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的琴声

Written By 不二先生

楼上的琴声_第1张图片
你正在阅读:不二先生的公开日记


第一次想到这个题目,是在快六月份,接近高三后期了。

窗外渐渐涨起的的蝉鸣声仿佛蓄力般,断断续续敲击着耳膜,又在某一个顶点戛然而止。于是你微微回过神,笔尖瑟动,将目光聚焦在下一道题上。

楼上时不时飘来钢琴声。午后的声波穿过振动的空气,与蝉声混合着,争鸣着,成为了初夏熟悉的旋律。我不懂钢琴,所以至今说不清,那是什么歌曲。只是有一种微妙的感觉,数字和汉字铸造成的钢铁城堡中,那悠悠的,略微粗糙的,稚嫩的琴声像是萦绕于现实之上的梦境,在空间中幻化出一个单纯的结界供思绪栖居。

我常常畅想,琴声的主人是谁呢?

她练琴时有着怎样的表情,双手在黑白琴键上翩跹翻飞时又用怎样的眼神凝视五线谱?夏天微微热起来的空气里,若是按照王家卫的笔法,我们之间只有不到3.00米的垂直距离,可我只能通过琴声用想象描摹一切。而她一定也不会了解,有一个18岁的高三学生已经习惯了她的琴声,那在沉沉的夏日午后如约而至的琴声。

儿时的街坊邻居熟悉彼此,谁家孩子学了钢琴学了竹笛学了小提琴根本是瞒不住的事。在小城,陌生的琴声是不存在的。而此刻,我瞄了一眼九点钟的北京街道,忽然想到隔壁住着谁我一概不知,尽管已经很多很多年了。

每一道紧闭的防盗门背后都是别人的人生和岁月,每一扇夜色里亮起的窗户里闪烁的都是不被了解的幸福和痛苦,欲望和挣扎。

以前读过的小说,女主角是一个家庭主妇,学习钢琴,以满足儿时的梦想。她经年累月弹着最基本的音符,练习着最基本的乐曲,带着成年人在时间的砂石飓风中业已麻木风华的音乐灵敏度,固执又倔强地坚持着。

钢琴于她,是凌驾于俗世一切苟且的乌托邦。

那年幼儿园的我,青葱般晶莹剔透的手指第一次触摸琴键的感觉,已经渐渐淡褪于脑海了,就像田野上空远去的夕阳烟霞悄无声息地消失了。钢琴老师在某个春末夏初的分界线,双目含笑地对我说,“今天,我们去买钢琴!”或者出于孩子渴望证明自己与别的小孩不一样的心理,或者是出于强作成熟故作镇静的自我追求,我没有说话眼神一垂,心头却也稍稍一紧。轻轻拂动浸润在阳光下的窗帘,5岁的我心中暗涌期待。

我可真是个有意思的小孩。即使,基于各方面考虑,我最终放下了心心念念的钢琴,选择了民乐。那敲人心弦的钢琴声,停在了五岁。

在各种场合,我捧着刻着李白诗句的竹笛参加了很多演出。纵然如此,长大后,礼堂里看见西装革履或是身穿拖地长裙的钢琴演奏者,还是会抑制不住羡慕的心绪。

你听过大雨中的琴声吗?雨水敲击窗棂,击打树木落叶,声音密织成网笼罩天地按摩耳轮。而那琴声也应景地从楼上响起,如月光般流泻而出,轻而易举淹没了城市的地表。是谁的千指万指在轻轻按摩耳轮?而大雨过后,雨声隐去,琴声也滑出了我的房间,像从来没有来过。

我已经一周没有听见楼上的琴声了。

夏天的蝉鸣声如浪潮般愈加强势,可那琴声呢?算不上婉转精妙,却声声叩击人心的,初学者的琴声。戏剧在我心中上演,主题是现实和诗与远方的矛盾。她许是一个家庭主妇,在丈夫父母的逼迫下退掉了钢琴课,丢掉了新买的钢琴谱,系上了厨房的围裙。黑色的钢琴被推到阴暗无光的地下室,一年一年,结上蜘蛛网,最终被人遗忘。

又或者,她不过是一个像我一样的孩子,因各种原因终止了钢琴的旅程。

再或者,不过一切是我私人化的矫情想像,哪里凭空来的那么多故事和叹息。

少年听琴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世上万千事物,又有什么是永恒的呢?它们短暂地出现在你的生命里,而后如雾气般悄然散去,悄悄改变了你的灵魂,在下午一个出神的时刻,或是某个寂寞的雨夜。

而和楼上琴声一起远去的,正是时间。

你可能感兴趣的:(楼上的琴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