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坦露是指有意吐露与自己相关的信息的过程,而且这些信息通常是重要的、不为人所知的。
社会心理学家阿尔特曼和泰勒描述了两种在沟通中自我坦露的模式:社会穿透模式和乔哈里视窗。
社会穿透模式包括两个向度:广度和深度。广度就是所讨论话题的范围;深度则有一下两方面来衡量:1、对信息接收者而言,有些信息比其他信息更“有特殊意义”;2、信息的隐私程度。人的每一段人际关系都是由不同的话题广度和不同的袒露深度组合而成的。
乔哈里视窗是审视自我袒露的另一种方法。它把关于你的所有事情分成四部分,四象限:1、开放区;2、盲视区;3、隐藏区;4、未知区。绘制个人的乔哈里视窗可以检验自我坦露的水平,对自己沟通中的优点和缺点心中有数,然后可以发扬好的方面,想办法改善不足的地方。
自我坦露既有好处,也有风险。
自我坦露的好处是:
1、宣泄。如果处理得当,宣泄可以提供心理上和情感上的双重慰藉。
2、互惠。研究表明,一个自我袒露的行为会引发另一个自我坦露行为。3、自我澄清。有时通过和他人谈论你的信念、意见、想法、态度和感觉,可以理清你对于这些话题的观点。
4、自我确认。如果有时你自我坦露,希望获得聆听者的认同,那你就是在寻求对自己行为和信念的确认。
5、关系的建立和维持。开始一段关系是需要一定程度的自我坦露的。自我坦露对于维持成功的关系也会起到作用。
6、社会控制。坦露个人信息会增加你对他人的控制,有时也会增加你对情景的控制。
自我坦露也有风险:1、拒绝。鲍威尔在《为什么我不敢告诉你我是谁》中说:“我不敢告诉你我是谁,因为假如我告诉你我是谁,你可能会不喜欢这样的我,而那却是我的全部。”2、负面印象。3、降低关系满意度。4、丧失影响力。5、伤害别人。
知道了自我坦露的好处和风险,让我们一起看看要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可以使我们知道在特定的情境中应该自我坦露到何种程度。
原则一:这个人对你而言重要吗?
原则二:坦露的量与方式合适吗?
原则三:坦露的风险合理吗?
原则四:由建设性的影响吗?
原则五:你的自我坦露是互惠的吗?
原则六:你在道德上有义务坦露吗?
在特定的情景沟通中,常思考这六个问题,你的自我坦露就能慢慢变得恰如其分,就能享受自我坦露带来的好处,规避自我坦露的坏处。
以上内容主要思想来自《沟通的艺术》,只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加以整理。
我之所以选择整理这些文字,是因为自己在这些方面有一些问题,需要借助这段文字对自己的问题进行分析。
空闲的时候画了一幅乔哈里视窗。
对自己和人沟通时,自己自我坦露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发觉自己和人交流,一般停留在开放区。很多年来,没人进入我的隐藏区。而盲视区因为和人交流有限,也是近期才慢慢接收到一些反馈,知道一些之前不知道或忽视的内容。未知区,则是自己还理不清的部分,也在努力去探索。
总的来说,自己的自我坦露停留在浅层次的方面。另外,自己在特定的情境中和人沟通时,也从来没有想过自我坦露的原则。以至于经常讲得太多,并且讲的内容多是无用的,不需要讲的,没有建设性的。
最后的结果是别人对我慢慢有了负面印象,关系满意度也降低了,有时也会无意中伤害别人。
这是我不愿意看到的,也是我不愿意做的。所以,自己需要改变。
具体做法如下:和特定的人在特定的情境中沟通时,
一、衡量对方对我的重要性。陌生人则谨慎自我坦露。朋友,选择对对方有帮助的信息进行坦露。
二、坦露不要太多,适可而止。大家都是聪明人。一旦自己确定要向对方坦露一些信息,点到即止,让对方去判断是否有用,不要干涉对方的思维。这样,对方才会感激你的帮助,又不会对你起反感。
三、坦露之前要进行风险评估。风险在很小或在可控范围内可以适当坦露。风险过大,则宁愿选择替代选择。
四、坦露最好有建设性。对他人有破坏性的坦露最好不要讲,不要让坦露变成小恶魔。坦露最好对他人有正面的影响和启发。
五、是否坦露由对方来决定。如果对方很坦诚地讲了一些建设性的信息,你也不妨把心里的建设性信息讲出来。
六、处于道德考量,有必要对亲近的人坦露必要的个人信息。比如:男女朋友之间随着交往,需要让对方知道自己的一些缺点和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去经营感情。而不是选择隐瞒,让它成为感情的定时炸弹。
以上几点是我根据自我坦露的原则,进行的自我理解。现在写下来,指导自己和他人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