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七层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中文译为:开放式系统互联
在20世纪70年代,那时已经实现了基本的计算机网络的互联结构。只是当时的组网设备是各厂家自己私有的,比如IBM的SNA标准、Digital的DNA、美国国防部的TCP/IP等等。
如果将两个不同厂家的产品放在一起使用,由于各厂家产品使用的的标准不一致,可能会涉及到不兼容的问题。比如:
A公司使用的是IBM的网络标准、B公司使用的Digital标准。两家公司是单独的网络,运行起来没有任何问题。
假如有一天,A公司将B公司收购了,而且网络也需要整合到一起,这时,由于两家公司在初建网络时,使用了不同厂家的标准,于是网络就不能兼容了,只能推翻某一家公司之前的网络,重新用相同的一种网络标准来组网。
这样的兼容性状况在当时常有发生。于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77年成立了一个委员会,推出了一套层次化结构的网络模型,这套模型就是“OSI参考模型”。
OSI七层模型对网络的通信过程就如同公司的工作过程,在一个公司里有销售部、财务部、行政部、技术部、董事会等,各部门各司所职,公司里一个项目需要各部门共同配合进行推进。
可以把一次通信看做一个项目,OSI把这个项目分为了七个步骤,每个步骤完成不同的工作,所以我们也经常称OSI参考模型为“OSI七层参考模型”。
在OSI七层模型中,又将这七层分为两个大功能层
注:点击各层可以查看各层的详细内容
虽然OSI的七层结构将数据通讯的过程分解得更清晰,但现在互联网通讯的基础是基于IP的,而IP属于另一个通讯模型:TCP/IP协议栈。所以OSI就作为了一个学习通讯过程的参考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