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为胜 : 笔墨与皖南山水——谈朱松发山水画作

汪为胜 : 笔墨与皖南山水——谈朱松发山水画作_第1张图片

朱松发 1942年出生于安徽黄山紫云村,安徽省书画院专职画家,1993年起终身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笔墨与皖南山水

——谈朱松发山水画作

文/汪为胜

上世纪80年代中叶,一些画家受西方思潮的影响,他们视传统笔墨是中国画发展的障碍,用肌理替代笔墨,以制作当做书写的方式来改良中国画,这种割断传统的生搬硬套,其结果丧失了中国画笔墨的独立性,偏离了发展方向。90年代中期,尽管吴冠中又一次宣扬“笔墨等于零”的言词,人们大都持怀疑态度,并进行理性的痛定反思,从而引起了那场声势浩大的“笔墨

之争”。

汪为胜 : 笔墨与皖南山水——谈朱松发山水画作_第2张图片

崖壑归来去 180cm x 97cm 2018年 朱松发作

笔墨缘何备受如此关注?其实,这是个谈来谈去的问题。从上世纪初康有为、陈独秀、徐悲鸿等为代表的革新主义到金城、陈师曾为代表的维护派,从李小山的“穷途未路”到张仃的“守着中国画底线”,其争论的内核是肯定和否定传统笔墨的问题,每当中国画步入一个发展期,笔墨的问题就会重新提出来。之所以此,是笔墨与之相发生的媒介乃中国画基本语言的组合,它积淀了千年中国文化的语汇的表述形式成为东方艺术的精神象征,肯定它或者否定它,不单纯是一种形式的转换,而是孰中孰西的问题。我们说,传统的笔墨是否真的不适应当代人审美的需求?应当说,前人创造的语境是当代中国画家继承的宝典,20世纪的黄宾虹、李可染、傅抱石的笔墨继承所得到的艺术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这无疑为我们诠释了继承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所以说,视传统品评标准与时代自身心境相结合,应当符合中国画尊重客观规律去表现艺术形象的发展之路。

汪为胜 : 笔墨与皖南山水——谈朱松发山水画作_第3张图片

洪荒时代 中国画 192cmx137cm 2017年 朱松发作

皖南,现属安徽省东南部地区。16世纪,由于徽商的富裕,诸多画家汇集于此,其中有弘仁、梅清、程邃、查士标、汪之瑞、戴本孝、萧云从等永载史册的画家。他们以皖南地域为创作材,并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得到了笔墨与形式的发展,形成了“新安画派”。他们在中国美术史上有两大功绩。一是“曲尽其态”地灵活用笔用墨,打破清初画坛“正统派”那种保守思潮的笔墨束缚;二是风格多样化,反映地域画家们的巨大创造力。这无疑对来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而生于斯长于斯的当代画家朱松发,正是受“新安画派”的笔墨启迪,面对新时期的皖南风貌,抒写着笔墨与皖南的崭新篇章。

汪为胜 : 笔墨与皖南山水——谈朱松发山水画作_第4张图片

乾坤正气 410cmx190cm 2018年 朱松发作

朱松发描绘的皖南是至今尚保留或者成为历史的石桥、祠庙、亭阁、青砖白瓦的老屋。东风染尽三千顷的周家村,黛浓郁葱水碧天的翠竹溪,峰峦骄阳的古青松,巨石夹峙的徽杭道,绝顶摩空的龙须山……这些皖南景致的描绘,不同于古人的陈法,也不同于今人的翻新,不停骖于真实的描写,也不具象地刻画。作品中没有鸡鸣狗吠、炊烟落日乡村井市的妩媚,而展示的是铜锈累累的院门,挣裂破体的砖墙以及摇摇欲坠的小桥。他将笔墨置于皖南地域环境的主要特征之中,表现的是皖南雨雾云气暮色,初霁青山湿,百年老屋沧桑中,岁月悠悠的历史感。由表及里地表现皖南纯洁、澄澈、朴厚而形成荡气回肠的阳刚之美,这种美有着苦涩而后爽。所以说,它愈苦,就愈能激发人们对皖南的关注以及对相关的历史环境的思考。

汪为胜 : 笔墨与皖南山水——谈朱松发山水画作_第5张图片

重阳秋林游 63cmx76cm 2018年 朱松发作

当然,朱松发山水的动人之处不仅是笔墨对皖南环境的取舍,其艺术的魅力还在于他笔墨对相应形式语言的独到运用与创造力。倘若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来衡量就不难看出,“新安画派”的画家们已经将笔墨描绘皖南的艺术矿藏掘尽。弘仁的笔墨峭峻,程邃的焦墨渴笔,髡残的苍茫雄浑,梅清的笔秀墨逸,戴本孝的枯淡意写等等,已形成了笔墨上的高山仰止,这也为后人的发展设置了一道道难以逾越的屏障。因此,朱松发描绘皖南山水如何将笔墨化为富有个性的表现力。重复先辈已规范化的程式,只是沿袭而不是发展,而要在继承中得到发展,必须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语言模式。况且,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既要在“共性”基础上独树“个性”。

汪为胜 : 笔墨与皖南山水——谈朱松发山水画作_第6张图片

古雪 中国画 160cm x 69cm 2018年 朱松发作古雪 中国画 160cm x 69cm 2018年 朱松发作

朱松发的皖南山水,笔墨有着实质性的突破。他用高屋建瓴'的学术策略,语不惊人誓不休的求索态度,睿智地构筑出独特而丰富的表述形式。80年代初期,他就画过一批皖南山水,当时是以现代人蓬勃的开放意识努力去体验接纳西方近现代艺术观念。作品是诡谲与多变相统一、激情与轻松相和谐,情趣与意趣相融合。作品流露的是潇洒活脱、新颖奇特的抒情优美观。90年代,他又多次去皖南实地考察,终于再次激发了表现的热情开始勾画心中“野逸、天然、苍凉、浑朴”的皖南山水。此时他的创作原则遵照着“有生活感受,无生活实景”,创作不参看写生稿,放笔直干,笔到意到,点线纵横,一泻千里。从他现在的一批作品,可见有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构图厚密;二是弱化空间,强化平面意识,重在中景取舍;三是以书入画,中锋用线,强悍粗犷,动感强烈;四是侧锋皴擦,一扫而过,泼水破墨。这种笔墨的运用已突破了传统文人画的空灵萧疏的慰藉,呈现大气、大度的雄强之势。在用线上虽保留石涛恣肆的挥洒,但笔线的起收形态已不像石涛那样一波三折、棱角分明,而是始终中锋用线,侧锋取面,提按顿挫,灵活穿插。酷似张旭、怀素草书,有着较强的笔线书写性。用墨透脱、腴润,远离程邃渴笔层层皴擦,而是泼墨施水相融。大量大面积泼水,冲渍渲染,形成水墨交融、混沌一片。朱松发把自己置于先辈笔墨语言与皖南现实景观之中,并进行了概括、提炼与升华,在两者之间的结合中已经寻求到表现皖南的新语言方式与形态,将传统山水与现代构成意识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产生一种综合性美感。这种重视笔墨的发展与石涛、弘仁、程邃不同,跟当代黄宾虹层层积墨和赖少其拙厚简约也拉开了距离,摆脱了先辈固定的模式,形成了自己的笔墨形式与表述方法,这是中国画内部的突破,相比用肌理制作出来的新语言,更具有历史的永久性。

汪为胜 : 笔墨与皖南山水——谈朱松发山水画作_第7张图片

山水 138cm x 34cm 2018年 朱松发作

还应当指出的是,在朱松发笔墨描绘皖南的同时,当代画家写皖南山水的也不在少数。而他们大都离不开古树和寺庙,临水筑街粉墙黛瓦的民居或者是砖石为阶的石路,其绘画语言是空泛、雷同的相似之感。朱松发的可贵之处就是将雨雾、云烟、秋水、老屋、扁舟、林木链接成一个整体艺术,且在笔墨塑造上带有强烈的符号性质。他的林木似乎是个粗壮的“人”字,枯笔浓墨的树叶为之遮阴。山峦是富有节奏韵律的线条荡起交响般的乐章。密点纵横山石的质感,在墨与色、墨与水中营造皖南湿润的整体感受,传递着自然率真、野逸生辣的艺术风格。老房老屋老祠堂栉比错落的欹斜,分明是岁月摧残的伤痕,凸现出古远与悲凉,给人以一种深邃幽古的审美感受。他的画极少有人物出现,不从生活表面取舍,一切合乎于天然,有着道家“清净无为”哲学理念。如果你去过皖南便可知晓,它与真实的皖南十分相像,但又不是真实的生活场景。朱松发描绘的皖南山水,只是从心象到意象中传递,表达的是岁月与文化的双重情境。

汪为胜 : 笔墨与皖南山水——谈朱松发山水画作_第8张图片

一片江南雨后山 138cm x 68cm 2018年 朱松发作

朱松发成功地运用新的笔墨来诠释皖南山水,其作品给我们带来了两个启迪:一是回归自然引发当代人精神深刻性;二是挖掘传统矿藏而出新是极有可能性。前者是艺术的灵魂,而后者是中国画发展的方向。这也是我写下该文的初衷。

汪为胜 : 笔墨与皖南山水——谈朱松发山水画作_第9张图片

离心求佛者外道 中国画 69cm x 68cm 2018年 朱松发作

汪为胜 : 笔墨与皖南山水——谈朱松发山水画作_第10张图片

水墨扇面 46cm x 69cm 2018年 朱松发作

汪为胜 : 笔墨与皖南山水——谈朱松发山水画作_第11张图片

水墨扇面 46cm x 69cm 2018年 朱松发作

汪为胜 : 笔墨与皖南山水——谈朱松发山水画作_第12张图片

青青天外山 中国画 180cm x 97cm 2018年 朱松发作

汪为胜 : 笔墨与皖南山水——谈朱松发山水画作_第13张图片

书法 68cm x 68cm 2018年 朱松发作

汪为胜 : 笔墨与皖南山水——谈朱松发山水画作_第14张图片

书法 180cm x 97cm 2018年 朱松发作

你可能感兴趣的:(汪为胜 : 笔墨与皖南山水——谈朱松发山水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