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赢得”孩子的几个方法

大家好,上一篇主要同大家分析了孩子行为背后的错误目的以及识别方法和鼓励方法,这一章将和大家聊一聊几个能够“赢得”孩子与我们沟通合作的方法,希望能够帮到各位!

1.“赢得合作四部曲”

虽然我们的父辈们可能在教育我们的时候,经常利用父母的权威震慑、命令着我们,但回忆一下那种不被理解,无法决定自己想做什么的感觉是多么的糟糕,你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同样遭受这样的痛苦吗?我想很多人的回答都是:不愿意,但是有人又会问了:“我努力做到和善而坚定,但是他仍旧不好好听我说话!”如果你有这样的烦恼,说明你并没有“赢得”孩子的合作,没错,我们需要他们的配合,这里作者给了我们具体的实施步骤:

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不是对的,不可以用自己的猜测一味的强加给孩子。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简单的原谅。同情并不是你接受或者原谅孩子的行为,而是说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种情况下,如果你告诉他你也曾经有过类似的感受和经历,效果会更好。

3、告诉孩子你自己的感受。如果你已经真诚和善地做了前两个步骤,孩子此时会非常愿意听你说了。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不要总是去纠结他不当的行为,要把重点放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以后不再让它出现。如果孩子没有想法,那么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与孩子商量探讨,直到达成共识。

和善、关心和尊重是这四个步骤的根本。其实当你打算要赢得孩子的配合时,你就已经有了积极的感觉。

作者分享了一位妈妈的故事:女儿琳达放学回家后向妈妈抱怨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狠狠地批评了她,妈妈听后双手叉腰质问琳达:“你做了什么?”琳达垂下眼帘但很生气地说:“我什么也没做!”妈妈又说:“得了吧,老师才不会无缘无故地批评你呢,你到底做什么了?”琳达阴着脸怒视着妈妈,而妈妈继续用指责的口吻说:“你怎么做才能解决这个问题?”琳达很愤怒的回答:“没什么可做的!”

妈妈意识到应该用“赢得合作四部曲”,于是换了一种态度对琳达说:“我敢肯定,老师当着那么多人的面批评你,你觉得很丢脸。”琳达把头抬了起来,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妈妈接着说:“我上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数学考试时,我站起来削铅笔,老师当着全班的面批评了我,我当时觉得又丢人又生气。”琳达此时来了兴趣:“真的吗?其实我不过是向同学借支铅笔,我觉得老师为了这么点儿小事批评我不公平。”琳达自己自然而然的说出了发生了什么事,妈妈又说:“我很理解你的想法,那你觉得有什么办法能够避免自己不再这么丢人了?”琳达给出了答案:“我可以多准备几支铅笔,这样就不用借别人的了!”妈妈非常赞许:“这办法听上去不错!”

看,“赢得合作四部曲”的魅力就在于此,你们不会因为问题而引发新的亲子矛盾,轻松愉快地解决了问题,这不正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吗?

2.犯错是学习的好机会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曾经做过一个经典的动物实验:他把一只猫放进一个有着杠杆装置的笼子,这个杠杆能够打开笼门,笼门外有一盘猫食,猫在经历过多次偶然触碰机关打开笼门后,再次被送回笼中便能很快的找到机关逃出笼子。这和我们经常说的“吃一堑,长一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之所以变聪明了,是因为曾经犯错后反思并改正了!

我们自己在成长的道路上不也是磕磕绊绊走过来的嘛?只是当我们长大后,犯错后很多时候是靠自己反思总结经验的,但是孩子们心智还不成熟,他们需要我们的引导才能懂得这些,那我们为什么不为他犯错后有了一个学习的机会而高兴呢?

其实在孩子犯得大多数错误中,我们成人是难辞其咎的,孩子的很多错误都是因为我们没有耐心和时间去训练鼓励他们导致的,所以我们也是在“犯错”啊!我们要为孩子树立一个勇于接受“不完美”的榜样:爸爸妈妈也会犯错,你也会犯错,我们可以帮助彼此找到原因并且改正它!

这里有一个“矫正错误的三个步骤”:第一,承认错误;第二,道歉,希望得到原谅和好;第三,解决问题。

当我们把犯错看成是一个学习的机会而非坏事时,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就容易多了,很多孩子不愿意承认错误,甚至因此而说谎逃避,就是因为他害怕自己受到惩罚和责骂,我们把重点都放在了让孩子痛苦不堪上,而把最主要的解决问题放在了次要位置上,这就是为什么“记吃不记打”(治标不治本)。

你注意过当我们向孩子道歉的时候,孩子是表现的多么的包容和大度嘛?他们可能前一分钟还在生气,但听到道歉后就彻底原谅了你。说一件我和学生之间发生的小故事吧:有一次我在判作业的时候不小心把一个孩子的作业本撕了很大一个口子,当时我很愧疚,又怕孩子看到作业本后误会是哪位同学恶作剧撕了他的本而不高兴,于是我在那一页上给孩子写了一句话:老师很抱歉不小心把你的作业本撕了,真是对不起,请你原谅!没想到那个孩子看见我写的话后跑来很幽默的对我说:老师,这么烂的字你应该撕!其实这个孩子写的字在班里都是能排上名的,根本不烂,但是他这样的回应让我特别感动,也很温暖。

矫正错误的三个步骤的前两步——承认错误和道歉,能够为第三步“解决问题”营造出一种积极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下,问题的解决会更有效的多!

3.积极的暂停

这个方法在前两篇都有提到,今天单独拿出来详细介绍一下具体操作方式。

积极的暂停是要帮助孩子感觉更好,而不是更糟。这就好比你和同龄人有了争执后对他说:“我不喜欢你这样,咱俩先不说了,你自己先反省一下你到底做了什么?”你听到这句话后是会开心呢还是更生气呢?所以我们要时刻记住之前提到的“和善而坚定”这一原则,在它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暂停。只有当每个人都足够冷静时,才能更好的专注于解决问题。

首先,我们要花时间训练孩子,我们要告诉孩子积极的暂停带来的“冷静期”的好处和重要性,在发生一些事情后,和善而坚定的“暂停”,让孩子习惯这种方式。其次,我们可以让孩子自己布置“暂停区”,也可以叫做“舒适区”——一个有助于将心情变好的小地方。让孩子参与布置,在家中选择一小块地方,放上一些他们喜欢的书籍玩具,当然那里也可以是家庭成员们的“舒适区”,成人的积极暂停区还可以是卧室甚至是洗手间。

“暂停区”建立好后,投入使用前,要和孩子商量好一个计划:当双方就一个问题开始争吵时,无论是谁都可以先提出“暂停”,之后再去解决问题。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才是那个最需要“暂停”的,所以我们可以主动一点儿:“我想我需要暂停一下,你愿意陪我去吗?”如果孩子太过生气而拒绝,你也可以说:“好吧,那我自己去,我想这段时间里你也可以去你的快乐角待一会,好吗?”无论孩子给你什么样的回答,这时你就可以走开了,你在给孩子做一个榜样,告诉他“暂停”不是一件坏事。

最后,要教给孩子,当他感觉好起来之后,如果问题依旧存在,就要马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加以改正。有的时候,不是每一个问题都需要找到解决方案,在“暂停”时,问题已经解决了,只要孩子不再继续不恰当的行为就可以了。

4.学会问 启发式问题

我们想要帮助孩子,那么在探讨问题时,就需要孩子的参与,他们要自己思考,把事情想清楚,而不是我们告诉他们该怎么想去怎么做。这就需要我们学会问启发式问题。作者给我们列举了一些典型的启发式问题,相信会给你一些参考:

你当时想要完成什么事?

你对发生的这件事有什么感觉?

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那件事情的发生?

你从这件事中学到了什么?(这句可以用在孩子犯错后引导他反思寻找避免再犯错的方法)

你怎么才能把这次学到的用在以后?

你现在对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想法?

作者特意提示我们:在提问时一定不要有腹稿,也就是说你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而不能让孩子听到你的提问后感觉自己在被指责或者批评。这些典型的启发式问题没有用“为什么”来开头,是因为“为什么”听上去像是在指责,会让孩子有所戒备,但是当孩子们觉得你对他们的想法是真的感兴趣的时候,“为什么”才能起到作用。所以你要注意一下原则:

1、不要预设答案

2、如果你和孩子其中任何一个人情绪烦躁不冷静时,就不要提问。

3、你所问的启发式问题要发自你的内心。你要学着利用智慧走进孩子内心,并且向他表达出你的关心和接纳。

作者简·尼尔森讲了一个自己和女儿之间的故事,她的女儿有一次对她说自己想在聚会上一醉方休,简吓了一大跳,问女儿:“和我说说,你为什么想那么做?”女儿觉得她的很多同学都那么做,而且看起来他们挺开心的。简克制住自己想要说教的冲动问女儿:你现在不喝酒,你的朋友是怎么评价你的?女儿想了下对妈妈说:他们很佩服我,为我感到骄傲!简继续问:那如果你喝醉了,你觉得你的朋友又会怎么评价呢?女儿思考了一会:我觉得他们可能会很失望。简又问了一句:那你觉得你又会怎么看自己呢?女儿想了又想才回答:我大概会觉得自己很糟糕,很快她加了一句:我觉得我不会那样做的。

作者利用启发式问题帮助女儿探讨她自己的选择所带来的一些后果,让女儿能够有机会去思考这些后果可能会带来什么,这是非常宝贵的!


今天为大家讲解了四种具体和孩子沟通并解决问题的概念和方法:赢得合作四部曲,犯错是学习的好机会,积极的暂停和学会问启发式问题。每一种都有相对应的实施步骤或原则,相信大家都能从中有所收获。

每日话题:尝试利用今天所讲的四个方式赢得孩子的合作解决一个问题,分享在群中,说一说你的收获和不足。

你可能感兴趣的:(《正面管教》|“赢得”孩子的几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