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积德行善能够改善命运这其实是一种人类的美好幻想。事实上积德行善和改变命运之间没有直接性的关联,只有间接性的关联,并且,这种间接性的关联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
积德行善和改善命运之间的关系,就好比“锻炼身体”和“赚钱”之间的关系是一样的。
身体变强壮了,精力会更充沛,身体素质更强,可能对你赚钱起到一些间接的帮助。
但是它起到帮助的前提是,你已经找到了赚钱的路子,也具备了赚钱的能力和资源,然后锻炼身体可以起到一点锦上添花的作用。
积德行善有可能会令你有个好名声,让你受到别人的拥戴;为别人的付出,也可能在以后收获更大的回报。
但是这始终只是一种可能性。积德行善也可能并没有带给你什么好的影响,甚至还会给你带来不好的影响。
有大量的例子可以证明某人积德行善后得到了好报,但同时也有大量的例子可以证明某人积德行善后并没有得到好报,甚至被他帮过的人再次坑害。
比如知乎有个富二代家里破产后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的问题,就列举了大量残酷的、好人没好报的事例。
“积德行善能够改善命运”这一观点的背后有两条理论支持,一是印度古老的婆罗门教“业力”理论、再加上翻译导致的语意扭曲,二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
佛教继承了婆罗门教的业力理论,把业力分为三类,中国翻译为善业,恶业,和无记业。
这个翻译本身有点问题,因为善恶这两个词除了形容好坏,同时还附带有道德评判的意思。
我们看到善这个字除了会理解为“好的”之外,还会理解为是“善良的”。
其实佛教中的善业指的是不杀盗淫妄酒等这些,不干这些事就是善业。
对于扶老太太过马路,捡到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这类的“善事”,中国人认为这种善事有好报主要是翻译导致的理解偏差。
佛陀对这个业力的描述本身其实是非常理性客观的,他只是阐述一个事实:你做这些事会对你产生好的影响,做那些事会对你产生不好的影响,做另外一些事没什么影响。
这是一种对客观现象的描述,没有什么道德色彩。
就好比是告诉你喝水别太猛,否则有可能呛死;不要老熬夜,对身体不好,是这样一种意思。
这个道德色彩,这种“善良”,是我们理解后附会的。
然后是天人合一这套思想。其实也不仅是这个思想,而是中国古代很多的思想体系都特别喜欢把道德附加在客观事物上,比如木主仁,火主礼、皇帝道德水平不高就会发生自然灾害等等。
这种把道德和客观事物联系在一起的逻辑,自然而然的就会推导出人的善举会导致好报,恶行会导致恶报这样一条结论。
总结来说,积德行善会改善命运背后的原理主要有三:
第一,积德行善能够改变命运,这个逻辑是大家都相信、或者说希望是这样的。
如果你接受了这个逻辑,那么你在积德行善的时候,就会对未来产生更积极的期待,产生更积极的自我实现的预言。从而令你采取积极的行动。
第二,积德行善能够给你带来好名声,会令别人对你有一个好印象。
当然前提是你得有清晰的心理边界,如果边界不清晰,就一味地积德行善,这个容易被别人当成好骗的傻子或者提款机。
第三,就像“自由意志”不存在虽然是神经科学界的共识,但研究表明:相信自由意志存在的人,会比不相信自由意志存在的人更幸福一样,相信“积德行善能够改变命运”,这也会令人更幸福。
尽管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期待,尽管我们相信的是不存在的东西。
对普通人来说,能活在用期待和幻想编织的美梦中,也算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了。
大致就是这样。
我有个微信公众号也叫:常自在 ID:changzizai2019 随缘更新,有兴趣可以关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