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开发还远不是一种“科学”

很多大学里是把软件开发相关的专业划入工科的,这给人一种错觉,让人认为软件开发也是一个工程学科,就像土木建筑,动力机械那样。

但这从根本上错了,土木建筑,动力机械的背后有确实的科学定律作为支撑,而软件开发的背后基本上什么都没有,远不是一种“科学”。

也正因此,“软件工程”的现实意义也就远不如“土木工程”,“动力工程”。

 

每个人对“科学”的定义可能不同,但在这里,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化版的定义:

当有一组在限定条件下颠扑不破的定律做支撑时,相应的知识,我们可以称之为科学,科学自身可以体现为一种确定性。

比如说:牛顿的力学定律在低速时是不容违反的,是一种铁则,那基于此的各种知识就可以成为科学。

 

从这个视角出发,我们会发现,在软件的世界里,压根找不到属于软件的“牛顿力学定律”,有的只是杂多、纷争和不确定性。

 

面向对象应该是接受程度最高的分析和设计方法,但即使如此Eric Raymond和Linus也仍然会站出来批判它。

参见:

Eric Raymond谈模块化原则,胶合层和面向对象的缺陷 孟岩译

http://blog.csdn.net/myan/article/details/1924 

C++一无是处

http://news.csdn.net/a/20100612/218785.html 

简单来讲:Eric Raymond认为OO会导致过度分层,Linus认为面向对象解决的是一些小问题,他们不约而同的反对OO。

你能找到如此批判牛顿定律的人么?

 

但Eric Raymond他们的观点又不由得你不重视,除非你认为Eric Raymond和Linus信口雌黄或人品有问题,否则你可以批判,可以不同意,但你不能忽视他们的声音。

他们的声音必然基于他们的经历,代表着特定的现实,而现实本身代表合理性。

 

面向对象之外,各种观点想法就更多,这导致了软件的世界是杂多的,不确定的,行业中人大多都为名词所苦。

随便看一下吧,有多少人可以精确分辨这些词间的差异:

框架(Framework),架构(Architecture),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Object Oriented Analysis and Design),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契约式编程(Design by Contract),测试驱动开发(Test Driven Development),面向方面的编程(Aspect Oriented Programming),模型驱动架构(Model Driven Architecture),基于组件的开发(Component-Based Development),敏捷软件开发(Agile Software Development),元编程(Meta programming),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Feature-oriented programming... ...(编程语言就更不要说了,实在不知道有多少个,但反过来想,世界上真需要这么多种语言么?)

 

这些不同的方法(概念或语言)只要存在,即使彼此有冲突,也必然有其合理之根基,这里无意分析其优劣,

只是想说:软件开发的定论在那里?我们究竟又该根据什么来判定那个是适合的,那个是不适合的?这种众说纷纭,真是工程学科应该有的状况么?

如果所有这一切都只能归还给当事人,那就必然纷争不断,软件开发也就一定不是一种科学。

 

在这样一种情景下,由于任何人都可能是错的,务实的程序员也就必须选择相信自己多过相信别人,那怕别人有天大的来头。

相信自己基于事实和逻辑的分析,即使错了,也可以成为一种进步的养分;相信别人,错了不会进步,对了也是别人对了,有什么意思。

狂妄的程序员则可以挑战“牛顿”这一角色。

 

杨昌济先生,曾经说过两句话,特别有意思,也契合软件开发的情景,因此把它放在这里,作为结尾:

横尽虚空,山河大地无一可恃,而可恃唯我。

竖尽来劫,前古后今无一可据,可据者唯有当前。

--------------------------------------------------------------

 

理想流 + 软件 = 《完美软件开发:方法与逻辑》
理想流 + 人生 = ??
理想流 + 管理 = ??
理想流 = 以概念和逻辑推演本质,追求真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软件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