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杠中年”的跨界秘籍

今天碰到了难题,受邀于云夕老师的会议,为大家分享一些能够启发他人的知识与经验。这个命题让我着实思考了一会儿。我的知识库存里,有哪些是对他人的成长有价值的,有启发的,可输出的呢?

    是弯路走尽仍上下求索的创业苦情戏?还是自己面对知识海洋良莠不齐照单全收的学习态度?再不然,就是,我和老公在婚姻的围城里从鸡飞狗跳到称兄道弟的血泪成长史?

      一番回顾反思之后,我能拿的出手分享的,也就是16年横行六七个行业的“跨界”职场秘籍吧!

      2004年毕业至今,我的“前半生”完全可以用“野蛮疯长”“任性跳槽”来形容,只不过,我的“跳槽”并不是从A公司跳到B公司,而是跨行业发展。大学期间就兼职为省级报纸写专栏影评,毕业直接被推荐进入省级电视台成为实习编导,两年后回老家结婚,进入地方电视台担任栏目策划,编导,独立完成专题片,纪录片,同时跨入房地产行业兼职做大型房地产商业策划,做的风生水起时,果断辞职,第三次跨界,进军旅游行业,一个月的自学完美胜任,无缝衔接,成为国家4A级景区营销总监,半年后操盘大型行业踩线会,扬名豫西三省整个业界,后连续三年受市政府邀请,成为国际黄河旅游节文化旅游项目活动总策划总导演,后辞职,支教山区中学两年,又辞职,开启了六年的培训机构高风险低收入创业故事。

    以上的经历,请大家的视线暂离我频繁跳槽的问题,我要分享的是,自己如何在很短的时间内,能够迅速打入每一个行业的头部,并且兴风作浪,留下战绩传于江湖。

  首先要从跨行业多闻多问的广泛学习说起。

    在电视台做新闻记者六年,因为能够策划撰稿拍摄剪辑多位一体的人才奇缺,于是我很早就做到了一个人活成一支团队,工作量出奇地多,但是让我乐此不彼的是,这个职业,能够接触各行各业的人群,因为我一直做的是专访或者专题,心高气傲,基本不做新闻和简讯之类的采访,做人物和题材的深挖与延展,非常有利于我深度思考能力与洞察力的锻炼。那个时候对于一个20多岁的小姑娘,面对五花八门的行业,真的是打开了我新世界的大门。这些不同行业,不同经历的“成功人物”他们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命运与故事,却也有相似的优秀品质。

    不同的行业,所需要的人才,发展条件是完全不同的,尤其是深度采访,更是给了我学习与了解更多细节内幕宝贵人生经验的机会,这也给我后来在成长学习方面有了许多的启发和借鉴。

    那么可能会有小伙伴说,总不能为了多个行业去探索了解,大家都去当记者。大可不必,辞职后,我依然保持虚心求教,主动拜访的习惯,以及随时随地求教其他行业高人的“好奇心”,消防队官兵,养猪专业户,房地产开发商,我都会积极去了解他们行业的游戏规则,商业模式,以及这个人,他身上的成功因子。

    这里面还要向大家分享关于“资源”这个话题,深度接触多个行业最大的优势还在于资源的收集与调度整合。

    这里的资源不是我们普遍认知的人脉,财力,渠道。除此之外,还有不对称的信息,人才,商业模式,市场需求,以及学习机会。当我们对这些资源达到一定储备量的时候,是可以很好做到相互整合,嫁接,调度,协调的。拥有丰富的资源也能更好地奠定你在行业里的影响力,你带的可不是IP流量,而是商机,是竞争力。我甚至无意间和地第三任老板在聊天时,帮他联系了另一个行业里的资本大佬,成为我老板新项目的天使投资人,帮两家企业做了媒人。

    第二,主题式学习,身份锚定,格局是训练出来的。

    我在辞去电视台工作的当周,就求职于4A级旅游景区的市场总监,而彼时,对于旅游行业,我一无所知,能做的就是利用仅有的一个月筹备时间,我买来了市面上能够看到的关于旅游营销,旅游策划,旅游产品开发设计等一系列相关的书,网站上的各种相关帖子,都作为学习内容,开始恶补,而这个时候的阅读学习,绝对是需要技巧的,就是高效总结归纳,把普遍规律总结出来,再角色锚定,以市场总监的身份,去规划未来的产品渠道,和宣传方式。

    身份锚定,让我养成了“负责人,敢担当”的好品格,我习惯以老板的角色去思考问题,这样不仅能够锻炼我的大局意识,而且我对企业市场与产品的规划,也不以眼前利益为主,考虑问题也更加长远,几户每一任老板对我的评价都是格局大,视野广,有战略眼光。进入一个企业的高层,我们一定要有顶层思维的能力。想得多,才能做的好,做的好,才能站的高,现在大家都在说“屁股决定脑袋”,我想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即使还没有坐上高管或老板的位置,但是我们可以假设我们的“位置”,来调动我们的脑袋。今天爱里相遇两周我就从无人引领的社群小白成为设计操盘时间管理七天营的主理人。起因就是我对课程不满意,不满意,那就假设自己是课程设计者,自己来设计产品,在小范围测试,效果很好,拿着自己设计的产品架构,我去找气球申请开营,底气十足,半个月就跻身爱里的产品核心部门。

    第三,超越自己,终身成长永远大于一切。

      我们都明白一个道理,要想挣钱,一定要让自己值钱,也就投资自己的成长和学习。可是,很少有人能够抵挡住短期的诱惑,在既得利益面前,许多人根本管不住自己的“贪多求快”,好像生怕,钱被抢走了,他们把挣钱看成是一种偶然发生的“机遇”,而不是顺理成章的结果,这背后其实就是“德不配位”的心虚。我在创业第三年,就完全掉进了自己“挣钱机遇论”的思维陷阱,火速扩张,抢占洛阳市场,结果赔了近四十万。这个惨痛的教训实锤了我的急功近利。

        挣钱或者证明自己的优秀,其实都是我们成长精进后水到渠成的结果,不是目的,也不是最最重要的第一要事,第一要事,是培养自己,投资自己,关注自己的成长。效能,认知,思维,能力,都是我们每天需要花时间去打磨的。

        以前的我,每天要完成任务的首先是做事做事,几年下来,我的能力没有任何提升,自己也因为不进则退的自我消耗,越来越焦虑。倒是这三个月,因为生病,抽离了工作环境,我们每天所有的内容就是学习提升,听课,阅读,讲课输出,复盘,写反思日记成了头等大事,这样一来,我的认知,思维,自驱力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这种喜悦,富足,让我特别疗愈,特别平静,格外清醒。

      生命是用来改变的,人是需要不断学习的,颠覆自己,不断迭代升级的。

    还有很多想和大家分享的私家秘籍,比如利用思维导图的工具锻炼自己归纳总结以及发散联想的能力,用灵性书写和自己链接完成自我梳理,主题式备课等等,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够逐一分享。

      希望我们都能够共同成长,一起迭代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斜杠中年”的跨界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