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19 《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完
作者: 黄启团 页数: 389/389
❣️金句摘录·
1.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困难遮蔽了希望。
2.怎样转换意识呢?有两种方法。
一是感恩。感恩是最好的意识转换方法。当你开始感谢你已拥有的,而不是抱怨没有得到的时,你的焦点就会在那一刻发生转移,无意识中,你就关闭了“无用”的文件夹,打开了一个“有用”的文件夹。以感恩的心态看待世间万物,你不仅能看到人间的真善美,还会吸引到更多愿意帮助你的人、助你成长的机会,你得到的自然会越来越多。相反,当你抱怨时,你原本拥有的也会失去。刘先生的哥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试问,有多少人愿意继续去帮助那些抱怨自己的人呢?你时时抱怨,身边人都远离了你,财富和机会又要如何接近你呢?
二是建立种子意识。让拥有的变成“种子”,如此才能生生不息。省钱不会让你变得更有钱,吝啬爱也不会让你得到爱。只有把钱变成“种子”,把爱传出去,我们才能获得更多。因为只有钱才能生钱,爱才能引发爱。这也是“马太效应”中主人为什么会给第一位仆人更多的原因,因为他能够让财富变成“种子”,长出更多的财富。
3.第一个阶段叫作“外求”。一直活在物质的世界里,被物质假象迷惑所困,耗尽全部精力去追求财富、名利和欲望,直至身体消亡。
第二个阶段叫作“内修”。开始明白物质等外物皆为人所用,逐渐脱离部分物质控制,开始回归生命本质,懂得舍外求内,愿意花时间去修复、还原自我的身体和心灵!
第三个阶段叫作“自由”。这个阶段终于了悟到你所遇见的一切人、事、物,都是为了完成这一辈子的修行圆满,没有好坏、对错之分。你看清楚了自己经历的一切痛苦都来自头脑的判断分别,不再执着、痛苦,不再为一切所困扰,你也体会到了真正的幸福和快乐,可以自由穿梭于空门与红尘之间,做到物来则应,物去不留,心灵与生命自由而舒展。
4.其实,知识如果仅仅停留在大脑,是没有任何力量的;知识只有透过行动,才能转化成力量。这种力量不仅可以创造财富、改变人生,还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
5.成长,是一个智力不断提升、胸怀不断扩大、不断接纳异己的过程。
6.“如果想要被关爱,那就生病吧!”
7.中国古代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的“情志养生”堪称心理健康的最早典范。所谓“情志”,即喜、怒、忧、思、悲、惊、恐这七种情绪。如果不良情绪无法自行消解,这些多余的能量便会以躯体化的形式表现出来。世界卫生组织指出,70%以上的人会通过攻击自己身体器官的方式来消解自己的情绪。而消化系统、皮肤和性器官是重灾区。
8.一棵树,如果没有根,就没法生长。一个人如果没有根,就会像孤魂野鬼一样,没了灵魂。
9.活鱼逆水而上,枯叶则顺水而流。生命的价值在于生生不息地成长,只有失去灵魂和生命力的残枝败叶才会顺水而流。人类一直在不断发展和进步中,就像登山一样,我们要挑战攀登更高的山峰,就一定要知难而上,而不是顺流而下。所有舒服的路,都是下坡路。如果你选择了相对容易走的路,那很可能就是一条下坡路。
10.疤痕是潜意识为了保护我们而留下来的印记,是希望我们能记住这个教训,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而心理创伤也是一样,有些事情我们以为过去了,但想起时心里还会隐隐作痛,这种伤痛其实就是一道心灵的伤疤,目的就是为了提醒我们,以后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但“疤痕”在保护我们不再受同样伤害的同时,也限制了我们去突破和发展自己的人生。如果这些“疤痕”不去疗愈的话,会累积成一堵堵墙,将自己禁锢在那安全但却十分有限的空间里。
因此,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每个人的人生都可以活得更好,前提是你愿意去疗愈那一道道“疤痕”,拆除那一堵堵为了安全而建起来的墙。
11.是的,没有失败,只有回馈!只要生命还在继续,我们经历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一个过程,每一件事情都值得我们去学习,我们都可以从中学习。只要我们能从每一件事情中去学习、去成长,我们就能疗愈心中那一道道“疤痕”。
12.舒适区太过安逸,却可以轻易毁掉一个个梦想。
一般人都在等有了钱之后再出去玩,而千帆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她懂得玩了之后再变得有钱!
有鸡之后才有蛋?还是先有蛋才有鸡?这是个历史难题。可是我们为什么要纠结于这样无聊的问题?我们只需知道,只要获得了其中一项,我们自然就能获得另一项,这不就可以了吗?与鸡、蛋类似的问题,生活中比比皆是。有了钱才去学习,还是学习之后才会有钱?有了能力再工作,还是工作了之后才会变得有能力?等身体好了再运动,还是运动后身体才会变好?等有了钱再结婚,还是结婚后才会有钱?……“
先有钱再去旅游,还是旅游之后才有钱”只是众多问题中的一个而已。生活中,不少人困于这样的问题之中,找不到出路。其实,哪一个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敢不敢在当下迈出第一步。你不出发,谈何到达?
13.每个人内心深处都会有难以忘怀的伤和痛,时日一久,逐渐凝结成一个个执念和心结。每每触及,心就像被针扎一样,隐隐作痛。
14.“业力”这个词来自婆罗门教术语,后来被佛教引用。业力的“业”字,原是作业或行为的意思。在佛教理论中,业力是控制一切自然界和道德界现象的因果规律。
佛家把业力分为身、口、意三业。身业,就是由身体行为所做的“业”;口业,是由语言所做的“业”;意业,则是念头所产生的“业”。身业、口业都是随念头而造的业,所以,意业是一切业的根源。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业力就是一个人的习惯模式。意业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的信念,信念决定行为,行为创造结果。一个人一生的命运是由其自身行为所创造的,而行为的源头又在于信念。因此,一个人储存在潜意识里的信念决定着他的一生,这跟佛家所说的“意业”很类似。
算命先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根据了凡的业力去推断了凡的人生,当然可以推算得准确。就像推算一个刚从美国回来的人会有时差一样,因为万事万物的运行一定有其规律。业力,就是佛家对人生规律的解读。
“愿力”也来自佛教用语,是誓愿的力量,多指善愿功德之力。佛法讲,修行人有两个法宝,一是愿力,一是智慧。所谓的愿力就是指意愿之力。
15.如此说来,你也完全可以改命!模式,其实就是你的业力。如果你看见了,依然不做出任何改变,就等于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过往的因果循环,交给了业力。但如果你有意识地发愿,你就可能为自己改命!你的愿力越大,对你下半生的影响就越大。
16.著名心理大师荣格在其自传中说过,人有两次生命,一次为别人而活,一次为自己而活。而我认为,最好的生命状态是在为自己而活的同时能滋养身边的人。
17.第一,不要相信某个导师、某个课程或某种方法是心灵成长的唯一途径。其二,导师也是人,他们并不完美,学其所长,不要模仿他的全部,也不要因为导师有某种缺陷就放弃向他学习。其三,课程结束后3个月内慎做重大决定!其四,不要因为培训公司本身经营不好就放弃对他们课程的学习。
❣️心得感想·
❣️练习·
1.上行,下效,存乎中,形于外。信念大多传承自我们的父辈和传统文化,一旦信念在潜意识扎根,我们的行为就会显现。生活中的圈层固化,其实本质上就是信念的固化,因此,圈层突破可以从内在的信念转变开始。而信念的外在呈现方式就是我们习惯性的行为,因此,最简单而有效的突破方法,不妨试试如下一些小突破:
1.从视觉上突破:试着去穿平时无法接受的衣服款式;换一个与过往风格完全不一样的发型;去看一些你并不喜欢的电影(当然要选择经典影片,不要把时间浪费在粗制滥造的次品上)……
2.从听觉上突破:试着去听听那些你平时并不喜欢的音乐类型,比如交响乐,不要急于下“不好听”的结论,著名音乐大师的作品会受到那么多人的追捧,一定有其原因;去听听那些与你不同的观点,不要急于反驳,带着好奇去探寻,你也许会发现别人的观点也有很多有趣之处……
3.从味觉上突破:去尝尝那些你以前不能接受的食物,比如榴梿、臭豆腐、日本纳豆等,这些食物有那么多人喜爱,总有其特别的地方……
4.从行为上突破:去做一些以前没做过的事,当然是在合法合理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去世界各地走走,了解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文化。视野打开了,你内心的世界自然跟着打开……当你能从这些小事上试着去打开自己的格局,你会发现,你慢慢开始能够接纳不同的人,可以接受他们的观点和价值观。
当你允许自己的世界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声音存在,你的朋友圈自然而然就打开了。
人生很多时候就像吃饭喝酒一样,有些食物你一开始并不能接受,但如果你愿意去尝试,你会发现突然有一天,你不知不觉就爱上了它。比如榴梿,一开始我对它的味道非常抗拒,但今天榴梿成了我最爱的水果之一。食物如此,人也一样。有些人一开始接触时,也许会像榴梿那样,他的某些特点会让你接受不了,但如果你愿意开放自己,悦纳万物,给自己和他人一个机会,或许他就是你此生的贵人。
❣️自我灵感创作·
❣️提问·
1.怎么做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呢?我认为,可以从下面3个方面进行尝试:
1.认清自己的“业”。也就是认清自己的习惯性行为模式。看见,是改变的开始。你不妨问问自己:在我的人生中,什么事情在重复地出现?我一直在什么样的模式里轮回?
2.为自己想要的人生发愿。你可以问自己:如果有可能,我想要什么样的人生(越具体越好)?如果我要过这样的人生,具体要做些什么?
3.提升自己的智慧。佛家认为,除了愿力之外,更重要的是智慧。我认为,学习是增长智慧的最好方法。
2.那为什么有些人的人格不能顺利发展呢?心理学研究认为,如果某个阶段心理营养不足,或者遭受了心理创伤,心智的发育就有可能出现病态,或停留在某个阶段,从而导致三种类型的人格出现:
A类:基本没有脱离寄生期,完全没有自我,唯唯诺诺。
B类:有一点自我,但发展得不够充分。这种人表现在工作上会迫于生存的压力,压抑自己,讨好别人。
C类:处在叛逆期,见到任何人都反对,为反对而反对,处处通过反对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感恩宇宙,感恩遇见,感恩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