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徽骆驼”的盐巴商机

编者按:

翻开过语文课本的人估计都看过胡适的文章,不过可能很少有人会注意到胡适是徽州人。那里有一些人凭借着百折不挠的精神开拓出了商机,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在当时可谓富可敌国。后来我们将这些人称为徽商,也就是“徽骆驼”。

郎咸平:“徽骆驼”的盐巴商机_第1张图片

背景提示

作为徽州茶商的后裔,胡适对家乡人的商业活动了如指掌。他说,一般徽州商人多半是以小生意起家,吃苦耐劳,累积点资金,逐渐努力发展,有的就变成富商大贾了。骆驼是一种能在极度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的动物。直到今天,安徽人仍然在文化寻根中用“徽骆驼”自勉。在他们看来,将徽商称之为“徽骆驼”,代表着他们身上有一种百折不挠的开拓进取精神,而我则认为,历史上的“徽骆驼”有着一脉相承的思想渊源,这种渊源是什么呢?

人们考证之后发现,徽州做典当行业的人特别多,这个典当行业叫朝奉,比如在柜台上面收货买卖的人应该叫朝奉。但是江南人喜欢叫作徽老大,这个“老大”的发音和“骆驼”一词的发音在江南差不多,徽老大就变成了“徽骆驼”。还有一个说法是,徽商出去做生意的时候喜欢背个麻布袋,背在背上像骆驼一样。这个麻布袋放什么呢?徽饼,还有三条绳子。这些绳子很重要,叫作“出门身带三条绳,可以万事不求人”。有什么作用呢?爬山、过河都要用。更重要的是,你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上吊。那么这是什么个性啊?这个很重要,代表徽州人吃苦耐劳,而且是破釜沉舟的这么一群人。好,那么我把整个徽商重复一遍,徽商的本质就是儒商,这些儒商本身是一群思想僵化,但是具有“徽骆驼”精神的人,吃苦耐劳,思想僵化。像这种吃苦耐劳、破釜沉舟、非常有决心做生意光耀家族的人,由于思想僵化,他会走上一条什么路呢?这个特有意思,而且我发现我这个理论解释起来非常清楚,那就是——缺乏思想创新的商帮不论多么辉煌, 最后一定会沉沦,而且没有其他的可能。

那么大家看看,你学识基础有了,朱熹理学文化有了,个性条件也具备了,那么徽州人在等什么?就在等一个机会。有时候机会是很重要的。俗话说得好,一命二运三风水,四靠烧香(阴德), 五读书,命不好的人是玩不转的,就看徽州人命运如何了。

背景提示

徽商之所以能成为一代杰出的商帮,仅靠“徽骆驼”的精神是远远不够的,他们的成功与当时朝廷的一个新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个政策让徽商的命运发生了神奇的逆转,让他们在艰难的生存中等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那么,他们等待的、想要的东西是什么呢?

郎咸平:“徽骆驼”的盐巴商机_第2张图片

结果老天爷终究还是眷顾了徽商,1371 年,明朝刚成立不久时,就有个很好的机会让徽州人发现了。当时明朝在边关建立了9 个战略要地,这9 个里面有4 个在山西,所以山西借地利之便首先得开宗之机。国家叫商人运粮食,当然要给他一点好处,就给他盐引,这个盐引非常重要,一个盐引平均300斤盐巴。你只要把粮食送到边关去就给你盐引,你可以去换盐,然后去卖。我算了一下,1 个盐引等于300 斤,1 斤赚多少钱? 1 斤赚30 文,所以300 斤乘以30 文等于9000 文,也就是9 两白银,一个引可以赚9 两白银。那么1 万引呢?赚9 万两白银。

当时在这个阶段是以山西为主,因为4 个边关都在山西,因此山西人有最好的机会拿到盐引去换盐,徽州人跟他们竞争很难,徽州只有两淮盐场,而山西有很多盐场。最后徽州人得到了什么机会?这个制度越来越腐败,最后变成这样子了。这些把粮食送到边关的人拿到盐引以后,不需要他本人去盐场拿盐,他可以把盐引卖给二道贩子。这个时候徽商的机会来了,他们撤到两淮盐场,高价买盐引,拿这个盐引到处去转卖,因此做成二道贩子。由于送粮到边关的人不需要去买盐引,因此很多贪污腐败出来了,这个制度实行不下去了,所以弘治二年(1489年)干脆取消,也不用送粮食了,你拿钱买盐引算了。这个时候徽商已经积累了很好的财富基础,所以你叫他拿银两出来买盐引他高兴得不得了,成就了这批盐商,也成就了这批徽商。

到了大概1617 年,明朝突然提出了一个新的制度,叫作“纲法”。为什么呢?因为当时收税是个大问题,很多人拿了盐引以后也不知所踪,政府最后得不到什么好处。很多人拿了盐引也不给足钱,对于朝廷而言是损失税收的。所以到了万历四十五年(1617 年),朝廷推行“纲法”。就是把你们这些有盐引的商人叫过来,登记成册,就是你们了,你们拿的1 个旧盐引,朝廷就配9 个新盐引给你,这就是所谓的10 纲;可以世袭。如果簿子上没有登记的人就不能做盐生意,就是为了朝廷税收,簿子上写得很清楚,我到时候每年向你收税,你跑不掉。这样更肥了徽商,他们的旧盐引最多。因此按照这一比例分配,1 个旧盐引可以配9 个新盐引,他们一下子就发了,徽商就是这么起来的。

当时我们查了一下,每一年两淮盐场要出140 万引的盐,按照我刚刚提到的比例计算,1 引是9 两,所以9 两乘以140 万引,也就是一年两淮盐场就可以出1260 万两白银。可能各位读者都不太了解1260万两白银是什么概念?告诉你,1 两白银可以买100斤米,可以到五星级酒店吃一顿。当时的一品大员一年的薪水是180 两白银。那么大家知道了吗,1260万两意味着什么?清朝末年的北洋舰队,一艘铁甲舰值120 万两,也就是两淮盐场一年可以出10 艘铁甲舰。

本文选自书籍《郎咸平开讲:中国商帮》经东方出版社授权发布。更多精彩好文可关注公号:东音社(点击了解更多购买书籍)

郎咸平:“徽骆驼”的盐巴商机_第3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郎咸平:“徽骆驼”的盐巴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