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止步的宇宙想象——《2001:太空漫游》

        浩瀚星空、茫茫宇宙。是人类想象的源泉,而想象也成为了探索未知的驱动力。从最初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再到哥白尼的日心说,再到伽利略创制天文望远镜观测天体。关于宇宙的探索从未止步。

       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让人类第一次登上地球以外的星球。关于遥远的土星,也已经派出无人探测器开始近距离的观察,对于探索宇宙的想象在逐步变为现实。但关于未来的想象总是要远远超越现实。英国作家阿瑟·克拉克成书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科幻小说,《2001:太空漫游》对于人类探索土星早已有了他的设想。

      《2001:太空漫游》是克拉克太空漫游系列的第一部。由这部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在科幻电影的各类排名中,从未曾跌落前五名,被众多科幻迷誉为最伟大的电影之一。

        从人类的出现再到人类的新生,长达三百万年的时间跨度设定,是作者对于宇宙乃至人类未来生活的大胆想象。

       曾获得过雨果奖的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这样讲过:“我的作品是对2001太空漫游的拙劣模仿。科幻文学在此达到了一个顶峰,之后再也没有人能够超越,即使是克拉克本人”,对《2001:太空漫游》这部小说的推崇之情溢于言表。

        科幻文学和其他类型不同,它是在作者所处时代的科学理论基础上展开的前瞻性想象。被奉为经典的科幻作品之所以伟大,恰恰是因为它的想象能被后世所印证。

        2016年,机器人阿尔法狗击败职业围棋顶尖选手,代表了人工智能发展到了一个里程碑的阶段。再来回看《太空漫游》里对于人工智能的思考和设想。也说明作者拥有超越时代想象。

        当然,这部作品不仅仅是简单的从运算操作方面设想人工智能可以超越人类,而是有个更加深刻的思考——人工智能是否能自行成长出自我意识。

         克拉克抛出的概念被后来的《攻壳机动队》、《黑客帝国》等科幻作品所引用,并引发人们的广泛思考。

        可以说,不论是科幻电影、还是科幻小说,如今很多的科幻作品,都是从《太空漫游》这部小说汲取了营养。因此也证明这部小说的伟大之处。

       小说结尾,宇航员鲍曼通过外星人在三百万年前设立的纪念碑,化身为意识体的星童,重返地球。离奇的设定,似乎有些离经叛道。或许也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解释多维空间。而这一概念,也在《三体》小说里用来进一步阐释。

        应该说对于宇宙的无止尽探索,对于宇宙乃至外星文明的无尽想象也将一直继续下去。这也是所有科幻作品的永恒主题。

       相对于曾看过的其他的科幻作品,阅读太空漫游的过程并不愉悦,特别是对于很少涉猎科幻作品的读者而言,甚至有些艰涩。

       但,让我们暂时放下手头的苟且,仰望星空,对未知进行思考和神往,也是科幻作品的价值之所在。

你可能感兴趣的:(永不止步的宇宙想象——《2001:太空漫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