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于分享是读书人的本性

阅读打卡第47天,读书贵在得法。得法的关键是知道有哪些方法、能用好不同方法。

1、拟出框架是阅读的重要一步

原文:“ 按全书的结构顺序或逻辑顺序列举全书的大纲,并将各个部分的大纲也列出来。有一个成语叫“纲举目张”,其中,“纲”指渔网的总绳,在文章或者图书中,则代表结构与条理;“目”指网眼,对应书中各部分的具体内容。条理分明,是对一本书的基本要求;明确全书的条理,也是阅读的基本要求。大纲不一定要按照原书的结构顺序列出,也可以依据自己的理解,按各部分之间的关联性列出。”

感想: 很喜欢作者在这里用的“纲举目张”这个成语:渔夫将渔网总绳一撒开,网内交错之眼清晰可见、可罗之鱼众矣。读一本书也是如此,无论是传统目录式、新潮导图式,只要读者能把框架拉出,基本说明知晓这本书的主题与大意这个第一步已经完成。这一步对于今后条目式查找、书写文章很有帮助。

2、 时间要浪费在让自己觉得美好的事物上

原文:“读者若是无法认同作者的任何观点,那么,这本书就没有深入阅读的必要了。阅读的最终目的是实践,不能认同的观点,必然也不会应用在实践中。这样的书或许会成为读者进行相关阅读的契机,但是对这本书来说,可以终止阅读了。”

感想:每类书、每本书都有它适合的群体和个人。以前对于众人说的经典之书,若是自己读不下去,总觉得问题在己,后来渐渐顿悟:何必难为自己和书呢?实在读不下去书,其本质或形式就是与你各不相符,放开一边便是各自成全。一本书读得没有一丝共鸣和感慨,就不用死磕了。即使为了聆听另一种三观之声,随意翻阅、明白几个要点即可。时间要浪费在让自己觉得美好的事物上。

3、乐于分享是读书人的本性

原文:“阅读一本书,仅仅知道作者的想法是不够的,还要产生自己的想法。书中所说的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这个问题需要在回答前两问之后提出。因为在判断一本书是否有道理之前,我们至少应该了解整本书在讲些什么内容才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当我们非常认真、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去阅读一本书之后,会觉得有责任为这本书做一个自己的判断。”

感想:不管是把书读厚还是读薄,归根结底就是要融他人与自我、化他思为己思。读到一本喜欢的书,摘录、随感、笔记、分享,都是自然流淌的东西,谈不上责任,就是读书人本性使然。

你可能感兴趣的:(乐于分享是读书人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