了高位,自然会有人妒忌,于是鲁国就有些人说吴起的坏话。

说什么坏话呢?当然是拿他以前的劣迹来说事。说吴起这个人连母亲死了都不回去奔丧,现在竟然不惜杀掉自己的妻子来谋取官位,像这样不孝残忍的人,留在鲁国一定是个祸害。况且,如今我们鲁国这样一个小的国家却战胜齐国这样的大国,其他国家一定会算计我们。

慢慢的,鲁国国君就不再信任吴起,再加上吴起的靠山季孙氏也被人给扳倒了,于是吴起就离开了鲁国。


03

吴起离开鲁国后,听闻魏国的魏文侯求贤若渴,于是就来到了魏国。

当时魏文侯对人才是极度的渴望,一心想使魏国强大。但魏文侯不太了解吴起这个人,就征求大臣李克的意见,李克说:“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弗能过也。”意思是说吴起这个人贪婪而好色,但说到打仗,连齐国的名将司马穰苴也超不过他。

魏文侯说:“会打仗,这就够了。”于是就留下了吴起。

吴起在魏国的时间长达20余年,帮助魏国跻身强国之列。来到魏国的吴起也终于可以大显身手了。他一生最重要的成就也在这里取得。

公元前409年,魏文侯任命吴起为主帅,发兵攻占秦国河西地区。这是吴起在魏国的第一战,必须要打的漂亮。吴起也确实不孚众望,打的号称“虎狼之师”的秦军节节败退,一举占的河西地区。

魏文侯非常高兴,在此设立河西郡,吴起被任命为首任郡守,以防止秦军东进。吴起在魏期间,秦军没有越过河西一步,可见吴起确实非常厉害。

吴起在一步步向他的目标靠近。郡守不是他的目标,他的目标是卿相。

一生无一败绩的常胜将军,两千多年来却一直为后人所唾骂_第4张图片

吴起带兵非常有一套。据《资治通鉴》记载,吴起在军中与最下等的士兵一起吃饭,睡觉不铺席子,行军也不骑马,亲自挑上士兵的粮食,与士兵们分担疾苦。对士兵机具仁爱之心。

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个士兵患了毒疮,吴起亲自为他吸吮毒汁。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却痛哭。

有人奇怪地问:“你的儿子是个士兵,而吴起将军亲自为他吸吮毒疮,你为什么哭?”

士兵母亲回答到:当年吴将军为孩子的父亲吸过毒疮,他父亲作战从不后退,就战死在敌阵中了。吴将军现在又为我儿子吸毒疮,我不知道他该死在哪里了,所以才哭。”

所以,军中的人都非常拥戴吴起,作战及其勇敢。

公元前389年,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争“阴晋之战”打响了。秦国发兵50万,想一举夺回被魏国占领的河西地区。吴起率5万“魏武卒”迎敌。将50万秦国大军打的溃不成军,经此一战,秦国元气大伤。

一生无一败绩的常胜将军,两千多年来却一直为后人所唾骂_第5张图片

吴起在魏国的权势日益高涨。

公元前387年,魏文侯逝世,魏武侯继位。

继位之初,魏武侯要设置国相。此刻的吴起,在魏国的声望无人能及,是国相的不二人选。离卿相只有一步之遥,他曾经许下誓言就要实现。往日的耻辱,世人的责骂一幕幕在他脑中浮现。为了功名,他背负“母死不归”、“杀妻求将”的骂名。

只要坐上国相,这一切都是值得的。男儿在世,不建立一番功业,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然而,最终国相却不是他,而是另一个在历史上没有留下丝毫名声的田文 。对此,吴起非常气愤,他找到田文,对他说:“统率三军,使士兵乐于战死,敌国不敢侵犯,你比我吴起如何?”

田文答到:“不如你。”

吴起又问:“整治百官,亲善百姓,使仓库充实,你比我吴起如何?”

田文说:“我不如你。”

吴起再问:“镇守西河,使秦兵不敢向东侵犯,韩国、赵国依附听命,你比我吴起如何?”

田文还是说:“我不如你。”

吴起质问道:“这三条你都在我之下,而职位却在我之上,是什么道理?”

田文说:“如今国君刚刚继位,大臣们都还没有齐心归附,老百姓也还没有信服新的君主。而您的功劳在魏国无人能比。在这个时候,是嘱托给你呢,还是嘱托给我呢?”

吴起默默不语,想了一会儿说:“嘱托给你啊!”

功高盖主这个道理吴起没有明白。吴起是个能人,他最大的缺点就是政治觉悟不高。行事过于刚强,不懂得藏锋。吴起最后身首异处的悲惨结局,与他的这种性格特点不无关系。

能力强、功劳又大的吴起还是免不了遭受被人排挤的命运。最终,吴起被魏国后来的国相公叔痤用计谋给逼走了。


04

从魏国离开后,吴起来到了楚国,在这里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誓言,做上了国相的位置,而他的生命也将在此终结。

到楚国后,吴起向楚悼王陈述楚国的种种弊端,极力说服楚王进行变法。楚悼王在位已经十几年了,国力却毫无起色,连连打败仗。他一心想恢复当年楚庄王问鼎中原的威势,于是采纳了吴起的建议,任命吴起为国相,全力主持变法。

一生无一败绩的常胜将军,两千多年来却一直为后人所唾骂_第6张图片

“做不成卿相,我绝不回来!”往日的誓言,犹然在耳。

不同的是,当日的无名小子,现在已经贵为国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吴起做到了。他一定要在楚国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使楚国成为全天下最强大的国家。

要使国家强大,面貌焕然一新,变法革新是非常有效的方法。魏国的李悝变法,以及后来秦国的商鞅变法,都使国家走向了强大。

应该说,吴起的变法,深受李悝的影响。在魏国时,吴起看到了李悝变法给国家带来的巨大变化。

来到楚国后,根据楚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变法的政策。吴起变法与李悝变法都主张废除贵族世袭制,这无疑触及了贵族的利益。这为吴起后面的惨死,埋下了伏笔。

变法实行后,使楚国在政治、经济、军事都取得一定的发展。尤其是在军事上。

据《资治通鉴》记载:“楚南平百越,北却三晋,西伐秦,诸侯皆患楚之强。”疆域扩张到了湖南洞庭湖一带,各个诸侯国都畏惧楚国的强大。可见,吴起对楚国的变法,确实对楚国的强大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一生无一败绩的常胜将军,两千多年来却一直为后人所唾骂_第7张图片

然而,楚悼王一死,吴起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

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早已对吴起恨之入骨的楚国贵族们在楚悼王的灵堂上围攻吴起。躲无可躲的吴起,跑到楚悼王的身体旁,贵族射杀吴起的同时也射中的楚王的尸体,吴起趁机大喊:“乱臣贼子要射杀我大王。”

楚国的法律规定伤害国王的尸体属于重罪,将被诛灭三族。愤怒的贵族们早已忘却了这一点,他们恨透了吴起。将吴起连带楚悼王射成了马蜂窝。吴起跌宕起伏的一生就这样落下了帷幕。

◆ ◆ ◆◆ ◆

吴起的一生,毁誉参半。他的成就毋庸置疑,他所编著的《吴子兵法》位列《武经七书》之一。他本人也被宋徽宗追尊为广宗伯,为武庙七十二将之一。然而,他为达目的不惜杀妻的劣迹,实在令人唏嘘。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生无一败绩的常胜将军,两千多年来却一直为后人所唾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