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号:SA12**6112
研究笔记:
本博文主要是根据前3篇笔记来总结Linux内核的工作机制。
一:操作系统工作的基础
存储程序计算机:
存储程序计算机最早的是冯.诺伊曼体系结构,即以运算为中心,采用存储程序原理,根据指令顺序执行的计算机。
堆栈机制:
在计算机是怎么样工作的中我们分析了,在系统调用过程中,用户态堆栈的变化,在 用户态到内核态切换之奥秘解析,进程切换之奥秘解析中我们分析了内核态堆栈的变化。
进而可以发现堆栈在操作系统的工作中的作用:通过堆栈来保存任务切换过程中的上下文,进而在顺序执行的基础上支持了多任务操作。
中断机制:
通过中断机制,计算机可以改变指令的执行顺序,可以中断来协调处理器和外部设备的工作,进而提高了操作系统的工作效率。
二:Linux内核的工作原理
Linux内核其实就是一种特殊的软件,夹在硬件和应用程序之间,通过Linux内核中的一些抽象概念(进程、虚拟存储器、文件)向应用程序提供简单一致的机制来控制负责的低级硬件设备。
那Linux内核具体是怎么工作的呢?
通过前面3篇研究笔记及结合孟老师上课的内容,现总结如下:
进程是正在运行的程序的一种抽象,它的工作路径是:用户态-内核态-用户态 反复循环,虽然途中可能会发生进程的切换,但是它总的工作方式不会改变,下面我们来具体总结下这过程的5个阶段:
第一阶段:进程从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 :
(1)通过读取TR寄存器获得TSS,再根据TSS来获得当前进程的内核栈的栈顶指针sp0和栈段描述符,并用它们装载esp和ss,由控制单元在内核栈中保存当前进程的eflags,cs,ss,eip,esp等寄存器的值,并通过SAVE_ALL来保存其他常用寄存器的值到内核栈。
(2)用TSS中的内核代码段选择符_KERNEL_CS装载CS寄存器
用中断或者异常处理程序的第一条指令地址装载EIP寄存器
(3)跳转到EIP所指示的地址处开始执行内核代码
这部分内核代码详细分析过程请见研究笔记:用户态到内核态切换之奥秘解析
第二阶段:中断处理
跳转到EIP所指向的指令处后,开始执行内核程序,从这里开始内核的控制路径,注意事项有:
(1)在中断处理过程中,允许嵌套。
(2)在中断处理程序运行期间不能发生进程切换
(3)在中断处理结束时,检查当前进程描述符中的need_resched数据段,判断其是否为1,如果等于1,则调用schedule进行进程调度和切换。
第三阶段:进程切换
通过schedule()函数在运行队列的链表中找到一个进程,并随后通过switch_to宏来进行进程切换。
(1) 首先切换页全局目录
(2)切换内核堆栈
(a)把eflags和ebp寄存器保存到prev内核栈中。
(b)把esp保存到prev->thread.sp中,eip保存到prev->thread.ip中。
(c)把next指向的新进程的thread.esp保存到esp中,把next->thread.ip保存到eip中
(3)切换TSS
(a) load_sp0(tss, next); 从下一个进程的thread字段中获取它的sp0,并用它来更新TSS中的sp0
(b) __switch_to_xtra(prev_p, next_p, tss);必要的时候会更新IO权位值。
详细代码分析请见研究笔记:进程切换之奥秘解析
第四阶段: 处理挂起信号、虚拟模式等任务
除了处理进程切换请求,内核此时还会检查是否有信号处理请求和其他工作。
处理完上述任务后,再跳转到restore_all处,恢复被中断的程序。
第五阶段: 从内核态返回用户态
从内核态到用户态主要是执行 restore_all 和 Iret
RESTORE_ALL:主要是恢复SAVE_ALL时保存在内核栈中的常用寄存器的值
IRET指令:
主要工作是:(1)用保存在内核栈中的值装载CS、EIP、EFLAGS寄存器
(2)恢复SS、ESP寄存器的值。
(3)转到用户态继续执行。
参考资料:3.3版本的内核源码
深入理解Linux内核(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