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隐性暴力,你至少需要知道这些

从2017年10月韦恩斯坦事件引发#MeToo运动以来,世界各地、各界涌现的丑闻爆料接连不断,越来越多的受害者走到台前勇敢讲述自己曾遭遇性骚扰、暴力的经历。即便不怎么关注娱乐新闻,你可能也知道韦恩斯坦之后,又有一串业界“大佬”被控侵犯、骚扰,或家暴。

无论这些人最后是否受到了应有的制裁,针对女性的各种暴力现象总算是入了主流媒体的台面,也终于引起了公众的普遍关注。但除去肉眼可辨的人身伤害之外,暴力其实还有一些不那么容易察觉的形式。

隐性暴力与黑暗人格

隐性暴力(Covert Abuse)的形式不一,施暴者通常以旁敲侧击的羞辱、拐弯抹角的贬低,以及隐而待发的愤怒等逐渐渗透、接管受害者的生活。这种无论女性或是男性都可能深受其害的暴力往往在暗处滋长,悄然无声却又弹无虚发地损耗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关于隐性暴力,你至少需要知道这些_第1张图片

过去的几十年里,研究者们已经总结出了一组现成的、能预测暴力或虐待行为的人格特质——黑暗四人格(Dark Tetrad),即自恋(Narcissism)、马基雅维利主义(Machiavellianism)、心理变态/精神病态(Psychopathy),以及在从前的“黑暗三人格(Dark Triad)”基础上新增的施虐狂人格(Sadism)。

四种人格的共同的核心之处是损人利己、剥削成性,但各自又有其独特之处:自恋最显著的特点是夸大的自我认知,心理变态则是缺乏同理心与追求刺激,马基雅维利主义者擅长操纵并冷酷无情,而施虐狂人格特征是具有以他人痛苦为乐的病态癖好。虽然被并列为四种黑暗人格,但它们的暗黑程度却并不一样。

在众多对霸凌与攻击行为的研究中,人们发现病理性自恋(Pathological Narcissism)里包含的特权与剥削维度(Exploitation And Entitlement, EE)能够预测有记录以来的几乎所有恶性行为,包括亲密关系中的肢体暴力、精神虐待,甚至是工作中的反生产行为(Counterproductive Behavior)。但是在预测攻击性的时候,如果把心理变态这个统计变量纳入数据分析中,那么特权与剥削特质的作用就没有那么明显了。

换句话说,病理性自恋,或称恶性自恋(Malignant Narcissism)之所以为害甚巨,其原因在于它是心理变态与自恋两种黑暗人格的融合产物。二者之中,对破坏性行为起到主要助推作用的其实是心理变态——黑暗四人格中,心理变态与施虐狂人格在欺凌与暴力行为方面可谓是平分秋色,某些情况下,前者甚至还略胜一筹。


潜在的施暴者

研究表明,隐性暴力的施害者往单纯以折磨他人为乐,并能毫无愧疚地暗中设计、徐徐图之。他们将受害者看作是自己的猎物而非一个活生生的人,对方就像一件任由自己拿捏把玩的物件一样,厌倦之后随时可以抛诸一旁。

黑暗四人格中,马基雅维利主义水平较高的个体被证实更可能采取隐性暴力行为。具体而言,他们相信“罪犯和其他人最大的差别在于罪犯是蠢到被抓到的那些人”,因此在施暴时他们更可能采取迂回战术,并会精心挑选自己的施暴对象,以确保自己可以顺利脱身。

施虐狂人格是四种暗黑人格中新近被添加的一种。具有施虐狂人格的个体靠折磨他人取乐。例如,一项研究发现,具有这种人格特质的个体常常潜伏在社交网站或交友平台上,以匿名辱骂网友为爱好。就像一篇发表在《人格与个体差异(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杂志上的文章所指出的,“这些恶魔们只是觉得好玩儿”。

如果你想保护自己不受隐性暴力的伤害,那么可能就需要注意远离身边有黑暗人格特征的人,尤其是那些在职场上声名狼藉、生活里睚眦必报且喜怒无常的人。若是不幸已经与这类人有所牵扯,在自觉脱身无望的时候请及时联系家人朋友或专业人士,外部力量的介入能够帮助你更快摆脱纠缠。


当伤害已经发生

无论是隐性还是显性,在遭遇暴力之后,个体关于自身与外部世界的积极认知可能会受到强烈冲击,并出现类似经历创伤之后的无助与无价值感;甚至可能为自己的经历感到羞耻——觉得自己一定是做错了什么该受到惩罚,才会遇见这样的人和事;又或者因为后知后觉而陷入自我怨怼,不断责怪自己没有早点看破对方的真面目。

意识到这段糟糕的经历对你的生活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改变的开始。一位女士曾在匿名来信中这样写道:

“当你被一个曾经用全副身心去信任的人所伤害,那种疼痛会从身体直达灵魂。但我告诉自己无论如何也要从过去的灰烬走出来,重新找回尊严,变得更加强大。给自己一些同理心,像照顾一位刚刚大病初愈的病人一样照顾你自己。用积极的人事物将自己包裹起来,别让愤怒与怨恨毁了你的生活。”

“杀不死你的必将使你更强大”,某些情况下确实如此,但就像并非每个经历创伤的人都能从中获得创伤后成长一样,要重获新生,除了勇气与决心之外,有时也需要一些具体的“复健”方案,比如按顺序实行下面的三个步骤:


1. 对情感创伤进行“冷却处理(cool processing)”。试着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待伤害你的那个人,想想如果你的遭遇发生在别人身上,那个人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这样做有助于你认清自己因为这段经历所产生的情绪,当你理解自己为什么会有这些情绪之后便能够更好地管理并整合它们。

关于隐性暴力,你至少需要知道这些_第2张图片

此外,向他人讲述自己的经历能帮助你以一种可控和安全的姿态来看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详见《创伤的愈合,从说出你的故事开始》)。避而不谈、守口如瓶会强化你的羞耻感,就好像发生的事情存在不可告人的禁忌之处。将自己的创伤告诉可信赖的人,并从别人那里获得支持而非评判与羞辱后,你会发现其实自己并没有什么可羞耻的。


2. “对事也对人”,避免过度泛化。在遇人不淑之后,人们有一种过度推断的倾向,即把一个人的恶劣行为泛化到某一个特定群体甚或人类这个整体上,并可能从此变得愤世嫉俗,无法再信任他人。如果你发现自己有”男人没一个好东西”这类的想法,停下来,提醒自己你只是不幸遇见了一颗烂苹果,这并不代表整个果园都是坏的。


3. 进行自我慈悲练习。如果你看见自己的好友遍体鳞伤地缩在墙角哭泣,你会怎么做呢?你可能会上前拥抱她,安慰她,保护她——当所爱之人伤心绝望时,我们本能地会希望做点什么让ta好受一些。但与自己相处时,我们却往往没有这样的同理心,反而还可能百般责难自己一开始为什么会笨到相信对方的伪装——明明事后回想起来种种迹象都表明对方是个潜在的控制狂。

事实是,如果对方是一个集自恋、马基雅维利主义、心理变态、虐待狂人格于一体的“捕猎老手”,并认定了自己的目标,任何一个普通人都难免会被其所惑、跌入他的圈套之中。面对这样的人,大概率的情况你不是第一个受害者,而如果对方一直逍遥法外,你也很可能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其所害的人。

孤立感和“我的苦难无人能够感同身受”的这种想法往往会引起更多的痛苦。找到其他受害者能让你意识到自己并不是孤军奋战,在相互支撑下揭穿对方的暴行是自我慈悲的最终目标。但在这之前,你可能需要首先照顾好自己饱受摧残的身心。

可参考的建议包括不断提醒自己:“你没有做错任何事,该受到谴责的是那个对你动手的人”或“任何一个人处在这种困境中都难以全身而退,你已经做得够好了”,以及“愿我从此成为一个懂得爱护自己,对自己保有耐心的人”(详见《平息你内心的消极对话:自我慈悲的5个练习》)。

把同理心转向自己,你可以减少自己的痛苦。如果出现了带有强烈情绪的念头,尝试用逻辑陈述和理智来取代它们。如果你很难做到这一点,也可以拜托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或心理健康顾问帮助你完成这个练习。



补充阅读:

1. 黑尔. (2019). 黑尔变态心理学( 刘毅 译).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Malkin, C.(2018, Feb 16). What everyone should know about covert abusers. Psychology Today. Retrieved from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romance-redux/201802/is-what-everyone-should-know-about-covert-abusers

3.Streep, P. (2016, Jun 20). Why Recovering From the Narcissist in Your Life Is So Hard?.Psychology Today. Retrieved from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tech-support/201606/why-recovering-the-narcissist-in-your-life-is-so-hard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隐性暴力,你至少需要知道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