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复习笔记

计算机网络复习笔记

由于期末复习周针对学校进行复习,笔记整体质量并没有其他博客的质量高产。本文结合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进行学习,并且对页码进行一定的标记。部分内容有向电子书的途径进行截取。
后续根据大家的需要,会对后面第六章的知识进行额外补充。

第一章 概述

1.1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P1

21世纪的重要特征: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并且以网络为核心

三大很熟悉的网络: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并且将其融合成一种网络就能提供所有的上述服务,被称为**“三网融合”**

互联网具有的两个重要基本特点连通性共享

  • 连通性:互联网的用户之间无论相距多远,都可以非常便捷、经济的交换各种信息,并且这些用户终端都彼此直接连通一样。
  • 共享:资源共享,可以是信息,数据,软件共享,也可以是硬件共享

1.2 因特网概述P4

计算机网络由若干个节点连接这些节点的链路组成。网络之间可以用路由器互联起来,构成一个覆盖面更大的计算机网络,这样的网络叫做互联网

计算机发展的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由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的阶段
  • 第二阶段:构成三级结构的互联网,并划分为主干网、地区网、校园网或者企业网。
  • 第三阶段: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结构的互联网。(LSP是互联网服务提供者)

1.3 互联网的组成P10

互联网按照工作方式,可以划分成以下两个内容:

  • 边缘部分
  • 核心部分

边缘部分

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咋子互联网上的所有主机所组成。这些主机可以小到是一台摄像头,大到是一台大型计算机(拥有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单位)。

其通信方式分为以下两大类:

  1. 客户-服务器方式(C/S方式):指的是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
  2. 对等连接方式(P2P):对等连接中的服务方和请求方都可以是客户或者服务器。

核心部分

核心部分由大量的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

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的步骤建立连接->通话->释放资源

电路交换线路传输速率低的原因:

  1. 因为在通话的全部时间中,始终占用端到端的通信资源,往往在大部分时间内处于空闲状态。
  2. 计算机数据时突发式地出现在传输线路上
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的组成:报文、首部、分组,采用存储转发的技术。

分组交换的步骤:收到分组并储存->检察首部查找路由->寻找合适接口转发分组

分组交换的优点:高效、灵活、迅速、可靠

分组交换的缺点:时延(分组在路由器进行存储造成实验)、开销(携带的控制信息造成一定的开销)

报文交换

整个报文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之后查询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三种交换的比较

计算机网络复习笔记_第1张图片

  • 若要传送大量的数据,且传送时间远大于连接时间,则电路交换传输速率较快。
  • 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不需要事先建立连接,传送突发数据信道利用率高。
  • 分组交换对比报文交换,时延普遍较小,灵活性大。

1.4 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略过)

1.5 计算机网络的类别P19

计算机网络定义:是一些相互连接的,不受人支配、独立的、自制的计算机的集合

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按照网络的作用范围分类: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个人区域网。

按照网络使用者划分:公用网、专用网

1.6 计算机网路的性能P21

性能指标:速率、带宽、时延、吞吐量、时延带宽量、往返时间RTT、利用率。其中详细介绍如下:

  • 速率:指的是数据的传送速率,往往指的是额定速率或者标准速率。

  • 带宽:带宽是指某个信号具有的频率宽度。带宽表示在单位时间内网络中的某信道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即最高速率

  • 吞吐量: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的实际数据量。上限值为带宽。

  • 时延:数据从一端到另一端所需要的时间,也成为延迟。它由以下不同的部分组成:

    发送时延:主机或路由器发送数据帧所需的时间,也就是从发送数据帧的第一个比特算起,到该帧的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毕所需的时间。
    发送时延 = 数据帧长度(b) / 信道带宽(b/s)
    传播时延:电磁波在信道中传输一定距离所需划分的时间。
    传播时间 = 信道长度(m) / 传输速率(m/s)
    处理时延:主机或路由器处理收到的分组所花费的时间。
    排队时延:分组在输入队列中等待处理的时间加上其在输出队列中等待转发的时间。
    总时延 = 发送时延 + 传播时延 + 处理时延 + 排队时延。

  • 时延带宽积: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带宽。它表示的是链路的容量。

  • 往返利用率: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收到数据为止,所花费的往返时间。

  • 利用率:某信道有百分之几是被利用的(有数据通过)。

    当前时延=空闲时时延/(1-利用率)

非性能特征也是一个网络的体现之一。它包括:费用、质量、标准化、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可升级性、易于管理和维护。

1.7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P27

网络协议:简称协议,是为了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网络协议的三要素

  • 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 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 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

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应用层:通过应用进程间的交互完成特定网络应用。

运输层:负责两台主机中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通用的数据传输服务。

网络层:负责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

数据链路层:将网络层交下来的IP数据报组装成帧,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链路上”透明“的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每一帧包括数据和必要的控制信息。在收到数据时,控制信息使收到端直到哪个帧从哪个比特开始和结束。

物理层:透明地传送比特流,将比特转化为信号。
计算机网络复习笔记_第2张图片

第二章 物理层

2.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P41

物理层考虑的是怎样才能在连接各种计算机的传输媒体上传输数据比特流

作用:尽可能地屏蔽掉这些传输媒体和通信手段的差异。

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描述为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有关的一些特性。如下四种特性如下。

  • 机械特性:知名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尺寸等严格的标准化的规定。
  • 电气特性: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范围。
  • 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电平的电压意义。
  • 过程特性: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2.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P42

一个数据通信系统可划分为三个部分:源系统传输系统目的系统。而通信的的目的就是传送信息

关于信道的基本概念

从通信双方信息交互方式而言,分为以下三种基本方式:

  1. 单向通行
  2. 双向交替通信
  3. 双向同时通信

常用编码方式

  • 不归零制:正电平代表1,负电平代
  • 归零制:正脉冲代表1,负脉冲代表0
  • 曼彻斯特编码位周期中心的向上为0向下跳变为1
  •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位开始边界有跳变为0,无跳变为1
    计算机网络复习笔记_第3张图片

常用的带通调制方法

  • 调幅:载波的振幅随着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
  • 调频:载波的频率随着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
  • 调相:载波的初始相位随着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

计算机网络复习笔记_第4张图片

限制码元在信道中的传输速率有以下两个因素:

  • 信道能够通过的频率范围
  • 信噪比

2.3 物理层下的媒体传输P46

计算机网络复习笔记_第5张图片

2.4 信道复用技术P53

  • 频分复用FDM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频率带宽资源
  • 时分复用TDM(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则是将时间划分为一段段等长的时分复用帧(TDM 帧)。
  • 统计时分复用 STDM(Statistic TDM)是改进的时分复用,明显地提高信道的利用率。
  • 波分复用 WDM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光的频分复用
  • 码分复用 CDM (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常用的名词是码分多址 CDMA: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

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掌握以下计算题即可。

计算机网络复习笔记_第6张图片

2.5、2.6相关知识在笔记中不详细概述

第三章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 点对点通信
  • 广播通信

3.1 使用点对点通信的数据链路层P70

链路:链路就是从一个节点到达相邻的结点其中的一段物理线路(有线或者无线),并且其中没有其他的交换节点。

数据链路:在一条物理线路之外,还必须有必要的通信协议控制数据的传输。将实现协议的硬件和软件嫁到连路上,就构成了数据链路。

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在通信时的主要步骤

  • 封装成帧
  • 透明传输
  • 差错检验

三个基本问题

  • 封装成帧
  • 透明传输
  • 差错检验
封装成帧

封装成帧就是在一段数据的前后分别添加首部和尾部,就构成了一个帧。接收端在收到物理层上交的比特流时,就能根据首部和尾部的标记,识别帧的开始和帧的结束。

透明传输

为了达到透明传输(即传输的数据部分不会因为包含SOH和EOT而出错),在数据中出现控制字符“SOH”或“EOT”的前面插入一个转义字符“ESC”(十六进制1B)
透明传输避免消息符号与帧定界符号相混淆

这种插入转义字符的方法称为字符填充或者字节填充。如果转义字符也出现在数据当中,那么解决办法是仍然在转义字符前面插入一个转义字符(套娃即可)

差错检验

现实通信链路中比特在传输中会产生差错,传输错误的比特占比称为误码率BER,为了保证可靠性,通常通过循环冗余检验CRC来做差错检测。

计算机网络复习笔记_第7张图片

上图所示的是一个例子。假定带传送的数据时101001,除数是1101。通过**“同为0,异为1”**的原则,得到最后的冗余码001。(详细计算请移位到书本P74)

在求出结果冗余码后,需要进行合并(110101001)同样除于1101。若没有余数,则判定这个帧没有差错,否则有差错。

通过以上三个基本问题,只能做到对帧的无差错接受。大致意思就是即便有接收端丢弃的帧,也因为有差错而没被接收。所以接收到的帧都是无差错的

传输差错:

  • 基本的比特差错
  • 帧丢失、帧重复、帧失序

3.2 点对点协议PPP P76

组成:

  • 一个将 IP 数据报封装到串行链路的方法
  • 链路控制协议 LCP (Link Control Protocol)
  • 网络控制协议 NCP (Network Control Protocol)
PPP帧格式

计算机网络复习笔记_第8张图片

首部的组成:

  • 首部的第一个字段和尾部的第二个字段都是标志F,规定为0x7E(符号0x表示它后面的字符是用十六进制表示的。十六进制的7E的二进制表示是01111110),标志字段表示一个帧的开始。
  • 首部中的地址字段A规定为0xFF(11111111)
  • 控制字段C规定为0x03
  • PPP首部的第四个字段是2个字节的协议字段
    1. 当协议字段为0x0021时,PPP帧的信息字段就是IP数据报。
    2. 当协议字段为0xC021时,PPP帧的信息字段就是PPP链路控制协议LCP的数据。
    3. 当协议字段为0x8021时,PPP帧的信息字段就是网络层的控制数据

尾部的组成:

  • 尾部的第一个字段是使用CRC的帧检测序列FCS
  • 第二个字段是标志F,规定为0x7E(前面首部第一个字段有介绍过)

字节填充

当PPP使用异步传输时使用

总结起来,就是使用一种特殊的字符填充方法:

  • 将每一个0x7E转变成2字节序列(0x7D,0x5E)
  • 0x7D转变成2字节序列(0x7D,0x5D)
  • 数值小于0x20的字符,在前面要加入0x7D

零比特填充

当PPP使用同步传输时使用

只要发现有5个连续的1,则立即填入一个0

计算机网络复习笔记_第9张图片

3.3 使用广播通信的数据链路层 P82

广播信道是一种一对多的通信,局域网使用的就是广播信道

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

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被拆分为了两个子层

  • 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与传输媒体无关
  • 媒体接入控制MAC子层:和局域网都对LLC子层来说是透明的

CSMA/CD

CSMA/CD是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的缩写,下面是CSMA/CD协议的要点:

**“多点接入”**就是计算机以多点接入(动态媒体接入控制)的方式连接在一根总线上。

**“载波监听”**就是”发送前先监听”,即每一个站在发送数据前先要检测一下总线是否有其他站在发送数据,如有则暂时不要发送数据,要等到信道为空闲。

**“碰撞检测”**就是“边发送边监听”,即适配器边发送数据边检测信道上的信号电压的变化情况。当一个站检测到的信号电压摆动值超过一定的门限值时,就认为总线上至少有两个站同时在发送数据,表明产生了碰撞,就要立即停止发送,免得继续浪费网络资源,然后等待一段随机时间后再次发送

以太网的MAC层

MAC地址
“MAC地址”又叫做硬件地址或物理地址,实际上就是适配器地址或适配器标识符EUI-48。高位24位:厂家,低位24位由厂家自行指派

计算机网络复习笔记_第10张图片

3.4 拓展的以太网 P97

在物理层扩展—集线器

现在,双绞线以太网成为以太网的主流类型,扩展主机和集线器之间的距离的一种简单方法就是使用光纤(通常是一对光纤)和一对光纤调制解调器。
光纤调制解调器的作用:进行电信号和光信号的转换

在数据链路层扩展—网桥(自学习算法)

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它根据MAC帧的目的地址对收到的帧进行转发或过滤。当网桥收到一个帧时,并不是向所有的接口转发这个帧,而是检查此帧的目的MAC地址,然后再确定将该帧转发到哪一个接口,或者是把它丢弃(即过滤)。

后续的部分不在复习范围之内。

第四章 网络层

4.1 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 P113

网络层向上只提供简单灵活的、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交互的数据报服务,并且网络层不提供服务质量的承诺。

这样的好处在于网络造价大大降低,运行方式灵活。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3buCeJuD-1625133304869)(https://ftp.bmp.ovh/imgs/2021/06/3fc19b4ca488982b.png)]

4.2 网际协议IP P115

网际协议IP是TCP/IP体系中两个最主要的协议之一。其中,与IP协议配套使用的有三种协议:

  • 地址解析协议ARP
  •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
  • 网际组管理协议IGMP

计算机网络复习笔记_第11张图片

其中,ICMP、IGMP协议是往基层向上提供的两种服务,后续会进行详细解读。

互联网络

因为用户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没有一种单一的网络能够适应所有用户的需求。

所以不同的网络之间,将网络互联起来需要使用一些中间设备。

  • 物理层使用的中间设备是转发器
  • 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中间设备是网桥或者桥接器
  • 网络层使用的中间设备是路由器
  • 网络层以上使用的中间设备叫网关

IP地址与硬件地址

物理地址是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使用的地址,而IP地址是网络层和网络层以上各层使用的地址

计算机网络复习笔记_第12张图片

在发送数据时,数据从高层下到底层,然后才到通信链路上使用IP的IP数据报一旦交给了数据链路层,就被封装成MAC帧(MAC地址)

地址解析协议ARP

已知一个机器的IP地址,如何找出其所对应的硬件地址呢?这就是ARP的主要任务。

  • ARP协议的主要内容在于从网络层使用的IP地址,解析出在数据链路层使用的硬件地址。
  • 工作原理:一个主机都设有一个ARP高速缓存,里面有所在的局域网上的各主机和路由器的 IP 地址到硬件地址的映射表。如果所要找的主机和源主机不在同一个局域网上,那么就要通过 ARP 找到一个位于本局域网上的某个路由器的硬件地址,然后把分组发送给这个路由器让这个路由器把分组转发给下一个网络

IP数据报

计算机网络复习笔记_第13张图片

一个IP数据报由**首部(20 字节+可选字段)**和数据两部分组成

4.3 划分子网和构建超网 P135

两级IP到三级IP

两级IP(<网络号>,<主机号>)的缺陷:

  • IP地址的空间利用率有时很低
  • 两级IP地址不够灵活
  • 给每一个物理网络分配一个网络号会使路由表变得太大而使网络性能变坏。

三级IP地址:将其中二级IP的主机号取出并高x位变成子网络,形成网络号+子网号+主机号的地址格式

划分子网:划分子网属于一个单位内部的事情,它将二级IP地址变为三级IP地址

无分类编制CIDR

  • CIDR取消了传统的A类、B类和C类地址以及划分子网的概念,并且用网络前缀代替网络号和子网号,后面的部分指明主机。因此,CIDR使IP地址从三级地址(使用子网掩码),又回到了两级地址(无分类的两级编址)。
  • CIDR把网络前缀相同的连续的IP地址组成一个”CIDR地址块”只要知道CIDR地址块中的任何一个地址,就可以知道这地址块的起始地址(即最小地址)和最大地址,以及地址块中的地址数。具体看如下例子

计算机网络复习笔记_第14张图片

地址掩码:是一连串的1和0组成,而1的个数救赎网络前缀长度。在斜线记法中。斜线后面的数字就是地址掩码中1的个数。

构成超网:由于一个CIDR地址块中含有很多地址,所以在路由表中就利用CIDR地址块来查找目标网络,这种地址的聚合常称为路由聚合,也称构成超网。

最长前缀匹配

最长前缀匹配之前,使用CIDR时,每个项目由网络前缀和下一跳地址组成。但是在查找路由表时会得到不止一个匹配结果该怎么办呢?

此时应该选择匹配结果中,有最长网络前缀的路由。因为网络前缀越长,可分配的地址数就越少,其地址信息路由就越具体

4.4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 P147

为了更有效地转发IP数据报和提高交付成功的机会,在网际层使用了ICMP,ICMP允许主机或路由器报告差错情况和提供有关异常情况的报告。ICMP是互联网的标准协议,但不是高层协议。其种类如下:

  • ICMP差错报告报文
  • ICMP询问报文

ICMP的应用在于分组网间探测PING,以用来测试两台主机之间的连通性。

4.5 互联网的路由选择协议 P151

路由选择协议分为两大类:

  • 内部网关协议
  • 外部网关协议

内部网关协议

RIP

RIP是内部网关协议中最先得到广泛应用的协议,也被称为路由信息协议,但是其很少被使用。其主要特点如下:

  • 仅和相邻路由器交换信息。
  • 路由器交换的信息是当前路由器所知道的全部信息,即自己现在的路由
  • 按固定的时间间隔交换路由信息,例如,每隔30秒。

因此,RIP有如下的优缺点。

  • 当网络出现故障时,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将此信息传送到所有的路由器。
  • RIP 协议最大的优点就是实现简单,开销较小
  • RIP 限制了网络的规模,它能使用的最大距离为 15(16 表示不可达)。
  • 路由器之间交换的路由信息是路由器中的完整路由表,因而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开销也就增加
OSPF

OSPF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使用分布式的链路状态协议,其主要特点:

  1. 使用洪泛法向本自治系统中所有路由器发送信息
  2. 发送的信息是与本路由器相邻的所有路由器的链路状态
  3. 只有当链路状态发生变化时,路由器用洪泛法向所有路由器发送此信息。

4.6 IPv6 P171

解决IP地址耗尽的根本措施在于采用具有更大地址空间的新版本IP,即IPv6。它有两大部分组成:基本首部有效载荷

具体内容请翻至P172即可

计算机网络复习笔记_第15张图片

IPv6采用的是点分十六进制的记法,把每个十六位的值用十六进制表示,并且各个值之间用冒号分割。

使用注意:

冒号十六进制允许零压缩,但只能使用一次零压缩

冒号十六进制可以结合使用点分十进制记法的后缀

第五章 传输层

5.1 运输层协议概述

运输层功能

  • 运输层应用进程之间提供端到端的逻辑通信。这与网络层的区别在于网络层是为主机之间提供逻辑通信的。
  • 运输层需要对收到的报文进行差错检验
  • 运输层有两种不同的运输协议,即面向连接的TCP和无连接的UDP

运输层的两种协议

TCP/IP的运输层有两个不同的协议:

  •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 传输控制协议TCP

UDP协议特点

  • 提供无连接服务
  • 尽最大努力交付
  • 面向报文,UDP 一次交付一个完整的报文
  • 没有拥塞控制,网络拥塞不会使源主机的发送速率降低
  • 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的交互通信
  • 首部开销小,只有 8 个字节
  • 应用:对可靠性要求不高,需要传送的数据不多,使用频率不高。并且可以实时应用。

TCP协议特点

  • 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
  • 可靠传输:主要以字节为单位的滑动窗口和超时重传时间的选择
  • 面向字节流
  • 拥塞控制:避免由于对网络中某资源的需求超过可用资源,令网络的性能变坏
  • TCP 的流量控制:让发送方的发送速率不要太快

总结:TCP和UDP协议的区别

TCP的特点:

  1. 面向连接协议
  2. 提供交互保证
  3. 较UDP实时性低
  4. TCP首部开销20个字节
  5. TCP速度较慢
  6. 拥塞机制
  7. TCP将数据看成一连串的字节
  8. 重量级协议,资源占用多
  9. 只有点对点连接

UDP的特点:

  1. 无连接协议
  2. 尽最大努力交付,不提供有序、序列保证
  3. 较好的实时性
  4. 首部开销8字节
  5. 运行速度较快
  6. 无拥塞机制
  7. 面向报文
  8. 轻量级
  9. 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

运输层的端口

  • 运行在计算机中的进程是用进程标识符来标志的。但运行在应用层的各种应用进程却不应当让计算机操作系统指派它的进程标识符。这是因为在互联网上使用的计算机的操作系统种类很多,而不同的操作系统又使用不同格式的进程标识符。
    为了使运行不同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的应用进程能够互相通信,就必须用统一的方法对 TCP/IP 体系的应用进程进行标志。
  • 由于进程的创建和撤销都是动态的,发送方几乎无法识别其他机器上的进程。有时我们会改换接收报文的进程,但并不需要通知所有发送方。所以我们往往需要利用目的主机提供的功能来识别终点,而不需要知道实现这个功能的进程。
  •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在运输层使用协议端口号 (protocol port number),或通常简称为端口(port)。虽然通信的终点是应用进程,但我们可以把端口想象是通信的终点,因为我们只要把要传送的报文交到目的主机的某一个合适的目的端口,剩下的工作(即最后交付目的进程)就由 TCP来完成。

5.5 TCP报文段的首部格式

计算机网络复习笔记_第16张图片

5.6 TCP可靠传输的实现

以字节单位的滑动窗口

TCP使用流水线传输滑动窗口协议实现高效、可靠的传输。TCP 的滑动窗口是以字节为单位的。

发送方 A 和接收方 B 分别维持一个发送窗口和一个接收窗口。

发送窗口表示:在没有收到确认的情况下,可以连续把窗口内的数据全部发送出去。

接收窗口表示:只允许接收落入窗口内的数据。

超时重传时间的选择

  • 重传机制是 TCP 中最重要和最复杂的问题之一。
  • TCP 每发送一个报文段,就对这个报文段设置一次计时器。
  • 只要计时器设置的重传时间到但还没有收到确认,就要重传这一报文段。
  • 重传时间的选择是 TCP 最复杂的问题之一。

利用滑动窗口实现流量控制

一般说来,我们总是希望数据传输得更快一些。但如果发送方把数据发送得过快,接收方就可能来不及接收,这就会造成数据的丢失。
流量控制 (flow control) 就是让发送方的发送速率不要太快,既要让接收方来得及接收,也不要使网络发生拥塞。
利用滑动窗口机制可以很方便地在 TCP 连接上实现流量控制。

拥塞机制

在某段时间,若对网络中某资源的需求超过了该资源所能提供的可用部分,网络的性能就要变坏。这种现象称为拥塞 (congestion)。
最坏结果:系统崩溃。

  • 网络拥塞往往是由许多因素引起的。例如:
    点缓存的容量太小;
    链路的容量不足;
    处理机处理的速率太慢;
    拥塞本身会进一步加剧拥塞;
    总的来说,出现拥塞的原因在于对资源的需求大于可用资源

TCP的拥塞控制方法

慢开始与拥塞窗口

TCP 采用基于窗口的方法进行拥塞控制。该方法属于闭环控制方法。

TCP发送方维持一个拥塞窗口 cwnd

发送端利用拥塞窗口根据网络的拥塞情况调整发送的数据量。

发送窗口大小不仅取决于接收方窗口,还取决于网络的拥塞状况,所以真正的发送窗口值为:
真 正 的 发 送 窗 口 值 = M i n ( 接 收 方 窗 口 值 , 拥 塞 窗 口 值 ) 真正的发送窗口值 = Min (接收方窗口值,拥塞窗口值) =Min()
原理:

  • 只要网络没有出现拥塞,拥塞窗口就可以再增大一些,以便把更多的分组发送出去,这样就可以提高网络的利用率。
  • 但只要网络出现拥塞或有可能出现拥塞,就必须把拥塞窗口减小一些,以减少注入到网络中的分组数,以便缓解网络出现的拥塞。

其中,对于拥塞的判断,有以下两个指标:1.重传定时器超时。2.收到三个重复的ACK。

第六章 应用层协议

应用层协议主要定义运行在不同端系统上的应用程序进程之间如何相互传递信息。

常用的几种协议:DNS、FTP、HTTP、DHCP 的作用,使用哪种传输层协议传输, 默认端口号?

  • DNS:域名系统DNS是互联网使用的命名系统,用来把便于人们使用的机器名字转换为IP地址。DNS同时占用TCP协议与UDP协议的53号端口。
  • FTP:文件传送协议FTP是互联网上使用的最广泛的文件传送协议。FTP使用的传输层协议是TCP,FTP 传数据流占用20号端口,FTP传控制流占用21号端口。
  • HTTP:HTTP协议定义了浏览器怎样向万维网服务器请求万维网文档,以及服务器怎样把文档传送给浏览器。HTTP使用传输层协议为TCP,端口号为80。
  • DHCP:互联网目前广泛使用的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它提供一种机制,成为即插即用联网。DHCP使用UDP,端口号为67和68。

客户访问网站过程中用到哪些协议,这些协议的作用是什么?

  1. 在应用层,用到DNS协议,作用是域名解析,HTTP协议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的交互访问协议。
  2. 在传输层,运用UDP域名解析协议使用的运输层协议,TCP浏览器和WWW服务器之间建立连接,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
  3. 在网际层IP,IP数据报传输和路由选择,ICMP提供网络传输中的差错检测,ARP将本机缺省的网关IP地址映射成物理地址(MAC地址)。

以上的内容暂时写到在这里。有部分地方有借鉴,但大部分还是我一字一句的打上去的,多谢大家的支持~~

你可能感兴趣的:(计算机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