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签署3500亿元货币互换协议

欧洲央行(ECB)与中国央行签署了一项货币互换协议,这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一系列举措中的最新一例。

该互换协议规模达到3500亿元人民币(合570亿美元),将是中国签署的第三大货币互换协议,仅次于与香港和韩国签署的协议。此前中国已与英国、澳大利亚和巴西签署了类似的互换协议。

欧洲央行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签署互换协议的背景是,欧元区和中国之间的双边贸易与投资迅速增长,双方都有必要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

尽管此次互换安排的目的是作为一种后备手段,因此可能在大多数时间里用不上,但该协议具有重大的象征意义,反映出欧元区国家(尤其是德国)和中国贸易的日益增长。

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的数据显示,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双边日交易量约为10亿欧元。

中国央行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与欧洲中央银行建立双边本币互换安排,可为欧元区人民币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流动性支持,促进人民币在境外市场的使用,也有利于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

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预计,今年中国以人民币结算的贸易额占到其对外贸易总额的15%左右,而在几年前这一比例几乎为零。

汇丰(HSBC)外汇策略师王菊在一份报告中表示:“今日签署的互换协议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又一大进展,尽管规模似乎比某些人最初估计的要小一些。重要的是,该协议是在11月中共三中全会召开之前宣布的——届时其他外汇改革措施可能浮出水面。”

除了用作贸易结算以外,人民币对投资者来说正变得日益重要——今年以来日交易量已经翻了一番。

支付公司Swift发布的数据显示,伦敦作为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日益占据主导地位;今年1月,伦敦在香港以外的人民币交易的市场份额为54%,目前已提高至62%。

法国当局一直热切希望让巴黎开展更多的人民币交易,尽管该城市目前在人民币离岸市场所占份额仅为10%。

今年4月,法国央行(Banque de France)行长克里斯蒂安•诺亚(Christian Noyer)曾对《中国日报》(China Daily)表示,欧洲央行若与中国央行签署一项货币互换协议,“将使人民币在中国境外的欧洲时区,作为贸易计价货币和投资货币得到推广”。

上述互换协议规定,持有人民币计价票据的欧洲企业,如果无法从市场获得流动性,将可以向欧洲央行申请流动性。尽管欧洲央行还未公布技术细节,但价格很可能略高于市场利率。该协议也会让中国央行向内地提供至多450亿欧元的流动性。

中国政府一直热切希望实现储备多元化,摆脱美元占比过高的局面。周四,中石化(Sinopec)成为第二家发行欧元计价债券的中国内地公司,不过银行家们预计以后这种情况会越来越多。

你可能感兴趣的:(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