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国学经典,品味圣贤智慧】之孔子“三愆”

【学习国学经典,品味圣贤智慧】之孔子“三愆”_第1张图片

《论语•季氏》篇中,老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注释:愆,读音是“千 qiān”,意思是过失,错过。

瞽,读音是“古gǔ”,意思是瞎眼;没有识别力。

一般的翻译成现代语就是,孔子说:侍奉在君子旁边陪他说话,要注意避免犯三种过失:话没到该说的时候就说话,这是急躁;话到了该说的时候却不说,这叫隐瞒;不察言观色就贸然说话,这叫盲目。

实际上,孔子的这“三愆”就是提醒人们要识时务,说话要有的放矢。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

所谓“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就是要掌握“时机”。话未到当说时而说,这被称为躁。比如说人家还没有问,自己就先说,这就是犯了心浮气躁的过失。再比如说在集会的时候,如果在座的是你的晚辈,可以随意一些,如果在座的都是长辈若与你说话你才可以说,不论何人没有同你说话,你不问自说就是心浮气躁。

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

所谓“言及之而言不言谓之隐”,就是该表达的时侯,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否则就是隐,就是不的坦诚。另外何时当隐,何时不当隐,并非隐就是过,都因情境和现实状况而决定。 与可以信赖或可交之人交谈之间,最重要的就是不可隐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只有你的坦诚才能换得别人的认可,即所以心比心,真情换真心。

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所谓“未见颜色而言”,就是说不懂得察言观色,不分场合贸然说话,

关于谈话当中的察言观色,孔子也有自己的见解,他说: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意思很简单,是说真正的通达,不光我们要品质正直,我们还要善于去察言观色,懂得去看别人的脸色,这样才能更好的体察别人的心意。而不知道怎样谦恭待人,不注意看情势说话,就是不明智的表现。

总之,我理解孔子的“三愆”实际上就是人的“处世哲学”。说话要看时机,看对象,看具体情况,不要急躁,不要该说不说,也不要不看脸色就把意见捅出来,那效果就会适得其反。这不是教人有话不说,有意见不提,而是注意时机和场合,讲究方式方法。孔子十分重视讲话。还有言:“巧言令色,鲜矣仁!”还有“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还有“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等等。

2020年2月29日继续防疫蜗居读书中。

附:近日疫情

【学习国学经典,品味圣贤智慧】之孔子“三愆”_第2张图片

【学习国学经典,品味圣贤智慧】之孔子“三愆”_第3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国学经典,品味圣贤智慧】之孔子“三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