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个大坑就是赫赫有名的凑热闹、瞎操心和随大流,还有人给他添加了定语:莫名其妙地凑热闹,心急火燎地随大流,操碎了别人的心。
1、
9月3日京东ceo刘强东的新闻刷屏之后,我们的一个微信群炸了锅。瞬间就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刘总见多识广,抹茶奶茶都不在话下。另一派就不以为然,觉得华尔街资本怎么可能轻易放过中国的优质资产,不受控制就毁掉。以至于9月3日是我们国家的胜利日,这么一个庄重的纪念日,在朋友圈里几乎无人提及。
再往前看,央视9月1日晚的《开学第一课》节目播出之后的第二天,就是铺天盖地的的批评。什么广告第一课了,什么成龙大哥了等等。各路自媒体一拥而上,各个微信群里转发的也是不亦乐乎。仿佛不表明一下自己的立场,就跟这个社会脱节了,就不是社会人了一样。
再往前看,就是宝马男持刀伤人反被杀,全国人民坐等正当防卫的结论是否出台。然后公检法撤案之后,各家公众号,自媒体又一次狂欢,都在转发这个结论。你如果订阅的公众号足够多的话,你会发现很多时候大家都在写同一件事情,而且观点、角度、结论几乎一样。
于是你会觉得我是不是订阅一个公众号就够了,那就订阅一个思想夜宴吧,反正他们总是不追热点。
连自媒体行业都在凑热闹,蹭热点,随大流。我们普通人又有多少分辨力,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定力,不轻易被人影响和裹挟呢?
2、
你在上班时间持续关注这些所谓的社会热点,还有多少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你的工作上去呢?下班的时候走不了,你敢说跟你持续不断的刷朋友圈,爬楼看微信群没有关系么?
那么晚上回到家里,看看孩子似乎作业还没有写完,你又是怎么应对的呢?
有点涵养会过去看看,聊两句,鼓励一下,然后呢?
急躁一点的估计过去就是劈头盖脸的一段数落,然后自己就去看小视频,玩游戏了。
可是他呢,一边又从你的鼓励或者批评中挣扎出来,重新调整情绪进入学习状态,一边还被如山的作业压得喘不过来气。
心里还在抱怨,又是拿着我跟别人家的孩子比,人家也不会跟你叫一声爸爸。
情绪一时半会儿还调整不过来,恰好你也出去了,好了翻翻别的书吧,起来喝口水吧,再顺便删个厕所,回来一看表,快八点了。
这边爱人有张罗着全家该吃饭了,一上饭桌就又开始问,作业还剩多少,最近在学校咋样?等等不一而足,搞得大家都没有心情吃饭,不欢而散。
这些情况其实在很多家庭里都非常普遍,大家也都习以为常了。
3、
这种情况都没有一点办法,都不能破解了么?
午哥经常说:有困难要上,没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昨天晚上午哥回到家也是看到孩子在写作业,自己就拿了一本《爆款文案》开始看。
谁知道嫂子不乐意了,说回家就知道看书,跟你说个话都不搭理。
赶紧放下书聆听圣训,说话间顺手拿起来手机,瞬间一声暴喝:“不是说好了,晚上回家9点之前都不拿手机的么?”
是啊,咱光要求孩子不要玩手机,不要沉溺与游戏。
可是学习毕竟是反人性的,游戏才是人的天性。只凭个人的意志力自控力来抵御手机的诱惑,的确不是容易的。
还是要建立起恰当的机制和方法,才有可执行性。注意,敲黑板了,划重点了。
面对“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的现状,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这不仅仅是磨蹭拖拉浪费时间的习惯,而是一个系统性的时间管理问题。
首先我们应该准确的了解和把握问题。孩子作业写不完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作业量太大,任务太重,孩子无法完成,也可能是孩子自己的原因,时间管理方面和个人习惯方面有问题。
第一个方面是老师的领域,我们是管不了的。如果你真的有心,可以私下跟孩子的班主任沟通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
我还是建议咱们明确自己的能力边界,把自己能够做好的事情给做好。
1、管控好自己的情绪。
不要让自己的负面情绪去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遇到问题自己想明白,情绪稳定之后,再进行沟通。
2、自己要学会列清单。
明确自己一天之内的重要事项,并明确标出轻重程度。
清单的内容主要包括待办事项、重要程度、计划用时和完成确认。
一般每天能够列出来三个待办事项,并按照计划完成就很好了。
每周总结一下,整理一下,看看自己的计划有多少没有完成,没有完成的原因是什么。
3、做好时间记录。
特别是下班之后的时间记录,就是6:30到熄灯睡觉之前的时间,每隔一个小时记录一下,看看到10:30这四个钟头自己都干了什么。
通常我们从下班,孩子放学到家都大概有一个小时的时间亲热一下,交流一下。问问孩子的情况,吃点水果,喝口水。
之后大家要尽快的进入自己的状态,该看书的看书,该写作业的写作业。不要两口人坐在一起玩手机,还一个劲的催着孩子写作业。
这里还有一个每日放学时间使用状况分析表,主要包括时间、事项、计划时间、实际用时和浪费原因。
也需要持续记录一周之后进行总结,如果大人跟孩子一起记录,进行对比的话,估计效果会更好。
我们经常会感叹:懂得了那么多道理,可就是过不好自己的生活。
主要原因就是我们只是懂得了而已,没有照着道理的要求去落实,去践行。那么今天我恳请各位有孩子的家长,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记录一下。
看看一周之后,我们的表格上都记录了什么内容,看看我们的时间利用率,看看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有没有改变。
我期待着你的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