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基础

1. 网络基础:

1.1OSI 七层网络模型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即开放式系统互联。
一般都叫OSI参考模型,是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组织在1985年研究的网络互连模型。ISO为了更好的使网络应用更为普及,推出了OSI参考模型。其目的就是推荐所有公司使用这个规范来控制网络,这样所有公司都有相同的规范,就能实现互联了。
网络基础_第1张图片

应用层:实现人机交互,将抽象语言 转换为编码

表示层 :将编码转换成二进制

会话层:就是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表示层实体之间的通信会话。该层的通信由不同设备中的应用程序之间的服务请求和响应组成。

上三层为应用层----属于应用程序加工

网络基础_第2张图片
传输层:负责将进入的数据分段(受到 MTU限制{MTU为最大传输单元,默认1500}),且提供端口号,TCP/UDP就是在这一层。端口号即是这里的“端”
网络层 :IP–互联网协议 . IP-- 路由器
数据链路层: 逻辑链路控制层(LLC)+ 介质访问控制层(MAC)控制硬件 ,校验,控制物理层
物理层:即硬件设备

下四层负责数据的传输

当计算机出现后人们并不满足于现状,需要进行电脑之间的互通,交流以及数据传输,这就造成多网络联合以及扩大的问题

2.如何将网络扩大呢

2.1节点增加

使用集线器(HUB):由于集线器连接多台电脑,当有电脑进行数据传输的时候,集线器不能准确获悉传输的目的地,只能往每个端口复制一份,这就是地址问题;复制至各个端口的数据一旦被查看就会造成安全问题;当多台电脑进行数据传输时,其他电脑就会接收到很多垃圾信息,造成网络延时;最严重的就是两台 电脑同时进行数据传输的时候,电信号同时进入集线器,就会冲突碰撞消失。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设计出MAC地址——网卡芯片的串号,由48位二进制组成,出厂烧录,全球唯一,为了方便查看,用16进制显示。研发载波监听多路访问技术CSMA/CD来解决冲突问题,也就是排队机制。

2.2距离延长

中继器(放大器):利用增压来延长传输距离,但是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大,导致电信号波形失真,所以中继器并不能无限延长。

因网络的增大需求,网桥诞生了,但因其高昂的造价,不久后被交换机取代,交换机为二层设备,交换机完全满足网络增大的要求,理论上,交换机是可以无限延长的,当数据帧进入交换机时,交换机先查看数据中源MAC地址,然后将其与对应的接口进行映射记录(MAC地址表);之后查看数据中的目标MAC,再查下本地的MAC地址表,找到对应的接口;若找到记录
—— 仅向该接口转发(单播),若没有记录将洪泛该流量

单播–一对一精准发送
洪泛–流量从本地的进入接口外,往其他所有接口复制一份
交换机为二层设备—可以进行数据和电流间转换

网际协议版本4(InternetProtocolversion4,IPv4),又称互联网通信协议第四版,是网际协议开发过程中的第四个修订版本,也是此协议第一个被广泛部署的版本。IPv4是互联网的核心,也是使用最广泛的网际协议版本,其后继版本为IPv6,直到2011年,IANAIPv4位址完全用尽时,IPv6仍处在部署的初期。
当IP
IPv4为点分十进制,32位二进制构成,存在网络位和主机位,洪泛范围相同使用同一个网络位不同主机位;不同洪泛范围网络位不能相同;
IPv6冒分16进制,128位二进制构成

网络协议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
HTTPS——安全的超文本传输协议
DNS——域名解析服务
FTP——文件传输协议
TFTP——简单的文件传输协议
ARP——地址解析协议 – 通过对端一种地址来获取另一种

正向ARP – 已知对端的IP地址,通过广播来获取对端的MAC地址
反向ARP– 已知本端的MAC地址,获取本端IP地址
无故ARP– 在设备刚使用ip地址或使用过程中,向外进行正向ARP请求,但请求的地址为本地的ip地址;–用于地址冲突检测

UDP: 用户数据报文协议
非面向连接的不可靠传输协议
仅完成传输的基本工作—分段、端口号
网络基础_第3张图片
TCP—传输控制协议—除完成传输层基础工作外,还需要保障数据传输可靠性
面向连接的可靠传输协议。
面向连接—进行3次握手来建立端到端的虚链路:
三次握手:
第一次握手—客户端向服务器发出连接请求报文,这个三次握手中的开始。表示客户端想要和服务端建立连接。
第二次握手—TCP服务器收到请求报文后,如果同意连接,则发出确认报文,询问客户端是否准备好。
第三次握手—TCP客户进程收到确认后,还要向服务器给出确认。
可靠传输—4种机制 确认 重传 排序 流控(滑动窗口)
四次断开:
第一次断开—TCP发送一个FIN(结束),用来关闭客户到服务端的连接。客户端进程发出连接释放报文,并且停止发送数据。
第二次断开—服务端收到这个FIN,他发回一个ACK(确认),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确认请求后,此时,客户端就进入FIN-WAIT-2(终止等待2)状态,等待服务器发送连接释放报文。
第三次断开—服务端发送一个FIN(结束)到客户端,服务端关闭客户端的连接。
第四次断开—客户端发送ACK(确认)报文确认,并将确认的序号+1,这样关闭完成。
网络基础_第4张图片
网络基础_第5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路由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