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日常生活不当运动 —— 运动篇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吃过晚饭,很多人会选择去做一些运动。运动现在不仅是出于增肌减脂的需求,更是成为了一种时尚。马拉松、力量训练、HIIT、功能训练等各种方式琳琅满目,供我们随意挑选。网上更是有很多“牛人”,有减重减掉半个自己的,有从瘦子变身肌肉男的,以及各种“逆生长”的帅哥美女,同时,底下总有各种求训练方式的留言,但是他们的方法适合我们吗?

别把日常生活不当运动 —— 运动篇_第1张图片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提过很多生活中的“陷阱”,最大的坑就是久坐,上班路上坐、上班坐、下班坐、娱乐坐、吃饭也是坐……不良动作产生的影响,会一直存在于我们身上——肌筋膜。我们的肌肉被肌筋膜所包裹,它的弹性极差、反应慢,在运动中它能传递力量,我们在做任何动作时都不是局部用力,力通会过筋膜传递至全身,身体以这样的方式让全身都得以参与。当长期弯腰坐着,身体后侧的肌筋膜被拉长,拉长后在动作中没有拉紧的筋膜就很难传递力量,就需要肌肉产生额外的力。所以,同样的动作,两个人做出来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别把日常生活不当运动 —— 运动篇_第2张图片

这就类似于人体的筋膜结构,任何一点力都会通过筋膜传递至全身,可能右肩的疼痛是因为很多年前崴过的左脚,局部的改变会整体都会做出改变。

我们在网络上常看到各式的训练方法,他们设计动作时所假设的对象都是完美姿态下的人,并没有考虑到个体的差异,当有个体差异的人去训练时,差异就显现出来了,有的练好了,也有的练坏了。训练本身没有问题,区别就在于训练的人。

别把日常生活不当运动 —— 运动篇_第3张图片
同样的方式有的改善了腿型


别把日常生活不当运动 —— 运动篇_第4张图片
也有的练出了疼痛

再看看近几年的马拉松,大量的人投入到跑步队伍中。除去跑步本身带来的乐趣,还有更多的是为了挑战自己,如此高强度的训练导致了相当高的受伤率,早在2014年,《哈佛大学学报》就刊登了一组研究数据,每天都跑步的人受伤比例高达30%~80%。另有国内的研究数据表明,能够跑完马拉松全程的长跑爱好者受伤率高达90%。这会让很多人觉得人不适合跑步,如果人不适合跑步那受伤的概率应该会比这个还要高,那到底是什么问题呢?

别把日常生活不当运动 —— 运动篇_第5张图片

这90%的损伤人群可能大多在日常生活的“坑”里,他们带着各种问题在跑。比如久坐的人很多都有骨盆前倾的问题,他们在站姿下腰的受力都是较大的,更何况在跑步这种上下起伏的环境下。

还有很多人看到了一篇文章受到激励,从此开始了跑步。但以前是什么样呢?一天的步数不超过5000步,走的都是平坦的道路,上下楼梯也都是用电梯来代替,足部的功能早已弱化了很多,凭着一腔热血开始每天跑步,但他并没意识到足部功能已经被日常习惯所摧残,最终还是受伤了。

可能大多数人根本没意识到平时的习惯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受伤后也只能无奈放弃,我们只看到了别人的好的一面,而忽视了自己是什么样的。运动是日常生活中功能的延伸,也是问题的放大器,为了更好的运动,你还不注意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别把日常生活不当运动 —— 运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