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才是最好的老师

原以为家长之于子女教育就像吃饭睡觉一样,到了年龄到了需要的阶段就是自然而然便会的事。终于轮到自己亲身经历的时候才真切的领悟什么叫教,而后知困。而后引发的是困,而后知尬;尬,而后揍娃;揍,反被其母吼,复又觉尬,欲与妻子试比高,于是鸡飞狗跳引火烧身悔不自已,回望吾女,已然置身事外,动画玩具自嗨多时。自己反成了孤立无援唯一困在事故现场的那个人。于是终于也能将心比心的理解网上那些家长关于教育子女的血泪。

然而教育这件事你参与的越久投入的越多,就越发觉得自身的不足与匮乏,相反从孩子身上你却学到做人的道理。与其说你是教她成人,倒不如说是她陪你成长。

一、读书到底有什么用?

曾经要求五岁的女儿背《三字经》,她不情愿就反问我读书到底有什么用?

这个问题。当时竟无言以对,告诉她你以后长大了就会明白。等过后静下来才意识到自己根本没想过,也没想明白过这个问题。但深觉这个命题之于我之于女儿都是极其重要的,以至于随后几日私下里跟喜好读书的朋友请教,在网上搜索相关解答。但最终也没有系统全面的答案。

最近听了好些关于读书的文章,最后才意识到是这个问题预设的价值观出了问题,同时在给女儿传达的过程中混淆了读书与背书的区别,更加体会到不读书,读书少的弊端就是很容易让人在单一的逻辑与个人经验的世界里兜兜转转,错把欲望当成志气,错把名利等同人生,错把自我定位中心。等你花一生的经验证明一切不对劲的时候却已在无尽的焦虑中错过了最好的人生。

读书让你以近乎免费的成本在先贤智者的生命体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立思想自由魂灵。背诵则更应该是纯粹发自内心喜好至极时不忍割舍的记忆私藏,均与世俗意义上的功用无关。与其向外追问读书的意义,不如与孩子一起多读书,读好书共同去体会读书的乐趣。


二、我养的鱼和她养的蚕

周末带女儿闲逛,溜达至花市,赏花之于发现角落里竟有卖小鱼的,女儿兴起自己也看着这些小鱼有趣就买了几尾最便宜的金鱼和一个小鱼缸。你懂的,回家之后玩鱼是孩子的事,伺候鱼就成了大人的活。没过几日被我养死三条,惋惜之于也庆幸自己成年人特有的理性智慧,知道这玩意总归要死所以当时买最便宜的提前减损。不过,打那之后剩下的那条鱼倒怎么都不死了,然而伺候一条鱼跟四条鱼的劳动成本基本没变。

过了几日,老婆拿过来一个酸奶盒子递到我的眼前,“看,这是我从实验室给你带回来的孔雀鱼。”哦,我滴天那!老婆,你四不四撒,你是不是觉得我们养俩个娃还闲的慌?我心里嘀咕着,假装惊喜的欣赏了一眼这些小鱼,就去给鱼找缸了。

又过了几日下班刚到家,老婆拿过来一个纸盒子递到我眼前,“看,这是你女儿自己跟我同事要的蚕宝宝,同事还跟我分享了校园里所有桑树的具体定位,记得采桑叶。”妈呀,额滴神啊!“mandy,你过来一下,以后记得要照顾好你的蚕宝宝哦”我淡定的跟女儿说。她没理我转身去楼道找别的小朋友去玩了。

从此我养我的鱼,我采我的桑叶,她养她的蚕,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

结果鱼怎么都不再死,这倒反而激发我越加认真起来,于是去儿童乐园弄了沙子,去老婆办公室剪了绿萝,在马路边边捡了貌似假山的小石头,从废弃的玩具里找到一只塑料唐老鸭,慢慢的竟把这二十厘米大小的鱼缸布置成一处有点生趣的景致,引得全家人观赏,心中竟有几分得意。

成年人的世界总是不满现状,大胆创新,勇于变革的。于是心血来潮的买来四条更好看的小鱼和两只虾米放进缸里,好不热闹。然而好景不长,第二天虾死了,第三天鱼染了菌蔫了,夹起尾巴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第四天死了一条,第五天……我看着,无能为力心生沮丧。

相比一直做加法的我,女儿的蚕始终养在那个破纸盒子里,只是想起来时扔几片叶子,长到反而白白胖胖丰腴健壮。


大道至简,无为无不为,做人做事大致也是符合这个逻辑,相比成人,孩子反倒更接近“真人”。何不像孩子一样,用单纯的眼光待人处事,用真性情享受当下生活,不平添欲念,不强求结果,不辜负生命,读书养蚕一起度过那些“无用”的时光。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才是最好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