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没办法,电视抢不过我妈,总是被迫跟着看韩剧。
但是像《蓝色生死恋》、《天国的阶梯》这类带有“癌症情结”的剧集,让我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所以一直以来对韩国爱情剧都非常抗拒。
然而,最近追的一部韩剧,却让我忍不住喊了句:“真香~”
最先吸引我的,是那张跟《小森林·冬春篇》莫名相像的海报:
01
冬天来了,女主辞掉工作回到乡下。
并与一直暗恋她的男主,之间发生的温馨故事。
故事非常简单,但情节处理却非常细腻,且层层递进,就像是剧里的雪,一点点变厚,一点点丰富。
女主是个大提琴教师,因为工作不顺心,便辞职回到乡下。
男主开着一家非常文艺的“晚安书店”。除了卖书、看书和写书,最大的爱好就是等待女主回来这座小村庄。
随着故事的发展,一开始只是单恋的男主,也逐渐跟女主有了交集。
不过,之后有个插曲,就是当女主发现自己喜欢上男主,反过来跟男主表白时,却被拒绝了。
我突然有种不祥的预感:难道男主发现自己患有绝症了?
——这该死的刻板印象......
还好,随后剧情就开始回忆男主的身世:他现在的父母其实是养父母,之前他跟亲生父亲一直在流浪,但父亲在某一天突然去世了。
这让他一直认为,身边的幸福总有一天会消失。
所以,虽然他也很喜欢女主,但他觉得与其到最后失去,还不如不要开始。
当然,美好的爱情在水汽蒸腾的书店内,在银装素裹的雪地里,在灯火阑珊的夜晚,一点点地蔓延生长,最终还是战胜了这种心理障碍。
然而,今天想说的并不是男女主之间的爱情。
毕竟对于韩国来说,把爱情剧拍得这么清新、浪漫,一点都不足为奇。
我想说的是剧中的另一个细节。
02
前段时间,“打工人”这个梗几乎刷遍了网络。
除了调侃,也是一种自嘲。
一时间,职业高低的隔阂似乎被打断了——大家都是通过劳动赚取报酬的人,都是为了生活打工而已。
这种感受,对于在大城市谋生的人来说,尤为深刻。
小时候就常听说:大城市有更多的可能。
似乎只要到了大城市,通过努力工作,就能够升职、加薪、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事业巅峰。
可当真正面临社会的时候,才明白,一切跟想象中的不一样。
我们不仅上升渠道少之又少,还要不断接受生活的蹂躏:车贷、房贷、“996”、背黑锅、垃圾社交,甚至还有始料未及的失业......
无限的可能性,也意味着无限的压力和竞争。
光鲜亮丽的背后,更多的是打工人的苦与泪。
剧中的女主也是这样,教大提琴的工作,并没有带来文艺美好的生活。
相反,她在职场中也备受煎熬。
比如被迫给蛮不讲理的家长道歉,还要被打:
比如被领导哄骗去隔壁学校当卧底,暴露身份后却被领导甩锅,说是她自己想去的:
这样的生活让女主苦不堪言,最终,她在冬天来临之前,辞掉工作回到乡下。
剧中其实还有比女主想得更加“透彻”的——男主的好基友李章宇。
他虽然是首尔大学出身的天之骄子,但是毕业不久就选择回到原本生活的小城,当了一名小小的公务员。
当他的暗恋对象问他,为什么首尔大学毕业的学霸,会选择回来故乡工作的时候。
他的回答是:这对于他来说,是一种真正的幸福。
其实,像李章宇这样的做法,我们也未曾没想过:回到故乡,找个心爱的人,三两好友,开个小店,养只小猫小狗,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特别是近几年,李子柒、野食小哥、华农兄弟等田园视频题材的火爆,也从侧面反映了许多人的愿景:与其在大城市苦苦挣扎,还不如回到小城镇生活。
03
当然,我们都明白,现实中的小城镇生活,不可能像剧中那样美好。
毕竟小城镇一般都是熟人社会,真的想要回去发展,就必须把人情,也就是关系链放在首位。
在没有背景、没有存款的前提下,也未必能过得比在大城市的生活舒坦。
况且我们还年轻,还有打拼的资本,相对于小城镇来说,大城市能够给我们提供更大的舞台和更多的契机。
现在就谈幸福感还太早了,我们需要的其实是财务自由的安全感,之后才有资格选择我们真正想要的幸福。
其实在看这部剧的时候,我还是会时不时“理性”一下,特别是看到女主辞职回家过冬的时候,就会想:她的社保怎么办?
还有男主的书店几乎没有顾客,到底是怎么赚钱的?
后面突然想起了王小波那句:“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是啊,真不必去纠结这些细枝末节,把剧中人物的生活,当成自己理想的具象化,又何尝不可?
现在的辛苦,只是为了将来安逸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