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隐未必隐——甄士隐

甄士隐是《红楼梦》第一回的过场人物,出场时间较短,容易被忽略过去,只记得“真事隐”的谐音。其实,甄士隐可以说是第一回的题眼人物,一方面他穿插引出石头和贾雨村,直接推动剧情的发展。另一方面,从某种意义来说,他的人生际遇是一个相似而简化版的贾宝玉的人生际遇。可以说,后面的回目只是第一回精神内核的铺陈展演。

下面基于文本中对甄士隐这个人物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一、甄士隐是个什么人?

甄士隐居住在姑苏阊门十里街仁清巷中,他的身份是一个乡宦。所谓乡宦,即是曾经做过官又回乡的人。甄士隐时年五十岁,书中没有交代他曾在何处为官,为什么不做官了。从书中我们约略可以推断,甄士隐曾经做过京官,因为他有京城的官场人脉关系。不做官的原因,也许是因为年龄问题,又或许是性格问题,“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

明白甄士隐的身份很重要。因为曾经做过官,所以家中境况不错,家中有侍童、有丫鬟、有仆人若干,另外还有田庄可以收租;因为曾经做过官,所以虽然不是十分富贵,但也能称作当地的望族。毕竟仅仅是有钱的暴发户,还无法称得上是望族;因为曾经做过官,所以对科举之路了然于心,对官场相互提携深有感触。

表面看起来,甄士隐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是神仙一流人品。但从细节来看,甄士隐并未完全心无挂碍,对官场和望族人物时时联系打点。细节有三:

第一,一次甄士隐在与与贾雨村聊天时,家人报“严老爷来拜。”甄士隐慌忙起身迎客。“慌忙”一词写出了甄士隐的心态,他不是闲云野鹤,他需要积极入世,维持与重要人物的关系。

第二,甄士隐资助贾雨村既有慷慨的一面,也有投机的一面。看到贾雨村确实有些才学,也希望他能高中,将来互相帮助。书中有段描写:贾雨村作诗“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甄士隐听了,大叫:“妙哉!吾每谓兄必非久居人下者,今所吟之句,飞腾之兆已见,不日可接履于云霓之上矣。可贺,可贺!”从话语中明显可以看出甄士隐对权势并未完全放下。

第三,资助过雨村之后,他打算写两封荐书给雨村让其带到京城,信是写给仕宦之家。这也说明他跟京城的某些官员是有相对密切的联系的,毕竟如果关系生疏,长久不联系,是不好意思让人帮忙的。

二、甄士隐有什么才能?

甄士隐的名字其实是甄费,谐音来看就是“真废”。从官场退下来后,甄士隐平时主要是看书、聊天、会客、逗孩子。对于生计似乎并未表现出任何的才能,一切都是在吃原先的老本,幸而积蓄还算丰厚,所以生活无忧,得以优哉游哉。

然而,天佑不测风云,先是爱女英莲走失,他也只是心痛欲死,找了一段时间也就放弃了;接着葫芦庙走火,殃及甄家,家中被焚烧为瓦砾场。对于困难境况,甄士隐未能改变,只得折卖了田庄,换得一些钱去投奔岳父。其实,不难想象,但凡有出路的话,甄士隐也不会去岳父家。这也印证了俗话所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因为甄士隐的无能,折卖田庄的积蓄也只能勉强维持了一二年,生活愈加穷困潦倒。

确实,甄士隐的才能不在于生理稼穑,离开科举官场的庇护之后,他的乡宦中产阶级理想是脆弱的,经不起现实生活的丝毫摧残。甄士隐的才能大约就在于面对坎坷的人生际遇,他没有麻木不仁,而是保持了鲜活而敏锐的感触力,对于生命无常有了更深刻的认知,这在注解《好了歌》时得到了充分的体验。

三、甄士隐为什么要出家?

人的命运,若无重大变故,大约会按照既定的轨道平稳走下去。甄士隐若后半生平平稳稳,大约会继续当他的假隐士,做着乡宦中产阶级的迷梦,享受着当地望族的舒适生活。但一方面,爱女走失让他失去了情感的重要寄托,另一方面家道由富而贫,让他失去了重要的物质基础。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的变故使得甄士隐偏离了原来的生活轨道。

落魄之后的甄士隐在岳父家寄人篱下,受人冷眼;失去了与当地豪门望族结交的对等基础,原来的朋友关系也都敬而远之,这时他真正体会到了人情冷暖。

当他回首往事时,原先的功名利禄之心、娇妻儿孙之念,都随风远去。当跛足道人来到门前,吟唱《好了歌》时触动心事,于是结合身世注解一番。从此觉得大梦一空,顿悟出家,不再有一丝一毫的留恋。可以说,跛足道人的点化是外因,真正促使其转变的内因是生命中那些坎坷的人生际遇。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你可能感兴趣的:(云隐未必隐——甄士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