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 再观《泰坦尼克号》

95后 再观《泰坦尼克号》_第1张图片

或许你对它已经很了解,或许你只知道它是一部好电影。让我们先来一起了解一下它吧↓

①詹姆斯卡梅隆指导,1997年上映,当年全球票房超过18亿美元。

②是1997年至2010年间票房最高的电影。

③获得第7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奖等11项奖。

④在2012年4月4日以3D版形式再度上映,纪念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100周年。

⑤全球总票房至今已达21.87亿美元。居全球单部影片票房的第二名。

作为一个95后,和这部电影的“同龄人”,不敢用太大的眼光去看待及评价它。

有人说,这是一部被过度解读的电影。

95后 再观《泰坦尼克号》_第2张图片

一些人认为这是隐喻欧洲文明走向衰落的一部电影。

泰坦尼克号,这艘被当时的人们称为连上帝都不能使之沉没的巨轮,在这刚刚开始它的大洋征程时,就遇上了这么一个冰山的“死亡之吻”。

这些人说它反映了欧洲社会对自身情况的盲目乐观。

TITANIC:本意是像泰坦一般。泰坦:希腊神话里统治世界的上古之神。

95后 再观《泰坦尼克号》_第3张图片

而这艘船的内部也是一个社会缩影,大船最底部的工人,三等舱的老百姓,上等舱的贵族阶级。

1912年和一战爆发,仅仅相隔2年,在那之后欧洲社会各阶层就如同这艘巨轮样迅速陨落。当战争爆发,无论哪个阶层的人,其实都在一条船上。船之将倾,谁能独善其身?

另外,电影里有许多留着长辫子的清朝人在三等舱和主角互动的情节,而史实中,泰坦尼克号上确有清朝移民,并且还很幸运的和Rose一样在船沉后被救起。

史诗感不一定要多大的场面,多么炫酷的特效,细节反而更能营造出来。

95后 再观《泰坦尼克号》_第4张图片

近期在B站看了一个纪录片“【2012】【纪录片】詹姆斯·卡梅隆:再见泰坦尼克”,里面有卡梅隆导演自己对这部电影的理解,原来不是众人过度解读,而是境界还不够,没他想的远。

卡梅隆隐喻的不仅仅是当时欧洲人的狂妄固执,而是隐喻人类现在社会制度的缺陷,富人拥有财富和权利,恣意妄为,结果让全社会如同一艘巨轮一样无可避免地向冰山高速驶去,最后苦的还是底层老百姓,而富人阶层的人仍能找到办法脱身。

95后 再观《泰坦尼克号》_第5张图片

或许,这对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这些解读都太“大”,和自己平时生活并无太大联系。

95后 再观《泰坦尼克号》_第6张图片

To make each day count.(要让每一天都有所值。)

这是Jack在船上救下想要轻生的Rose之后,用生命教会她的道理,这或许才是卡梅隆在这部电影里通过两人的爱情故事想要表达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当老年Rose将海洋之星扔回大海,这是她心的归属,也是她思念之所处,在这大海里,在这大洋底。说扔回,是因为它本就是意外带出水,现在,带着她的心陪伴他于海洋之底。

文字:吴十七

编辑:西西

你可能感兴趣的:(95后 再观《泰坦尼克号》)