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创业设想与行动
人生事业的起步选择至关重要,若是选对了便会一路扬帆,直至幸福的彼岸。若是选错了,终是一生的苦熬,而得到的仅是所谓的经历和感悟。
面临工作安置,还有相当长的时间。王森林对于这种状况,可谓心急如焚,他可不想白白耽搁这美好的青春时光。
回乡初期,王森林通过走亲访友和社会调查,逐步了解了家乡的经济发展状况。同时,他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以及所学到的函授知识,将家乡的发展与沿海发达地区进行了一一比较——寻找差距,规划个人的发展路径。
本来,经营科技创新企业是非常时尚的选择,但王森林考虑自己是位门外汉,所以决定放弃。后来,他联想到了函授课程中的一个经典案例:在七十年代初,台湾的经济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有位经营建材的年轻人经过顽强的努力终于走向成功——成为一方大亨的故事。同时,大家可能看过台湾的影视剧《酒干倘卖无》和《搭错车》,虽说当时台湾人民的生活也不富裕;眼看住房的外面就像平民窟,但室内的装潢布置却是极尽温馨……
经过这些事的启发,王森林认为中国未来的房地产和建材行业必将会有一个快速地发展期。于是,他终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决定个人经营建筑建材和五金系列。
可惜,这个绝好的想法却只得到姐姐王亚琴的一人支持,而老太太和父母都是极力地反对!其实,他们反对的理由既是关爱和担心,也是简单又明了:一个即将有着正式工作的人,根本没有必要去瞎折腾!
想干实体经济,没有经济支持那是万万不行!若是强行去做,结果往往悲摧:不是在困境中死去,就是在苦苦挣扎中去伤透亲人们的心!
万般无奈下,王森林选择了放弃,但他那颗不死的心却仍在跳跃。堂哥王忠听说此事,心动了。他们夫妇二人在经过与他多次求证后,决心放马一搏。
王忠夫妇开始经营时,东拼西凑才仅有八千元起步。他们先是经营建材五金和板材,后来又涉足玻璃行业。谁知,市场竟一路飘红:一年后,资产翻了近十倍;三年后,资产突破了百万元大关;十年后,资产达到了近千万!——因为我国的建材市场随着建筑和地产业的高速发展,也迅速进入了蓬勃的发展期。尤其进入90年代中期,所有建材供不应求,而且价格更是疯狂上涨;只见一天一个价,有时还会翻倍上涨!
除了经营建材的设想外,王森林还有过许多其它的想法,如种植、养殖、经营电子厂品和美食专营店等等。但都因为缺少资金,以及家人的反对,而最终一一化为泡沫。
百无聊奈的王森林,仅靠学习看书或写写书信来打发时间,函授学习仅剩下最后的两门课程还需要考核验收。另外,人虽然离开了部队,但他与五湖四海的战友们情义仍在,所以大家一直保持着书信往来;其中,最开心的是他和林娜娜之间的书信,尤为频繁。
说句心里话,王森林每当有了不错的创业构想,都想取得林娜娜的支持;然而,他思虑良久,终是没有开口。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自尊不允许;二,怕伤害家人的心!——因为这两点都是做人的根本,而且不管你日后多么有钱,或是多么成功,都是买不回来的!再说,他也有些托大,总想只要自己有心有力,还怕日后没有机会?
王忠夫妇刚开始做建材生意,因为什么都不懂,所以事事得靠王森林的帮忙和指点。好在他们相当灵活,基本一学就会;大约一个多月后,他们就能独立经营;只是有重大决定时,还会请教咨询对方的意见;再加上他们经营时价格公道、人又实诚,于是生意渐渐红火。
若论经商,王忠夫妇确是天生的高手。他们夫妇二人分工明确,王忠憨厚沉稳,负责外围采购和销售;爱人快人快语、手脚麻利,负责店内销售和接待。王森林对这位嫂子简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虽然她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但对数字特别敏感,尤其心算能力超强——只要顾客报上品种与数字,她立马就能算出货物的金额!另外,她的大脑犹如是一台精确的电脑仪器,譬如店内的货物库存、现金流水和账目,统统铭记于心。
刘春生,1968年出生,是王森林舅舅的儿子。因为两人年龄相仿,再加上血亲关系,所以这对表兄弟之间的感情从小要好。
当年,刘春生在古城最繁华的街道上开了一间照相馆。王森林在工作没有落实之前,生活基本都是三点一线:家——王忠的建材店——表哥的照相馆。其间,因为王忠店内货物太多,所以他在县城的夜晚基本都会和表哥同吃同睡。
在与表哥相处的日子里,王森林对摄影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他一边学习一边帮忙。或许,读书和审美的双重因素让他的摄影技术突飞猛进,亦有了很大的成就感。在1991年元月初,他狠心花了470多元,买下了自己的第一部“珠江牌”单反相机。
购买相机,可以说是摄影的兴趣和爱好。但是,当时王森林也把它当成了一项赚钱的事业:第一,想尽快收回购买相机的成本;第二,多拍摄家乡的人物和风景,而其中产生的费用,也必须从照相的利润中予以扣除;第三,尽量多赚钱,因为手头严重“饥荒”……
自从购买相机后,王森林每天游走于城乡附近几十里,为大家提供照相服务。除了特殊情况外,他每天早出晚归忙于照相,或是送相片。记得当时最好的一天,他会有三十元左右的收入,最差时也有十多元的利润;他当时舍不得休息,整个人似乎魔怔了。
如此辛苦努力,大约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王森林终于赚回了本钱。后来,经过和几个学校取得联系,又陆续给学生们拍摄证件照、毕业合影等等。摄影装备上,也增添了一个70cm的变焦镜头和一部“海鸥”牌黑白相机。
那时,王森林不管去哪里,都是随身携带两部相机。一旦遇到有趣的人与事,他必定取下相机,然后照个不休。而且无论到了朋友家,或是亲戚家,他们家的小孩都是他时刻拍照的对象。所以时至今日,在很多亲戚朋友家中还能看到孩子们当年的天真笑容。
如今,每每见到长大成人的当年的那些孩子们,王森林常常笑问:“还记得我吗?”
“记得!”对方先是认真回答,转而又嬉笑:“而且特别记得,因为您当年每次见到我们,都是追着要给我们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