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我用一句话概括:
信息匮乏时代,一个底层屌丝,如何靠深度阅读,逆袭成为顶层成功人士。
1/ 用一生,深读一本书。
曾国藩,晚清重臣,中国古代三个半圣人中的那半个圣人。
出生在湖南一个偏僻农民家庭,家里五百年都没人有过科名,父亲考了十七次,才在四十三岁中了个秀才。
曾国藩的出生,地地道道就是一个底层屌丝,家中并无任何背景,也无任何深厚的家学渊源。
曾国藩五岁发蒙,十四岁参加科举,前后考了七次,二十三岁才以倒数第二的成绩险中秀才。
曾国藩考的是秀才,不是举人,更不是进士,其学历水平大约就相当于现在的高中生,很多古人都是一考即中,更不用说现在的年轻人。
前后复读了六个初三,好不容易考中高中,还是倒数第二名险中。一个高中都要考七次的人,可见他的天赋也就常人水平,说不定比常人还低。
曾国藩十岁跟着父亲研读易经,三十岁才将易经读通,在易经里读通了“削息赢满”的道理,即一阴一阳对立、共生、平衡、调和之道。
到六十二岁过世,几乎一生都没有离开对易经的深度阅读、研习修炼、积累践行。易经中的哲学阴阳调和,是曾国藩一生思想理论的最重要的基础。
受易经影响,曾国藩一生注重自我修身,注重人格修炼,为人诚,持身敬,心神静,言行谨,节制恒。
每日笔录自省反思言行,不断给自己提出更多要求:勤俭、谦对、仁恕、诚信,知命、惜福等等,力图将自我修炼到易经阴阳调和的人生境界。
除深读易经外,他饱读研习众多诗书和实学之书,在京城官场和全国仕林中建立了知名度和声望。众多门生,更是成为晚清乃至民国的国家栋梁。
于古文诗词,被奉为桐城派后期领袖。创立洋枪洋炮洋船制造厂,成为清末兴办洋务事业首创者。
虽然没有媒体报道,更没有互联网炒作,曾国藩靠深读易经的感悟,下足笨功夫发现自我、建设自我,于当世于后世树立起了强大到无可比拟的个人品牌。
三十岁才从绿豆大小的京官起步,七年官至二品,一生遍兼朝廷六部中五部部长,创立统帅湘军,为平定太平天国之乱立下不朽功勋。
到晚年功高盖主,他深知自已人生阴阳严重失调。他求阴来补,大功不举,分与朝延与同僚,通过退让、宽容别人、压抑自己来保持易经中阴阳调和的平衡。
古今中外,像曾国藩一样,立大功积大德又得善终的人廖廖无几。这一切得益于他用一生时间深度阅读易经这本书。
2/ 手机在手,失去自我。
现在,我们每一个人,几乎都拥有一部智能手机,都已经成为了自己的皇帝。
有人负责搜罗天南海北的物产和奇货供我们随意挑选,一键下单直接送货到家;
有人负责为我们搜罗各种可口的美食和美饮,还派专人送到我们手,一个月餐餐都可以不重样;
有人负责时刻监听我们身体的细微变化,陪我们跑步、运动、减肥、睡觉、康复;
有人负责为我们及时收集传递天下时事信息,随时随地让我们掌控天下动态;
有人负责依照我们的喜好和需求,给我们遴选图书、打造课程,将知识读给我们听、说给我们看;
……
只是一个小小的智能手机,我们有了自己专门的私人管家、专门的私人老师、专门的私人导游、专门的摄影师、专门的司机、专门的翻译、专门的红娘……甚至专门的私人厨师。
那么我们应该有了更多私人的时间,去做我们平常没有时间去做的事情。
而真相是,我们比以前更加缺少时间。尽管时间的效率高了N多倍,我们单位时间内的完成的事情确实比以前多了N倍。可为什么那句口头禅“等我有时间……”出现的频率却越来越高?
每一个人都被这个小小的智能手机带进了生活的怪圈:一个只注重时间管理效率而不注重单位时间践行效果的怪圈。尤其是在个人学习和成长方面。
我们,早上在马桶上学习,中午在餐厅学习,晚上在地铁上学习,我们所有的时间都被那些碎片的信息和知识塞得满满的。不禁要问,如此马不停蹄的学习,究竟给我们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本质改变和实效呢?
不管是图文、音频、还是视频,它们满足了我们迫切需要接受新知识的需求,抚慰了我们害怕落后、害怕面对未来的焦虑,但它们并没有让我们的生活从根本上有了扎实的变化和起步。
手机在手,天下我有!有了什么?有了天下,却失去了自我!有了手机,我们的时间和注意力越来越多的耗费在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和运作之中,却没有足够时间来发现自我,建设自我。
自从有了手机,我们失去了对深度阅读的认知和坚持。
3/ 深度阅读,抵达自我。
采铜说,阅读有许多的功用,消遣娱乐的功用,赚钱的功用,满足单纯求知乐趣的功用。最重要的是功用是改变,就是阅读是否对生活、人生带来改变。
普通人阅读已经越来越往浅层次、感官刺激和碎片化发展,更倾心于在智能手机端浏览段子、鸡汤文、千字文、随笔、笑话和图文美女。
阅读成了简单的情绪渲泄和情感抚慰,哪怕是稍需思考的长文、学习文、专业文等都会被普通读者弃之如敝履敬而远之。
失去自我,失去对深度阅读的认知和坚持的我们:
1.静不下心来阅读。普通人受困于生存,迫切需要解决现实问题。
最关心挣钱,干什么挣钱?如何挣钱?怎样挣钱最轻松?如何讨薪?
住房、求学、就业、就医、养老、环境、食品安全、娱乐休闲等问题,缺乏一个深度读书的好心境。
2.短视阅读的作用。普通人阅读的狭隘和随意性,让阅读成了追求现实问题实用性答案的解决途径。
那些需要长时间投入、涉及自我发现和建设的深度阅读自然被人所舍弃。
3.沉迷阅读舒适区。阅读是学习重要途经,本就应该走出舒适区挑战难度和不舒服。
畅销书榜十之八九是没有阅读和学习难度的,很说明问题。沉迷没有难度的阅读,于学习毫无意义。
既难以短时间内提高认知,也不能带来实效的改变,仅仅是打发时间的消遣娱乐。
多去看超越已有经验的书籍,而不是沉溺于寻求共鸣和追求舒适,去看突破当前认知框架的书籍,而不是一味追求观点认同和内容新奇。
什么是深度阅读呢?我们将花更长时间辟专题来研讨。但现在先初步归纳深度阅读的几个重要好处:
第一,远离手机,坚持深度阅读,才容易进入和保持心流状态,提升大脑效率的同时,大大增强个人认知的效果。
有利于认知真正的自我,为更好的自律、反省、自我塑造,曾国藩一生的自我塑造,就是从深读一本易经开始。
第二,坚持深度阅读,不断挑战认知和学习的难度,才更有信心和决心去为自己遴选譬如易经一样有难度的真正好书,有利于构建个人知识体系。
将个人有限时间从畅销书、娱乐消遣、短期功利中拯救出来。也许短期看不到效果,但从曾国藩一生坚持不懈的日记、家书、文集来看,正是深度阅读塑造了他半个圣人的全部。
第三,深度阅读,无视畅销书和流行阅读风尚,穷举同一主题下知识的蛛丝马迹,才更有机会开启人生的深度。
在某领域坚持一万小时成为专家的理论是成立的,但其前提定然是刻意练习的同时,沉心静气深入领域的底层,掌握更多更新一手知识的细节和创新尝试的结果。
读过曾国藩文集和家书,我们发现他一样有七情六欲,但无论是观点的思考的角度还是分析问题的深度,都要远远比常人全面、长远、透彻。
第四,深度阅读,才是与作者与作品平视而谈、静心而论,既不过分仰视也不过分鄙视。
有了这份朋友般相处的自重和尊重,更能理性面对作者和作品的优点和缺点,如曾国藩那样去糟留精不断完善自我。
即便是更加挑剔的阅读,带来也是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更深层更源头的信息和知识。
第五,深度阅读,更能牵引出我们内在的不足和局限,促成我们主动的改变和进化,更积极更全面的去理解、去适应、去改变世界和未来。
心态平和的深度阅读,让我们更好汲取读到的知识精华,用行动转化为自己内在的价值。
让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智慧得以增加,从而我们与世界、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得到本质改善。
毋庸置疑,这一点在曾国藩身上又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阅读,无论是读书,还是读屏,并不重要。学习,无论是导师传授,还是自学修习,同样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们是不是重新拾起“深度”这两个字,是不是以发现自我、抵达自我、重塑自我为目标。
世界变化越来越快,深度与自我越来越稀少,希望我们最终都能成为坚守住的少数,不畏未来!
与大家共勉!有幸结伴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